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徐州 > 正文
“好人沛县”:新风吟诵百花香
2023-08-03 11:17:00  来源:徐州日报  

7月31日,沛县龙固人杨华侨在大连市长海县哈仙岛景区游玩时,勇救溺水游客,消息传开,众人纷纷为其点赞。

就在4年前的2月8日,正在沛县与家人逛街的杨华侨,曾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救助了一名不慎被异物卡住气管的男子。多年来,他的义行善举一直感染着身边的群众。

从60余年如一日孝敬婆婆的张公兰,到打零工抚养已故哥哥家孩子的张景宏,从担任烈士陵园义务管理员20余年的张捍华,到带领全家义务献血近2万毫升的褚庆峰……近年来,沛县持续擦亮“好人沛县”品牌,好人群体不断扩大,好人现象愈受关注,好人文化蓬勃发展,各级各类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竞相涌现。一个个树得起、立得住、叫得响的身边好人、平民英雄正不断从幕后走向前台,成为沛县大地上的精神道德标杆。

好人花香满沛城

7月20日,赤日炎炎,沛县湖西农场二分场王岭村村民王大亮乘着小船,手持舀子沿运河打捞着杂物。

“习惯了,每天都要巡河,不然睡不踏实。夏天一来,更要时刻盯着旁边的顺堤河,谨防溺水发生。”站在船上,王大亮被晒得黑黢黢的脸上露出质朴的笑容。

“只有你守着河我才放心,这是咱的命根子。”一句话,十四年。南起鹿口河河口,北至800米大宽河,一去一回10公里,风吹日晒的坚守,源自于大亮父亲的一句简短遗言。

沛县素有大运河“江苏北码头”之称。上世纪80年代,看着面前的运河水变浑变暗,王大亮的父亲开启了义务巡河之路。刚刚两岁的王大亮跟着父母、弟弟一起搬到河边安了家。2009年,父亲去世后,王大亮和母亲开始巡河,后来妻子孩子也加入其中。他先后救助17人,挽救了一个又一个家庭,2022年当选诚实守信“中国好人”。

“人家都说我们憨,拿着钱往水里面扔。但我跟儿子说,要做好事咱就做到底。”王大亮的母亲提到儿子的坚守,眼睛亮亮的,泛着暖暖的光。

中午时分,汉兴街道南孔庄社区汉祥家园居民孙远莲坐在床边,手捧着一碗一早熬好的鸡汤,看着瘫痪在床的小叔子刘敬堂缓慢地用吸管喝下。

“有我一口吃的就有你的,我会一直照顾你到老。”1999年,刘敬堂被查出患有肌肉萎缩症,瘦小的孙远莲一肩扛起照顾一家老小的责任。

喂饭、按摩、擦洗,嫂子孙远莲并没有把刘敬堂当成累赘,她总是不厌其烦地开导、无微不至地照顾他。如今日子虽然清贫繁忙,但孙远莲总是一脸笑容地给家人打气,“不能逃避,要乐观面对,一切向前看。”今年,孙远莲被推荐参评孝老爱亲“沛县好人”。

何为“好人”?做出伟大壮举的是好人,常施平凡善举的亦是。现如今在沛县,“好人”已不单单是上述几位个体,而是一个群体、一种风气、一类现象,“真善美”和“好人文化”早已深入沛县的角角落落,一曲新时期的“好人大风歌”一次次在沛县大地奏响。

沁人芬芳由此来

“我们是普通老百姓家庭,最重要的是要过好自己的日子,希望下一代、下下一代都能继承重情重义的好家风。”

不久前,获得过“全国文明家庭”“全国最美家庭”“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中国好人”等30多项荣誉称号的张景宏在汉源街道作清廉家风宣讲。在“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引领之下,沛县“好人”数量和质量有了新的突破。

目前,在拥有130余万人口的沛县,全县累计获评“全国道德模范”1名(张公兰)、“全国道德模范提名”1名(张景宏)、“江苏省道德模范”2名(张景宏、张捍华)、“江苏省道德模范提名”2名(褚庆峰、序守文),累计当选“中国好人”18名、“江苏好人”26名,现有县级以上好人397人,其数量及层次居全市乃至全省前列。各镇(街道)各行业也结合自身实际广泛开展“文明职工”“最美人物”“岗位学雷锋标兵”“最美环卫工”等评选活动,评出各级各类“好人”2000余人。

一花引得百花香,好人沛县香从何来?

怀古,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古之“沛泽”,崇文尚武,豪杰辈出。汉高祖刘邦首推“以孝治天下”,据传孔子问道于老子发生在沛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在此碰撞,“独尊儒术”也对沛县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名儒先贤用思想和气节影响着一代代沛县人。汉代至清末,以文学、史学、艺术、武功著称于世的沛籍人士不胜枚举。近世以来,革命薪火相传,沛县共有1500余位革命烈士为国捐躯。

源远流长的汉文化哺育出沛县人豪迈、洒脱、讲义气的性格特征,塑造出其重名声、守礼仪、敢担当、有责任心、有正义感的精神品格,营造出淳厚、朴实、真诚的向善民风。

观今,开拓创新,一脉相承。多年来,沛县县委、县政府根植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驰而不息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注重从深厚文化底蕴中汲取养分,将“好人沛县”作为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抓手,出台推选、宣传、扶助长效机制,大力选树好人、传扬好人、关爱好人,不断将好人精神熔铸到城乡发展的血脉之中,全县上下形成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社会风尚。

当厚重文化与现代文明结合,自然会开出绚丽的鲜花。好人,是一面旗帜,鼓舞人心、引领风尚;好人,更是一种力量,如沐春风、润物无声。每一位好人都是一盏“道德灯塔”,沛县好人可敬、可信、可亲、可学,全县人正奋力追求光、成为光,一束束星光相交,辉映着广袤城乡。

春风化雨传香去

走进沛公驿·汉城北路站,不少市民在此纳凉、歇脚,园林工人单广英说:“干了几个小时的活,累啦,就到这里歇一歇、喝口水,这个驿站很暖。”

“乡亲们,听我说,陈规陋习害处多,大吃大喝不能要,铺张浪费人耻笑。”7月25日,龙固镇沙河公园百姓大舞台,一场别开生面的移风易俗主题文艺演出正在上演,200余名村民欢聚一堂,由百姓文艺队伍为大家献上戏曲、歌曲等。

萤烛末光,增辉日月。当前,沛县县委、县政府正着力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重要载体,把典型宣传、移风易俗、志愿服务工作做到群众身边,让好人“接力棒”传递起来,让“好人”成为沛县人心中真正的“引路人”,更让所有沛县人都成为沛县好人。

——深化内涵,城市之美,最美在人。

行走在沛县街头,呈现在人们面前的,不仅仅是整洁有序、文明体贴的城市环境,还有崇德向善、好人频出的城市温度。这座城,因为好人而充满温情,因为文明而生机勃勃。

从普通群众中走出来的平凡英雄荣登“好人榜”,是对美德的弘扬,也是对平凡的礼赞。沛县县委、县政府充分深化好人内涵,引导人们从平凡做起,力求让平凡好人成为每位沛县人的价值追求。

——扩展外延,一城之好,满目春风。

“好人”不应该被局限,更不应该被定义。随着“身边好人”的不断涌现,沛县将好人文化处处延展:

创建“中国文学之乡”,倾听时代发展足音;建设“歌风书房”,让居民在“10分钟阅读圈”中陶冶情操;举行“村届杯”体育赛事,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投入使用“沛公驿”城市驿站,为每位过路者提供温馨港湾;建立“汉风百姓大舞台”,为群众提供才艺展示平台;举办“歌风大讲台”,提升党员干部政治素养;开设“书记直通车”,精准施策推动“事心双解”;打造清朗网络空间,构建和谐网络文化;举办“好媳妇”“好婆婆”“文明家庭”等评比活动,进一步倡导文明家风……

时时被关爱、处处有温暖的多方位措施在全县形成了经济社会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相互促进、竞相出彩的良好局面。

——落实措施,好人好报,德者有得。

沛县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沛县好人要得到充分礼遇,受到社会认可,得到大家尊重”的理念,不断加强健全阵地建设:

规范评选培树,形成好人推荐网络,推动各类先进典型及时得到挖掘、获得应有的褒奖;切实帮助关爱,不断加大对各级道德模范和好人的帮扶管理力度,保障其充分享受政治和社会待遇;发展文化阵地,在全县人流量大之处广泛布置好人小品、好人宣传专栏,积极帮助入驻“好人园”,为好人画像,为好人立传,为时代明德。

今后,沛县县委、县政府将进一步健全机制、创新载体、丰富内涵,把好人不断“推出来”,让好人事迹“火起来”,让好人生活“美起来”,把好人文化“立起来”,最大程度让沛县的好人有地位、得实惠、获归属,好人的沛县更加繁荣、稳定。

本报记者 胡劲松 于珑 张亚轩 通讯员 李辉 姜姗

责编:唐凯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