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潘昱彤,2000年生,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大三学生。2016年7月加入龙城春晓志愿服务队参与各项志愿服务工作,志愿服务累计时长近700个小时。2020年10月设立“星星驿站”关爱特殊儿童项目,运营至今,获得天宁区“天建杯”青年公益项目创投大赛一等奖。
[结网领域]
潘昱彤是在妈妈的影响下开始关注公益志愿服务的。去年10月,她创立了自己的公益项目“星星驿站”,结合自己所学的学前教育知识,致力于帮助3-5周岁的自闭症以及有认知障碍的特殊儿童。她自己研究教案和活动,召集了一批同专业的同学在寒暑假进行相关授课活动以及志愿者培训,还培训了一批在常大学生作为志愿者,定时定点给孩子们上课。项目运行半年来,受到相关特殊教育学校老师和家长的认可,成员规模在进一步扩大中。
[结网故事]
潘昱彤在授课
潘昱彤在公益领域的“结网”能力,是从妈妈身上传承的。初中时她就经常见到妈妈为自己所在的公益组织忙碌。“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经常见她在电脑前忙碌,我做作业她忙工作,每晚都是同步的。周末因为经常组织志愿者活动,所以她更忙,经常见不到人影。”出于好奇,同时也受到了妈妈的鼓励,2016年,潘昱彤加入了龙城春晓志愿服务队。
刚开始的几年,潘昱彤参与的大都是公园志愿引导、敬老院关怀、爱心义卖等活动,尤其是公园引导参加的次数最多,每逢周末和寒暑假,她经常会喊上同学一起去。“因为以前寒暑假都有社会实践活动,每次假期前都是我在班里组织大家报名,分配时间,然后现场带大家进行活动。”从那时起,潘昱彤渐渐有了自己的小分队,虽然活动频次不是很高,但是组织能力却在一次次活动中慢慢积累了起来。
用己之长,尝试开展新志愿项目
潘昱彤教小志愿者如何和特殊孩子做游戏
去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潘昱彤的妈妈在朋友那儿听说武进一所特殊教育学校有个“折翼天使夏令营”非常受欢迎,但有家长反映参与活动的认知障碍者大多已十多岁了,若是孩子更小的时候就能参加类似活动就更好了。只是随口的一个意见,她却记在心里,回家就和女儿商量起来。潘昱彤的大学专业是学前教育,听到妈妈这么说,立马有了自己的想法:为什么不能组织身边的大学生来做这个项目,来帮助这些特殊的孩子呢?
在妈妈的支持下,潘昱彤对接起了武进、天宁和新北的特殊教育学校。与学校的老师沟通之后,潘昱彤了解到,这些学校的学生以自闭症孩子居多,平时老师也有正常的授课安排。经过协调,潘昱彤将活动定为每周半天,时间定在学校每周停半天课的那一天。
即便精心准备,临场仍意外频出
确定好了学校和课程安排,为了能尽快开课,招募志愿者和制定课程方案就成了潘昱彤迫在眉睫的事情。好在她平时人缘不错,和自己在常州的同学一说,大家就纷纷报名加入了。大家开始和特殊教育机构的老师一起琢磨起教案。旁听老师上课,学习老师的教学方法,观察孩子们的课堂反应,结合自己平时所学的知识,一次次修改。“考虑到这些孩子平时参加集体活动较少,我们更多地将注意点放在如何让他们能在活动中与志愿者产生有效的沟通交流上,为此,我们的教案也是改了又改。”潘昱彤说。
但即使是精心修改过的课程,真正到了实战阶段也还是避免不了问题的发生。在潘昱彤自己给孩子们上的第一节手工课上,“小意外”就来了。“因为之前就在幼儿园实习过,觉得对孩子还是比较了解的,所以开始都是按照事先准备的教案一步步往下走。”可是,上课没多久,潘昱彤就发现孩子们因为沟通障碍,并不能很明白她说的话;对于孩子们不同的动作和反应,潘昱彤也解读不出他们到底想表达什么。“很清楚记得当时有一个孩子,全程都在教室里乱跑,一个志愿者根本就管不住他,其他孩子的注意力也很难集中。”于是,一堂剪灯笼手工课,最后变成了让孩子们练剪刀的过程。有了这次经历,潘昱彤和志愿者们调整了授课计划,不再设定活动目标,而是致力于让孩子们体验快乐,只要投入到活动中就算成功。
项目开展时间不长,成效细微但可喜
面对这些特殊的孩子,教学进展和成效显现都是非常慢的,但是潘昱彤和小伙伴们依旧能从细微处发现让他们成就感满满的变化。让她印象深刻的是之前她帮助的一个名叫“子辰”的孩子。子辰对颜色非常敏感,起初接触时,所有的活动材料他只愿意用红色,别的都不肯碰,但凡拿给他,他就又哭又叫发脾气,把东西扔到一边。
志愿者陪伴着子辰连续做了几次活动后,他开始有了变化。在2020年最后一次手工课上,一开始志愿者还是给他拿了红色卡纸和剪刀,但是中途尝试给他搭配黄色卡纸时,他一点都没有哭闹,平静地完成了整个课堂过程。“这在当时是让我们非常欣喜的,因为这就是孩子们愿意接受新鲜事物的转变,说明我们的出现对他们适应环境变化还是有帮助的。别看只是微不足道的一个反应,对于这些孩子,一个变化常常要练习适应好几年。”潘昱彤回忆这个小细节时,至今还有些小激动。
项目路演获了奖,她得到了不少新体验
创投大赛上,潘昱彤为自己的项目做路演解说。
“星星驿站”是潘昱彤自己独立主持的第一个公益项目,为此,她在运营过程中也时常有新的尝试。去年底,带着自己的这个新项目,潘昱彤参加了天宁区的“天建杯”青年公益项目创投大赛。为这个比赛,她足足准备了大半个月。“平时学校课程安排比较满,所以只能用空余时间来准备材料。因为演讲时间限制在5分钟以内,光路演的PPT我前后就改了十几遍,每天自己掐着表演讲,讲完如果超时了,再看哪里还可以精简。”比赛之前,因为缺少舞台展示的经验,潘昱彤就让妈妈当观众,反复掐表练习。
到了实际上台,她还是非常紧张,手脚发凉声音发抖,好在已经练得很熟了,她还是顺利完成了路演和现场提问,最终获得了一等奖,为自己的项目争取到了资金和更多展现的机会。“这对我自己也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如果不是接触公益活动,我可能也就是在学校按部就班地学习。有了这些经历,我相信以后找工作也能有更多的选择和底气。”潘昱彤说。
[结网感言]
每个特殊儿童都犹如天上的星星,遥远而孤独,一个人在自己的世界闪烁。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如果能以一己之力帮他们认知感受这个世界出一份力,相信他们能获得更多的尊重和同理心,更好地融入这个世界。同时,作为志愿者,我们也能获得属于自己的一份成就感和喜悦。(尹梦真 图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