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徐州市深入实施“三乡工程”,率先对农村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进行探索试验,通过体制改革、制度创新和政策引导,激活“人、钱、地”关键发展要素,走出了一条具有徐州特色的城乡互补、工农互促、三产融合、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之路。
据徐州市农业农村局政策和法规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三乡工程”已成为全市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抓手。2020年度,通过深入实施“三乡工程”,徐州市引进了1家农业院士工作站和8个产业研究院,沛县敬安镇辣椒制种院士工作站、新沂市水蜜桃博士后产业研究院等科研项目纷纷落户徐州;新建25个农业产学研基地;吸引大专以上高学历人才下乡领办项目63个,投资金额达24.7亿元;推动专业技术人员下乡3247人,为城乡融合激活了发展新动能。
徐州市鼓励引导“三乡工程”主体与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人口“结对子”。铜山区汉王镇整理农村空闲农房264栋,打造“玉带水街”创业长廊,直接增加农民租赁收入2万元/户。沛县在全省率先完成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工作,沛城街道鹿湾社区18.88亩建设用地以944万元价格成功交地发证,其中169万元用于鹿湾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困难群众社会救助等方面。
以实施“三乡工程”为切入点,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三乡工程”实训基地39个,每年培育农村土专家和农村经纪人各200人。同时,全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3万人次,使现代农业迸发产业新活力。结合村支两委换届契机,全市推动1698名“三乡工程”人员进入村支部班子、2168人进入村委会班子,建立村干部后备人才库3681人,让乡村善治焕发文明新气象。
实施“三乡工程”后,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特色产业等一大批项目开工建设。新沂市棋盘镇盘活废弃的18户宅基地,投资开发宋庄民宿旅游度假村,长年失修的老宅经改造、重建,华丽变身为精品民宿,不仅保护、改造、开发和提升了原有的生态环境,而且新增了更多的生态景点。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度市县两级相继出台82项激励政策,设立专项资金1.7亿元,发放“三乡工程助力贷”贷款6757万元,招商引资项目712个、招引各类社会资本366.28亿元投入农村,吸引人才下乡3624人,鼓励能人返乡创业2568人,带动农民就业人数超9.7万人,有效激活了农村生产要素和内生动力,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兴起,农业生产更绿色高效,乡村环境更美丽宜居。
据悉,2021年,徐州市将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有发展、三年见成效”的目标,创新举措、持续发力,推动“三乡工程”迈上新台阶,努力走出一条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全面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的“徐州路径”。
统筹谋划三乡工程“1+N”战略性布局,即坚持把“三乡工程”作为全市实施乡村振兴主抓手,统筹抓好与“企村联建”、脱贫攻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房改善、美丽乡村建设、“11841”经营体系等当前“三农”重点工作有机衔接。统筹推进全市农业农村“十四五”规划和2021年“三乡工程”实施方案编制工作,把项目建设作为“三乡工程”工作的重中之重予以推进。
着力构建三乡工程“3个1”高质量平台,即市级打造1个“三乡工程网”平台,并推送到每一个村、更多的企业和科研院所,提高知晓率、使用率,深挖合作潜力;县级打造1个相互学习的交流平台,建立健全平台工作制度和管理机制,定期举办相关活动,创建“三乡工程”服务品牌;镇级打造1个创新创业园区平台,吸引各类企业入驻。
全面深化农村“3+3”综合性改革,一方面持续深化农村“三块地”制度改革,做好承包地改革、宅基地改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工作,及时总结试点经验做法,切实把土地资源盘活好利用好。另一方面全力做好“三个保障”,做好土地保障、金融保障、兜底保障工作,破除制约“三乡工程”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举措,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徐报融媒记者 樊海涛 通讯员 张立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