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徐州 > 正文
“数”说徐州乡村振兴这十年 “农”墨重彩绘就美好新画卷
2022-10-14 10:04:00  来源:徐州日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十年,也是推动全市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十年。十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广大农村逐步展现出“强富美高”的现实模样。2020年7月24日,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现场会在徐州召开。2021年,徐州荣获全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第一等次。

提升粮食综合产能

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严守耕地红线,强化基础支撑,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以占全省1/8的耕地产出了全省1/7的粮食、1/5的生猪、1/3的蔬菜和1/3的水果。一是粮食面积产量稳步提升。我们素有“淮海粮仓”之美誉,粮食生产实现“十八连丰”,播种面积稳定在1150万亩以上,产量连续3年突破百亿斤大关,是全国21个过百亿斤城市之一。2021年,徐州粮食播种面积1148.25万亩,总产量101.03亿斤,分别占全省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的14.14%、13.5%,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二是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蔬菜播种面积615万亩、产量2000万吨左右,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省第一,成为全国五大蔬菜产区之一。生猪产能持续提升,2021年全市生猪出栏411.35万头、家禽1.61亿羽,分别占全省的18.6%、22.2%。畜禽养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生猪大中型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70%,畜牧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85%。三是物质装备基础不断夯实。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累计建成上图入库面积达690万亩、占比达79.8%,市县两级连续4年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省级验收。持续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建设实现全覆盖,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为19个整建制达标设区市之一。

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突出抓好农业生产“基本盘”、创新农业经营“新模式”、重构农业产业“价值链”,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农业综合效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是质量效益优势日益彰显。狠抓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2020年以来落地省级农业重大项目501个、完成投资551亿元,项目个数和投资额占比均超过全省1/5。加快“5+N”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徐州大蒜、邳州肉鸡先后入围国家重点建设的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建成徐州—上海蔬菜外延基地27家,设施农业面积稳居全省第一。2021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1297.36亿元、位居全省第二,实现农业增加值783.7亿元、位居全省第一,十年来增幅分别达到6.9%、8.3%。二是平台载体能级持续提升。获批创建1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7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7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9个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睢宁县获批创建首批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累计创建国家级龙头企业9家、省级83家,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2.7万个,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占比达到60.3%,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实现全覆盖。三是绿色生态底蕴更加深厚。获批创建全国首批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暨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徐州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6.5%,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超过70%。在全省率先制定乡村休闲旅游农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创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2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1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1个,先后创建5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5条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

改善农村生活面貌

统筹推进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民住房条件改善,广大农村地区实现了旧貌换新颜。一是创新开展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在全国先行试点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围绕“收得彻底、治得有序、管得规范、用得高效”目标任务,推动公共环境精细整治、公共资源高效利用,构建乡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协调发展新格局,累计拆除违建793万平方米,清理回收集体资源资产96万亩。二是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累计建成农村公厕10184座、自然村覆盖率超过95%。开展美丽村庄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37.7%、位居苏北第一,累计建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54个、省级传统村落31个。率先完成国家水流产权确权试点任务,新增162个省级水美乡村,建成全国首批、全省首家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大沙河获批全国首批国家级示范河湖。三是加快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深入开展农村危房整治和老旧农房改善,累计改造农村危房20674户、改善农民住房73040户,19个项目入选省级示范创建项目名单,受益群众达23.92万人。统筹做好供排水、道路绿化、医疗卫生等配套设施,新建农村社区自来水入户率以及电力、有线电视、通信网络等线路敷设入户率均达到100%。

构建共治共享体系

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一起抓,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三治融合”的乡村善治徐州路径。一是总结推广“马庄经验”。全域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累计挂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2个、实践所163个、实践站2729个,创建实践基地172个、文明实践点1487个。深化拓展文明创建活动,累计创建市级以上文明乡镇49个、文明村(社区)886个,县级以上文明村比例提高到60%。二是大力实施“党建+”工程。全市累计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660个、设立“党员中心户”1.5万余个,建立综合网格党支部3587个,农民群众安全感提高到98.4%。培育打造移风易俗示范点12个,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实现村级全覆盖,省级和谐社区达标率提高到92.3%,1县、1镇、6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单位。三是创新开展“三乡工程”。把“三乡工程”作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切实破解乡村“人、地、钱”等发展制约要素。财政倾斜力度显著提升,2012—2021年市财政安排农林水支出预算共计87.59亿元,年均增幅达10.11%,在全国率先开展家庭农场综合保险、生猪活体抵押贷款等试点,十年来完成保费收入58.57亿元、稳居全省首位。金融支农能力不断增强,徐州涉农贷款余额超过3300亿元,较2012年翻了4.9倍。农业用地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在全省率先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成交面积4100亩、金额突破8亿元。

释放富民强村新动能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集成发力壮大集体经济、城乡统筹优化公共服务。一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占全省总数1/4的62.78万农村低收入人口实现脱贫,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250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0%。269个经济薄弱村全部达标,村均收入达到61.5万元、年均增长59.2%;两个省级重点帮扶县全部摘帽,湖西片区发展面貌显著改观,徐州村部建设、健康扶贫、集体增收、对口帮扶等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扶贫工作连续5年在全省考核中位列第一等次。二是扎实推进富民强村帮促行动。组织开展村级集体经济“18万+”行动,2021年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达75万元,3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超过8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7%,增幅持续位居全省前列,2021年达到23694元,增幅11.6%。三是深入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全覆盖,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192元、640元、670元。农村民生事业持续改善,建制镇卫生院全部通过示范验收,1820个村卫生室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近五年全市新建中小学139所、幼儿园504所,实施改扩建项目419个,累计创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1211所,基本实现全覆盖。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实现全覆盖,城乡供水一体化入户率、镇村公交开通率均达100%。

非凡十年、乡村巨变。接过脱贫攻坚的接力棒,踏上乡村振兴的新征程,市委、市政府正带领1000多万徐州人民把乡村振兴摆在重要位置,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咬定青山不放松,只争朝夕勇担当,务实落实善作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用实干担当和砥砺奋进绘就一幅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新画卷。本报记者 蔡思祥 通讯员 张立贵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