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经验”发端于乡村,“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是其最基本的内涵,“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基层治理经验深入人心。近年来,扎根于乡村沃土的新沂市马陵山派出所,把新时代“枫桥经验”作为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的有力抓手,积极响应“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的实战化改革要求,探索公安机关融入村级社会治理新路径,蹚出一条“部门共管、警民共治”的乡村治理新路子。
“法治书记”助推“四无”乡村建设
4年来,高原村“法治书记”杨曙荦每周都会和党员干部、村民代表一起商讨村里工作事项,因为该村党支部书记也姓杨,所以村里群众常笑称:“要帮忙,找二杨!”
以“无警、无案、无诉、无访”的“四无”法治乡村建设为目标,马陵山派出所探索打造高原村法治书记工作室,选派优秀民警杨曙荦担任法治书记,协助党支部书记开展村级事务。同时,该村还成立了以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法治书记为副组长,村“两委”成员、驻村辅警、网格员、志愿者巡逻队伍为组员的基层社会治理小组。
“‘法治书记’不占村编制、不拿村报酬,进村入户调处矛盾纠纷、解决治安问题、普及法律知识。”马陵山派出所所长纪远兵介绍,“法治书记”积极履行网格指导员、治安巡防员、矛盾调解员、户籍信息员、法治宣传员等“五大员”职能。
“要把民警从警务活动执行者变成平安建设组织者。”马陵山派出所深入开展入户讲法治,进村调纠纷,“为民办实事”系列活动,摸索出一套“一心、二靠、三访”工作方法,打造村、所联动共治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法治书记制度实施以来,高原村先后获得“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美丽乡村”“江苏省美丽家园省级示范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驻村辅警”激活基层治理“微细胞”
“驻村辅警到俺村以后,这左邻右舍的,都和气多了。就算有些小矛盾,也都能很快得到解决。”王庄村王大妈说。
法治书记来“搭台”,驻村辅警同“唱戏”。为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切实解决基层工作“谁来干、干什么、怎么干好”的问题,马陵山派出所在辖区重点村试点辅警驻村工作。
“我们围绕政治素养、能力建设、纪律作风等要素,加快推进驻村辅警‘七个一工程’,细化‘一日工作清单’,以例会制度、培训制度、报告制度、奖惩制度四项机制为抓手,并成功申报驻村辅警徐州试点。”纪远兵说,按照“一村一辅警”全覆盖要求,马陵山派出所在驻村辅警试点工作中不断完善保障机制,细化工作清单,充实警网融合队伍,充分调动辅警工作积极性。
依托执法管理室、执法办案分中心,马陵山派出所对全所民警、辅警进行执法能力普训,从接处警源头抓起,建立图侦、调解、服务、查处一体化警情处置模式,利用大数据平台,对涉伤、侵财及走失、遗失等各类民生警情做到“合成处置、现场查证、及时追踪、迅速调处”,有效提升警情处置满意度。
此外,该所建立实施“日查、周清、月结”巡查机制,采取网上巡查、流程管控、法律审核、证据核查等手段,对案件的侦办、诉讼流程进行动态跟踪、严加把关,确保不发生滥用强制措施、漏人漏案、保而不侦、超期羁押等执法问题。
据了解,2022年以来,先后有55家相关单位来到马陵山派出所学习、交流,公安部法制局还在新沂市召开现场会,并将马陵山派出所作为典型进行宣传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