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间,她潜心持续攻关,凭借着一股韧劲,屡克行业技术难题,推动徐工起重机上车结构件水平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她始终秉承着“中国的风电要用中国设备吊起来”的信念,用小小肩膀撑起“机械梦”,用心守护“大国重器”,她就是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技术专家、全地面起重机研究所结构室主任付玉琴。
3月15日晚,在江苏城市频道播出的《江苏最美人物》节目中,付玉琴被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妇女联合会授予江苏“最美巾帼人物”荣誉称号。
没有什么问题是不能解决的
在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全地面起重机研究所,记者见到付玉琴时,她正在进行一款全新产品的起重臂设计。
“我们这个起重臂结构的后铰点是与转台连接的,前面的变幅铰点是与变幅油缸,以及转台的变下铰点相连接……”面对复杂的臂架结构和一些繁琐的数据,记者听得一头雾水,但付玉琴对此却是如数家珍。
付玉琴身材娇小,第一眼见到她时很难把她和重型机械联系在一起,但就是这样一位女子,却在工程机械这个战场上一干就是14年。
“在别人眼中,重型机械是男人的主战场,可我不这么认为,我希望利用自己所学专业,为重型制造增添一份力。”付玉琴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011年前,徐工超大吨位全地面起重机才刚刚起步,关键核心技术长期被国外垄断,国内基建发展要求安装高度更高、构件重量更大,臂架结构性能如何突破,成为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
“没有什么问题是不能解决的!”面对行业难题,付玉琴挺身而出、主动承担,在之后的五年,她分析了上万种工况,跟踪了几千台车的试验,在经历无数次失败后,最终选出了30个典型工况进行极限载荷试验。
通过一次次实验,付玉琴不断研究臂架结构承载特性,打破原有臂架结构,改变载荷分布机理,发明了长臂架高性能的高空大吊载臂架新型结构,最终成功攻克长臂架性能提升受限的国际公认技术难题,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有技术,挺起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脊梁。
看似娇小羸弱,却有无比坚强的斗志
作为仿真专业技术带头人,对技术的高度追求和执着一直是付玉琴坚守的情怀。“付工看似娇小羸弱,其实内心对待问题时有着无比坚强的斗志。”付玉琴的同事秦小虎告诉记者,和付玉琴共事的这些年,大家都由衷地敬佩她。
2017年3月的一天,首台XCA1200全地面起重机在进行紧张调试试验工作,但却遇到了超起装置上的一个信号检测不到的问题,如果解决不了,将严重影响车辆交付。
“为了解决问题,必须要乘坐登高平台达到8米高度,然后人再从摇晃的升降台跨过栏杆爬上XCA1200的车顶上才行。”秦小虎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然记忆犹新。
为了查清问题所在,素来恐高的付玉琴毅然决然地爬了上去,现场指导完成了超起检测板的固定位置的调整,使车辆顺利进行后续的调试试验工作,保证了交付时间,回到办公室,她又快速组织团队制订了成熟的固化解决方案,使得后续新生产的车辆不再发生同样的问题。
正是对工作的认真负责,付玉琴用小小的身躯撑起了机械事业的一片天。14年间,她通过对轮式起重装备关键核心技术持续进行不断攻关,先后完成了起重机高性能柔性组合臂架安全设计技术、起重臂运动平顺性技术等十余项关键技术攻关,攻克臂架屈曲、伸缩抖动等多项行业技术难题。
经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鉴定,其多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推动了超大吨位起重机行业技术进步。目前,全球起重机制造商排名中前2位均为中国企业,徐工登顶全球第一位。
在高端制造领域贡献巾帼力量
在工作中,付玉琴做事果敢又有温度,为人柔软又有原则,但在生活中她却因工作无法陪伴孩子,内心充满了愧疚和自责。
“我妈妈是一名优秀的工程师。平时她非常得忙,经常是早饭都来不及吃就出门,晚上我们都吃完饭了,她还不回来……请问妈妈你究竟是爱我还是爱起重机?”这是付玉琴的儿子刘思源作文里的一段话。
面对儿子的犀利问题,付玉琴对儿子说:“妈妈既是你的妈妈,也是公司的员工,陪伴你的成长是妈妈的义务,完成公司里的每一项任务也是妈妈的责任。” 付玉琴向儿子保证今后会做到最大平衡,在完成工作的同时尽量多多陪孩子。
多年来,在家人的支持下,在徐工的培养下,付玉琴始终坚守在徐工重型起重机一线研发岗位,挥洒极致设计理念,先后荣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二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江苏机械工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荣誉称号,并入选江苏省第五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技术专家付玉琴,勇担大任、矢志创新,攻克核心技术,引领技术进步,是科技领域的巾帼奋斗者。她政治坚定、品德高尚、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勇创一流,是全省广大妇女的优秀代表,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典型。”在3月15日晚,江苏城市频道播出的《江苏最美人物》节目中,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妇女联合会授予付玉琴江苏“最美巾帼人物” 称号。
“身为女性科研工作者,在高端制造领域,我们也能贡献自己的一份巾帼力量。”面对这一荣誉,付玉琴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自己将不断攻坚克难,不仅用中国设备吊起中国装备,更要让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在实现自己“机械梦”的同时,为徐工的珠峰登顶梦而不懈奋斗。本报记者 吴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