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遇上江南文化会擦出怎样的火花?近日,吴中区“百匠百课进所站”系列课程走进太湖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文化志愿者李越将诸多“苏式元素”与甲骨文巧妙勾连,融合研学、绘画、手工等形式,为辖区青少年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体验课。
创新表达方式,让更多青少年直观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这类特色课程,已然成为太湖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年度亮点”。今年以来,太湖街道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从用好阵地、延伸服务、成风化俗等方面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纵深开展,通过聚人气、接地气、入人心的惠民活动,不断丰富辖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以文明实践温度提升百姓幸福感。
“作为吴中区最年轻的板块,太湖街道在建项目居于全区前列,正向着‘聚人气’谋求更大突破。”太湖街道党工委委员陈静介绍,目前,街道常住人口已经破万,面对群众对高品质城市生活的追求,尤其是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街道不断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深度,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辖区群众提供精准服务。
用好用活文明实践阵地,打通宣传、教育、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金秋时节,沿着吴中太湖南大堤漫步,不远处几间集装箱式的流动书社引人注目。走进其中,高度齐屋顶的书架布满书籍,精致的文创产品令人目不暇接,附近休闲的游客也纷纷来此休憩。不久前,一场“行走苏州湾品味读书香”活动在这里展开,几十位吴中少年在太湖畔徜徉文学书海,领略浩渺风光,充分感悟阅读的快乐。
“这间流动的阅读空间名叫‘青年光计划学习社’,集休闲书咖、文创展示、志愿活动等便民服务于一体,为周边居民、游客提供优质的阅读环境和丰富的书籍资源,如今已成为街道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活动的阵地之一。”太湖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负责人王尧介绍,根据“1+N”运营模式,街道在中心区设立一个实践所,并在社区、重大项目施工现场、商业综合体等地配置N个特色站点,为辖区居民、建设者、游客提供贴心、便捷的文明实践服务。
延伸触角,推动文明实践成体系、广覆盖。9月4日,一场“扶芽成荫”家校社共识会在太湖街道融湾、颐湾社区举行。在华中师范大学苏州实验中学副校长余美琴带领下,原本陌生的家庭、学校、社区三方群体,畅谈家庭教育理念、亲子相处趣事,不断拉近彼此距离。
“太湖街道双职工家庭多,且居民大多集中在融湾、颐湾社区,整个社区内0-12岁的儿童达到800多名。”在融湾社区书记吴丽娟看来,文明实践要吸引更多人参与,家庭教育是一个精准的切入点。针对这一情况,融湾社区依托社会工作室,积极链接学校资源,通过前期调研,针对性设计家庭教育课程。
此外,融湾、颐湾社区还坚持“公益+志愿”,面向未成年人开设暑托班。举办“小小银行家”“小小科学家”等沉浸式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开设国画、陶笛、烘焙等特色课程;聆听退伍老兵讲述个人事迹……从7月初开始,为期一个多月的暑期班,吸引了80余名青少年报名参与。当前,该社区还在卫健等相关部门指导和帮助下,尝试开设0—3岁儿童托育服务,争创儿童友好社区。
针对不同群体,太湖街道差异化开设文明志愿活动,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颐湾社区联合街道团工委开展“智彩生活——老年人智能手机教学”志愿活动,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乐享智能生活,切实以“家文化”聚合力让社区更温馨;吴中京剧联谊会走进社区,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过一把“戏瘾”,陶冶情操的同时增进邻里的感情,戏剧演员们专业的唱腔、惟妙惟肖的表演引得观众连连叫好。
面对众多在建工地,太湖街道也确保文明实践“不缺位”,不间断为建设者提供精准服务。走进太湖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者港湾、党员能量站、新时代讲堂等九大特色功能区一应俱全,令人倍感温暖。太湖街道融合辖区企事业单位和群团组织力量,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每月开展科普宣传和技能培训、每季度组织爱心义诊、定期举行“夏送清凉”“冬送温暖”“节日慰问”等,让建设者充分感受温暖。今年以来,围绕理论宣讲、市民教育、文化活动、科普宣传以及常态化志愿活动,太湖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已累计开展活动80余场。
成风化俗,文明实践润物无声入人心。今年疫情发生后,家住融创15幢的“准90后”刘天煜主动报名成为一名楼道长,助力社区疫情防控。“当时看到社区采样卡背后的招募通知,没多想,就立即报了名。”刘天煜说,疫情常态化防控后,他决定留在楼道长职务上,平时工作之余,持续为社区建设出力。协助社区开展宣讲、劝导居民做好垃圾分类、及时调解邻里矛盾……在刘天煜的带动下,越来越多年轻居民开始主动参与志愿服务,为基层自治增添了活力。
精神文明建设需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太湖街道将继续坚持群众需求导向,扎实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常态化开展,切实提高群众获得感、归属感、幸福感,为加快绘就“天堂苏州·最美吴中”现实图景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雷 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