——记江苏最美人物、张家港市杨舍镇善港村党委书记葛剑锋(下)
“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江苏省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突出贡献奖”“全省脱贫致富奖”……这一串长长的荣誉,讲不完张家港市杨舍镇善港村党委书记葛剑锋全身心投入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的“大故事”。
带领善港村“退工还农”,发展生态农业实现产业振兴;发布村民自治“小宪法”,设立“善福康”医疗基金,打造基层“善治”样本;1村带6村整村帮扶,携手奔小康。10余年来,葛剑锋扎根乡土,敢拼敢闯,担当作为,把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书写在大地上。
“脚下沾了多少泥土,才能得到群众多少认可”
时值隆冬,可是顺着葛剑锋手指的方向望去,善港大道东侧的农田里,新播种的油菜已吐出新绿。葛剑锋告诉记者,这里原本“住”着5家低效工业企业,消防安全、环境污染等问题不少。这两年,善港村以“三优三保”为契机,花大力气将企业厂房回购并拆除,复垦后种上了彩色油菜,这才有了如今的百亩花海。“我们这的油菜花海不止是好看,花种还能出口,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葛剑锋说。
兴建标准型厂房、招商引资、收取厂房租金,是当地村级经济发展的普遍做法。为什么善港村非要“退工还农”,从土里“刨金”?“农村就要有农村的样子。”在葛剑锋看来,农村的问题要在土地中找答案,只有做足“农”文章,才能走出一条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敢闯才能有出路,肯干才能结实果。
当年,为了建有机农业基地,寒冬腊月里,葛剑锋脱得只剩一件衬衣,带头挥着锄头开沟挖渠,硬是用7天完成了25.6公里灌溉河渠的疏浚,10天完成了276亩抛荒地的翻土复耕;为了突破农业技术瓶颈,他多次上门请来农技“大咖”赵亚夫,让美国金瓜、高架草莓、有机蔬菜在善港落地生根,长成“金疙瘩”;为了拓展发展空间,他一边大力度拆旧复垦打造优质连片耕地,一边将产生的土地指标用于异地开发,不断优化空间布局,培育农旅融合新亮点;为了实现村级经济转型升级,他组建善港农村干部学院,在输出乡村振兴善港经验的同时,规划打造自然学院、乡村少年宫和老年大学,布局覆盖“0到100岁”全生命周期的大培训产业新格局,使之成为善港产业振兴新的“无烟工厂”。
“脚下沾了多少泥土,才能得到群众多少认可。”10余年来,葛剑锋甘为先锋,带领善港一路披荆斩棘、爬坡过坎,用实际行动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
“让村民生活得更美好,在发展中更有获得感”
眼下正是善港有机草莓的丰收季,村民李虎平一边带着村民们采摘装箱,一边忙着联系物流公司及时配送。“我们村的有机草莓还没上市就被预订一空,根本不愁卖。”李虎平笑呵呵地说。
李虎平是善港村的大忙人,除了打理草莓基地,还负责美国金瓜和无花果两个种植大棚的经营,再加上有机稻种植区,他是管着善港千亩良田的“大管家”。
谁能想到,在10年前,李虎平还是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普通农民,种着自家的一亩三分自留地,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
2012年,葛剑锋带领善港村,把村里所有闲置、撂荒的土地流转为村集体资产,打造3000多亩连片有机、生态农业基地,不但让村民人人有股份、人人有分红、人人有享受,还吸纳了包括李虎平在内的300多名村民在农业基地实现就业。“我在这里上班,一年收入近10万元。这种好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李虎平说。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事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在善港成为了现实。
在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同时,葛剑锋还和党员干部一起,深化农村治理改革创新,推动善港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发展同步提升。
为了凝聚人心团结力量,葛剑锋和村干部连续加班加点两个多月,顺利召开了村民大会,表决通过被称为善港“小宪法”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让“村里的事情由村民说了算”;为了不让村民因病致贫,他发起成立“善基金”,精准对接群众衣食住行、医疗养老等需求,提供有温度的为民服务;为提升精神文明建设质量,他积极打造具有善港特色的文化品牌,让老百姓享受到乡村振兴的文化实惠……这一桩桩实事、一件件好事的背后,是葛剑锋矢志不渝的为民初心。
葛剑锋说:“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让村民生活得更美好,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赶上来、不掉队,在发展中更有获得感。”
“一村富不是真的富,村村富才是真的富”
刚刚过去的元旦,是葛剑锋第3次在贵州沿河高峰村“跨年”。3天的行程,他排得很满,除了察看善港村援建的农业基地,更重要的任务是去当地农民家里走访。“乡村振兴关键靠人才。逢年过节,村里外出打工的年轻人都回来了,我要挨个去做思想工作,让他们了解家乡的变化,鼓励他们留下来。”葛剑锋说。
2018年3月,善港村与深度贫困村高峰村结对,在“党建、文化、治理、产业、生态”五位一体“整村帮扶”模式下,高峰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600亩有机农业产业园里,鹌鹑蛋、无花果、网纹蜜瓜、黔善瓜蒌籽等特色农产品,给村民带来增收致富新希望。产业园还通过“721”利益联结模式,直接带动50户、199人脱贫致富。2019年底,高峰村实现了高质量脱贫,人均收入实现翻两番。
“一村富不是真的富,村村富才是真的富。”这些年来,葛剑锋扶贫脚步迈得愈发坚实矫健。
为帮助老区脱贫致富,他走进陕西安塞,把当地红彤彤的苹果带到了外面的世界;为了让精准帮扶的经验能复制可推广,他走进武陵山连片特困区的湖北咸丰县杨柳沟村,在村里寻找带动整个特困地区脱贫的良方。
2020年4月,葛剑锋和战友们再领“出征书”,作为江苏省委第23届重点帮扶县(区)工作队里唯一的村级成员单位勇挑重担,主动挂钩帮扶徐州市丰县大沙河镇二坝村。半年多过去,二坝村全新打造的“坝上水街”农旅文化街区,已成为当地新晋网红“打卡点”,为强村富民装上新引擎。
2012年以来,葛剑锋带领村干部到结对贫困村累计走访200多次,行程达30万公里,相当于绕着地球跑了7圈半。
用“铁脚板”丈量扶贫路,用新理念引领新发展。葛剑锋在善港建立农村干部学院,让善港成为全国创业致富带头人的“孵化器”;致力于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准帮扶经验,制定《整村扶贫标准体系》,为全国整村帮扶扶贫模式探索科学理论和方法体系。
葛剑锋说:“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乡村振兴贡献力量。这是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担当。”(苏报驻张家港首席记者杨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