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苏州 > 正文
“轧神仙”传统民俗“云端”走红 为民俗节庆注入数字新活力
2022-05-25 09:41:00  来源:苏州日报  

“轧神仙”是展示姑苏大运河文化的一张特色名片,被誉为“苏州人自己的节日”。日前,2022年度“轧神仙”文化民俗活动正式落下帷幕。三天时间,三大主题线上活动吸引了超过135万人次“云”上“轧闹猛”,推动传统民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民俗节庆赋予新内涵、注入新活力。

回顾这三天,“数字+”是今年活动一个鲜明特点。贯穿活动始终,作为承办活动的“主角”,姑苏区金阊街道将祈福文化、战疫背景、跨界联名主题文创、志愿者招募等元素相互融合,全方位展示古城资源、古城生活、古城形象,在打造民俗文化盛事的同时,助力疫情常态化防控。

苏州是吴文化和江南文化的核心地,而姑苏古城则是苏州文化之“核”。近年来,金阊街道围绕姑苏区“一中心、两高地、一典范”的发展总定位,以大运河文化品牌建设为着力点,深挖辖区历史文化资源,坚持以高品质的文化供给,增强居民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金阊文化”的品牌影响力。

“轧”出传统非遗新活力 记录动人战疫瞬间

市民全力配合排队做核酸、医护人员上门为行动不便居民核酸采样、物资调运有序及时、爱心企业捐款捐物……一幕幕生动的画面,再现了苏城战疫的难忘瞬间,展现了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社会氛围。

结合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今年“轧神仙”期间不设置线下活动,市民在线上“轧闹猛”。作为“轧神仙”的经典项目,神仙巡游一直是苏州人的心头好,今年主办方推出新媒体交互作品《八仙战疫图》,市民通过手机访问该作品,跟随八仙的脚步“游览”阊门、泰伯庙、石路商圈等地标性建筑,回顾苏城战疫的难忘瞬间。“疫情退散,国泰民安!”“全民抗疫,共克时艰!”“但求人间疫尽无,灾厄渐消只余福。”在留言祈福弹幕区,不少参与线上“轧神仙”的市民都留下了暖心祈福话语,为苏州战疫凝聚了磅礴力量。

在金阊街道石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大厅,前来办事的市民顾佳玥娴熟地打开手机里的苏周到App扫了扫设置在门口处的“神仙场所码”,“可爱又有趣,这里的‘场所码’让人眼前一亮!”顾佳玥表示,这样的设置十分有意义,也让石路商圈有了活动的氛围。“神仙场所码”以吕洞宾为主视觉形象,正面上半部分由吕洞宾化身的郎中、道士、富商、侠客、挑夫、书生、游人、乞丐组成,下半部分嵌入不同场所的场所码,以供市民扫码登记。

据了解,为更有效地防控疫情,苏州启用了重点场所(单位)“扫码通行”,市民在进入时均要进行“场所码”扫码登记。此次“轧神仙”活动期间,《八仙战疫图》还与“神仙场所码”梦幻联动,线上线下鼓励市民“扫码通行”,为重点场所(单位)防疫工作增加一道富有文化和创意的IP“安心保险”。据悉,主办方在石路商圈的重点场所和单位,投放了首批200个“神仙场所码”,把“轧神仙”文化IP送到市民身边。

近年来,金阊街道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主线,从大运河的诗意文化、非遗文化、饮食文化等方面入手,开展“运河绵延·锦绣金阊”大运河文化系列活动、“运河绵延 书润金阊”阅读节系列主题活动等文化惠民活动;通过举办“运河人家”老物件征集活动、“运河人家”老物件展、运河四季音乐会,打造“风雅金阊·诗音街巷”项目,全方位展示大运河金阊段遗存承载的文化内涵,以此推动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利用,进一步激活大运河文化基因密码。

“轧”出文化融合新生力 跨界文创走近大众

按照传统习俗,“轧神仙”活动中,各类商品都会被冠以“神仙”的名号,市民们总会买上几样带回家,沾沾“仙气”。今年活动期间,拥有24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乾生元上架了一款时令速食面——枫镇大肉“神仙面”。来到乾生元门店采购的新苏州人刘瑞林,一进店门,目光就被包装精美的“神仙面”吸引住了,这款“神仙面”的包装上除了印有大家一起来吃“神仙面”的字样,还印有“轧神仙”的由来。“买了5盒,感受一下苏州民俗文化,沾沾‘仙气’。”据悉,该款“神仙面”目前销售火爆,堪称网红,“上架没几天,线上线下的销售已经超过三万盒。”乾生元平江店负责人乾笑笑介绍。

金阊街道在民俗活动组织中,一直坚持“文化+商业”定位,借助民俗文化活动舞台唱好“经济戏”。今年“轧神仙”期间,主办方通过跨界联名的方式,联合多家企业推出了各类“神仙”产品,在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同时,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除了传统神仙糕的售卖,主办方携手老字号乾生元,推出“神仙面”;携手固生堂中医集团,推出由神仙防疫茶饮、神仙香囊、神仙口罩等组成的中医防疫系列礼盒;携手五菱新能源苏州体验中心,推出的主题汽车模型、车模车贴及实车车贴,这些跨界联名的商品一方面设计得精美巧妙,另外更重要的是贴合了实用市场,回归产品本性,让“神仙”商品,既中看,又中用。姑苏区第三届政协委员、固生堂中医集团江苏区域总经理李彦辉表示,今年推出的“轧神仙”主题防疫臻礼是他们的首次跨界尝试,他们也希望借由跨界联名的形式,对文化跨界融合进行新阐述,助力复工复产。

文化是姑苏古城发展的根基所在、魅力所在、优势所在。姑苏区加快建设文化强区步伐,积极推动区域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实做亮历史文化名城之“核”。近年来,金阊街道也不断加大对文创企业的引入,目前已引进丝执空间、羿泊云苏、九色鹿、蝶衣语文化等多家文化企业。同时,金阊街道还积极打造标杆性文化创意园,包括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蓝·麒麟”文化创意产业园、阊门饭店文化创意园、婚庆文化创意园、库咖青创社、苏州华贸文创中心等,作为引进、培育文创企业的有力载体,推动辖区文化产业高质量聚集发展。

“轧”出群防群治新动力 凝聚志愿服务力量

苏州人为什么要在农历四月十四这一天“轧神仙”?相传,四月十四是八仙之一吕洞宾的生日,在这一天,吕洞宾会化身乞丐、小贩等混在人群之中济世度人。因此,“轧神仙”活动传递的是祛病祈福、善与大爱的民俗内涵。

在今年的疫情防控战役中,志愿者们积极响应号召、挺身而出,在参与社区防控、做好防疫宣传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活动期间,主办方结合“轧神仙”祛病祈福、善与大爱的文化内涵,通过招募“身边的防疫志愿者”建强防疫工作队伍,并以“最美防疫工作者”巡礼的方式为表现优异的防疫人员进行宣传,为“轧神仙”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用手机扫一扫招募令上的二维码,填写姓名、年龄、疫苗接种次数等信息,在线上就完成了报名。”市民李莉表示,她将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据悉,此次招募的防疫志愿者主要负责核酸采样辅助工作,要求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满14天,并进行岗前7天4检,以防疫临时辅助专员的形式接受街道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统一指挥,活动主办方希望以此鼓励更多市民在抗疫中贡献力量,壮大基层疫情防控队伍,传达战疫必胜的信念。

与此同时,主办方还对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社区工作者、机关志愿者、企业志愿者等防疫工作者,授予“最美防疫工作者”称号,体现对志愿服务人群的关心关爱,展现出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良好社会氛围。“作为一名党员,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防疫工作尽一己之力。”来自金阊街道综合处的“最美防疫工作者”姚佳梦,自2月起就下沉社区,始终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披星戴月、星夜兼程是她的工作常态。穿上二级防护服的她是防控突击、信息采集、试管转运的“全能大白”;穿上一级防护服的她是查码测温、卡口值守、秩序维护的“贴心小蓝”;穿上红马甲的她是装拆门磁、运送物资、扫楼摸排的“最美海棠”。

5月15日,是今年“轧神仙”活动的最后一天,恰逢开展核酸检测,金阊街道创新设计印发了“轧神仙”主题核酸检测已采卡,借助“轧神仙”文化IP全方位展示大运河姑苏民俗文化魅力,也向在“疫”线奋战的医护人员、工作人员致敬。这款特色核酸检测已采卡,正面以浅蓝色为底色,点缀以白色云团,与吕洞宾的“神仙形象”相得益彰。卡片正中间是吕洞宾的卡通形象,他身穿白色防护服,戴着口罩,一手拿着核酸采集咽拭子,一手拿着拂尘,阔步向前的形象憨态可掬。在其周围是搬运防疫物资、核酸采集、环境消杀、查码测温等不同场景下的吕洞宾,象征着疫情下每一位忙碌在不同岗位上平凡而勇敢的抗疫英雄。(苏报见习记者 李浛芃 苏报通讯员 朱丹虹图片由姑苏区金阊街道提供)

责编:苏州文明办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