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徐州 > 正文
从心出发,为家庭幸福开“良方”
——徐州市积极探索创新婚姻辅导方式,守护每个“小家”共建和谐“大家”
2025-05-15 09:41:00  来源:徐州日报  

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于2025年5月10日起施行。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加强综合性婚姻家庭服务指导工作和婚姻家庭辅导服务体系建设,倡导文明婚俗,促进家庭和谐,引导树立正确的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

近年来,为了从源头预防和化解婚姻家庭中的矛盾纠纷,提升每个家庭的幸福感,我市积极探索富有创意且充满温情的婚姻辅导方式,守护每个“小家”,共建和谐“大家”。

分类辅导,开出精准 “药方”

“首先要恭喜你们结束恋爱长跑!婚后面对角色的转换,你们要相互体谅、相互理解。”在徐州市云龙区婚姻登记处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室,经常响起这样的话语。

从生活习惯到家务分工,从角色转换到情感交流,这些问题的妥善处理,直接关乎婚姻质量,甚至影响婚姻的稳固程度。

“我们在婚姻登记处的服务点,接触到的不仅有新婚夫妇,还有来办理离婚登记的夫妇。按照当事人的不同情况,我们建立了婚姻家庭辅导全流程分类服务,通过个性化、针对性的辅导、调解、疏导,精准把握问题症结,提升当事人婚姻经营技巧、矛盾解决能力。”从事婚姻辅导十余年的张娣,是徐州市婚姻家庭研究会负责人。翻开她的工作记录手册,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各类典型矛盾案例。

对于新婚夫妇,研究会的婚姻家庭辅导员们往往更重视开展婚前辅导,帮助当事人做好进入婚姻状态的准备。在研究会准备的调查问卷中,涵盖家庭愿景、困难应对、彼此承诺、沟通模式、爱的表达等深度话题探讨。辅导员们会以问卷为切入点,与前来咨询或领证的新人进行沟通,在婚姻初始阶段给他们种下“心锚”,也让他们意识到婚姻问题是“可调整、可改善的”。

而对于想要办理离婚手续的夫妇,则更需要真诚沟通、倾听诉求。

“一提起婚姻调解,有人认为应该劝和,有人则认为如果男女双方铁了心要离婚,就没有必要再调解了,这些看法都是片面的。”张娣说,“比如一对夫妻已经决定要离婚,却因为孩子抚养权、财产分割闹得不可开交,这种情况如果能调解处理,就能减少纷争、更快开启新生活。不管当事人最终怎样选择,我们都希望通过我们的工作,让他们能更加理性、平和地看待婚姻,能够用更加积极的姿态面对未来,拥有更加幸福的生活。”

对辅导员来说,除了针对夫妇双方的辅导,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也都需实时关注。

“特别感谢张老师的帮助,不然我们这个小家真不知道该怎么继续经营下去。”王女士和丈夫结婚快十年了,随着二孩、三孩政策的全面放开,他们考虑为家里的“大宝”再添一个弟弟或妹妹。可没想到这个决定遭到了“大宝”的强烈反对,甚至对父母的交流产生了抵触心理。

“多一个孩子并非只是多一次生育,家长的养育方式和对爱的平衡把握,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为此,张娣多次来到王女士家中,通过充分沟通,让“大宝”了解到,多一个弟弟或妹妹,就会多一个在一起玩耍的小朋友,是件开心的事情,最终解开了孩子的心结。

助力幸福,延伸服务触角

“婚姻家庭辅导不能坐在辅导室里被动地等人来。”张娣介绍,针对“家丑不可外扬”等观念和部分群众求助意识薄弱等现象,近年来,他们努力尝试将服务场所延伸至社区,开展政策解读,广泛发动社会力量投入婚姻家庭辅导工作。

去年5月,由万达社区、徐州市婚姻家庭研究会、江苏永伦律师事务所联合成立的“家家好”万达社区家庭辅导站正式启动。辅导站通过“心理+ 社工+法律”的工作模式,长期免费为社区居民提供情感沟通、心理疏导、关系修复、法律咨询等服务,为婚姻家庭提供一个“缓冲带”和“解压阀”。

“下一步,我们希望能够走进更多社区,为更多居民提供服务。”张娣表示。

近年来,我市大力培育新时代婚俗新风、和谐新风、幸福新风,引导群众建立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市民政局通过购买服务引入专业力量,打造婚姻家庭辅导公益项目品牌,全面推进婚俗改革,加强新时代婚姻家庭辅导工作。

2021 年,我市民政局公开征集4个婚姻家庭辅导公益项目。2022 年,“让爱回家——幸福家庭守护计划”“家圆——家庭关系支持计划”“家家好婚姻家庭辅导”“唯爱开启婚姻家庭幸福密码”4个项目在我市4个区全面开展,从婚前辅导、婚姻家庭关系、离婚调适、法律咨询等方面入手,提供多维度婚姻家庭服务。

“截至目前,全市共开展婚姻家庭辅导项目11个,聘请专职、兼职婚姻家庭辅导员67 名,累计提供婚姻家庭辅导服务1.3万余人次,有效化解婚姻家庭矛盾,维护家庭和谐。”市民政局婚姻登记专管员王修倩说,“我们将持续开展婚姻情感辅导、婚姻家庭大课堂、婚姻家庭辅导宣讲员培训等服务,发挥宣传、引导、疏导、倡导的作用,推进婚俗新风。”本报记者 孙亚妮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