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524105814.jpg
微信图片_20240524105814.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无锡 > 正文
2020年第一季度“无锡好人”上榜建议名单
2020-04-13 10:37:00  来源:无锡日报  

1 华 栋

华栋,男,1973年5月生,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法官。在疫情初期,面对严峻的防控形势,他舍小家为大家,将妻儿安排在父母家,自己回到单位主动报名参加党员突击队,挺身而出冲上疫情防控的第一线。接到指令后,在兼顾本职工作的同时,不提任何要求,自己克服路远、无车的困难,先后参加S342省道阳山服务区道口夜班值守和沪蓉高速无锡北出口的督查工作,圆满完成了道口的驻守管控任务。

2 黄 晔

黄晔,女,1982年10月生,中共党员,无锡市生态环境局机关团支部书记,也是一名警嫂。她是第二批市级机关党员赴基层防控一线先锋队成员,在惠山区洛社312国道口支援,因为和丈夫都投入了抗疫一线,孩子只能交给家中老人照料。此外,她还第一时间毅然捐出近一个月的工资,参与了“关爱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子女特别行动”项目,帮助医务人员的子女。

3 王 悦

王悦,女,1975年7月生,中共党员,无锡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军休服务管理处处长。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她始终保持着军人本色和果敢决心。疫情发生后,她积极发挥军旅期间亲身参加小汤山抗击非典的宝贵经历和专业优势主动承担起本单位的疫情防控和宣传工作,积极深入火车站抗疫一线指导疫情防护知识,帮助提升抗疫工作水平。在连元街社区志愿服务期间,她主动包揽了社区工作站的消杀工作,并制作“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指南”和教学微视频发布在街道微信公众号上,供各社区学习,得到基层干部和群众的肯定和感谢。

4 夏 蓉

夏蓉,女,1974年8月生,中共党员,国家税务总局无锡市税务局稽查局检查一股股长。在抗击疫情中,她配合社区做好监测点值守、排查登记、巡查隔离、宣传引导。有一次,细心的她发现有位独居隔离的女孩8天都没提出任何需求,她放心不下,主动上门查看情况,做好服务工作。工作中,她带领女干部搭建“蓉微家夏蓉工作室”,通过“微团聚”结合妇女节、母亲节等主题,开展各类文体活动。

5 张 铮

张铮,男,1975年1月生,中共党员,无锡市检察院第九检察部(警务处)三级警长。作为市人民检察院第二批党员先锋队的队员,在火车站执勤时,边培训边实践,每天穿着防护服执勤六小时,连喝水都十分不便,忙起来甚至来不及吃饭,他奔波在出站口和四个登记厅之间上百趟,迎来送往几千人,一天累计下来竟能奔走十几公里,他无数次不厌其烦地解释、劝返,还主动帮助乘客申领食物和水,发现疫情苗头及时联系转运送诊,用一颗“疫”动的心实践着共产党员的初心。

6 史娇丽

史娇丽,女,1983年9月生,中共党员,无锡市中医医院急诊科主管护师。在工作中,她兢兢业业、认真耐心,患者每一个细微的生命体征变化都逃不过她的眼睛,她的周到和细心得到患者及家属的感谢。大“疫”当前,她义无反顾驰援武汉。在战地,她面对护理气管切开的患者,甘冒风险,迎难而上;面对生活无法自理的患者,她帮忙喂饭、擦身、清理粪便,毫无怨言;面对患者病情突然发生恶化,她一边参与抢救,一边鼓励患者,最终帮助患者挺过难关,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真正践行了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的天职。

7 陈晓峰

陈晓峰,男,1981年12月生,中共党员,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质量管理部主任,中国疾控中心公共卫生硕士现场实践指导老师。疫情发生后,他第一个报名参加援鄂,抵达湖北黄石后,陈晓峰利用大数据追踪排查密切接触者,根据当地疫情特点制定防控方案。作为同一批援鄂应急队里年龄最大的“老大哥”,他主动下沉到黄石市病例数最多的黄石港区开展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不能排除发热病人”的密切接触者排查工作,和当地疾控人员分享无锡疫情防控模式和经验。他起草了《关于黄石港区公安分局疫情防控建议》和《关于黄石港区公安分局下辖派出所疫情防控措施的若干建议》,有效保障了当地公安干警安全。

8 程浩然

程浩然,男,1990年1月生,中共党员,江南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副护士长,无锡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员。扎根武汉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组53天,程浩然所在的重症组患者病情危重且瞬息万变,尤其需要气管插管的时候,医务人员被感染的风险更是成倍增加。身处最危险之地,逆向而行的程浩然从来没有丝毫犹豫。他坚持每天早到一小时,用高质量的悉心照护赢得患者一致好评。在武汉的日子里,他任劳任怨,努力克服水土不服、身心压力大、睡眠不佳等困难,曾差点体力不支、呕吐晕厥,但他只是稍做休息又继续战斗,这位90后阳光男孩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南丁格尔誓言。

9 李志佳

李志佳,男,1982年1月生,中共党员,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儿少精神科负责人。作为全国第2批心理援助医疗队、江苏第11批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在武汉的25天中,他先后服务长江航运总医院、江汉方舱医院、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山东省护理团队驻地、长江新城康复驿站隔离点等,累计查房巡视460余人次、心理干预60余人次、会诊2人次,为医护人员开展团体治疗10余次,为患者打开“心理瘀结”,为医者戴上“心理口罩”,打赢疫情心理减压“助攻战”。

10 鲍 洁

鲍洁,女,1985年10月生,中共党员,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得知医院组建赴武汉医疗队时,鲍洁不顾家里两个年幼的孩子,果断要求报名参战。她与同事接管了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的一个重症病区,厚厚的防护服下满身汗水,鼻梁上生出了压疮。她不顾风险,连续几个小时守护在气管插管的患者身旁,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根据病人的病情变化调整用药和治疗方案。为帮助重症患者度过最危险的阶段,她主动延长上班时间,直到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才放心下班。她善于总结,吸取重症患者治疗的经验教训,及时完善治疗方案,为改一份总结,忙到凌晨一两点才休息。她时常宽慰患者,耐心为他们讲解治疗方案,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11 郭春辉

郭春辉,男,1974年4月生,九三学社社员,江阴市人民医院感染科副主任。眼看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1月25日,郭春辉向江阴市人民医院党委积极请战,郭春辉的妻子是呼吸科的护士,孩子一个高三,一个才两岁,但他说:“我和妻子都是医务人员,这个时候必须要站出来。我告诉孩子,爸爸是医生,要去另一个城市救人。”作为第一批支援湖北的医疗队员,奔赴湖北与疫情作战,郭春辉冲锋在前、坚守在后,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卫生健康崇高精神。

12 万国强

万国强,男,1974年11月生,中共党员,宜兴市中医医院党委委员、第九党支部书记、ICU兼急诊科主任。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万国强多次主动请缨到武汉支援。2月9日,他不惧危险,闻令而动,率领该院第二批援鄂医疗队紧急驰援武汉,从2月11日起,他一直奋战在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E1-8重症病区抗疫第一线。在工作中,为了救治更多的病人,同时节省有限的防护物资,他在隔离病区坚持整整16个小时不喝水、不进食、不上厕所,更不休息,克服自身高血压病症,忘我工作。

13 闵惠芳

闵惠芳,女,1979年4月生,无锡诚优特净化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春节以来,闵惠芳谢绝业务单位高价收购企业库存口罩,选择利用微信小程序免费赠送给群众。为保企业复工复产,她积极利用自己的业务关系,帮助江苏祥业电气有限公司、宜兴市荣盛紧固件有限公司等一批本土企业从苏州等地的防疫物资生产厂家平价购买物资,为确保物资能够安全及时运达,她总是开车提前等候在宜兴各边界卡口处。2月中旬以来,口罩供应进一步吃紧,为满足基层防疫需求,闵惠芳回绝了国外订单,将仓库里价值20多万元的防护服改制成一只只爱心口罩。为了提高口罩产量,她不辞辛苦,深入生产一线,加班加点赶进度,闵惠芳用行动扛起了作为一名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14 杜 娟

杜娟,女,1992年6月生,她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护士,也是市红十字救援队突击队先锋组的一员。疫情期间,她充分发挥特长,主动对接无锡火车站、大型广场、敬老院、基层派出所等公共场所,为有需要的单位进行专业消毒工作,每天四五个小时的工作,她背着专业的消毒机器走遍了每个角落。工作结束后,她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湿透,但这个“90后”姑娘一句喊累的话也没有。红十字救援队的其他队员评价她:总是抢着重活、累活、脏活,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任劳任怨。

15 周 燕

周燕,女,1987年12月生,中共党员,梁溪区北大街街道南尖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社工站站长。周燕所在的社区具有“商住楼宇多、老旧小区多、流动人口多”的区域特点,她带领全体社区工作者通过“红色e对一”、“‘疫’家亲管家”等工作法共计排查、服务重点疫区人员2700余人。作为退役军人的她还积极发动地区退役军人组建了“社区退伍老兵抗疫先锋队”,承担社区的防控宣传,小区消杀等职责,共有62名退役军人及党员志愿者投身社区“疫”线。她说:“守卫一方土地是我的职责,也是我延续军人情结的‘战场’”。

16 安 华

安华,女,1991年12月生,入党积极分子,锡山人民医院ICU护士。娇小文静的她主动请缨、出征武汉,成为首批无锡驰援武汉医疗队的队员之一。在武汉,她被分配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直接接触重症病人,有一位压疮病人每天都要换药、消毒,每隔一两个小时就要为他翻身、拍背,安华身材娇小,给患者翻身自然更加费力,但她毫无怨言,每天尽心尽责做好病患的护理工作。安华还照顾过一位不能说话的80岁老阿婆,见她情绪低落,安华想尽办法,比划手势和她聊天。接触下来,安华才知道原来婆婆还曾到太湖游玩过,这样的缘分更是拉近了她们的距离。老婆婆精神好转后,频繁向安华竖起大拇指点赞,安华邀请疫情过后婆婆再来无锡。

17

“摆渡人”

丁康勤

李鋆杰

“摆渡人”(丁康勤,男,1990年7月生,李鋆杰,男,1996年11月生),两人均为惠山区洛社镇安监办专职网格安全员。今年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他们第一时间报名,负责护送洛社镇集中隔离人员就诊后返回驻地。工作虽然简单,但需要24小时待命;随时与被观察人员、医护人员、医院接触,增加被感染风险。但他们义无反顾,舍小家为大家。新华社以他们的事迹为原型,创作了《我上、我也上……》战“疫”志愿者漫画,他们被大家称为抗疫“摆渡人”。

18 邹艳清

邹艳清,女,1976年12月生,江苏一心寰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滨湖区政协委员。她带领全体员工投入疫情防控阻击战,分别完成了市急救中心在七院的病员转运车辆消毒、滨湖区疾控中心定点病员转运车辆消毒、锡山区人民医院临时消毒、第九人民医院临时消毒、龙山社区3.9平方公里内老旧小区消毒、滨湖区密切接触者家庭消毒等防控消毒任务。为全市近百所中小学代购、配置了防疫器械、防护用品等,为荣巷派出所、龙山社区防疫一线捐赠了酒精、免洗洗手液等消毒物品,邹艳清用实际行动忠实践行了人民政协委员的初心和使命。

19

“双胞胎姐妹花”

沈皓月

沈繁星

“双胞胎姐妹花”沈皓月、沈繁星,2000年8月生,姐妹俩都是苏州大学大二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姐妹俩在校期间表现优异,乐于助人,沈皓月是预防医学专业,经常参与学校无偿献血活动。沈繁星是数学系学生,寒暑假期间经常参与社区的各项志愿服务活动。1月28日晚,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征集防疫志愿者的消息,姐妹俩便一致决定报名参加新安街道的志愿服务活动,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当好防疫志愿者。自1月29日开始,她们坚守在岗位二十多天,协助省道S230卡口民警以及工作人员做好信息核查、体温检测、防护提醒等工作,她们的事迹被《人民日报》刊播表扬。

20 莫若理

莫若理,女,1974年11月生,农工党党员,无锡祥生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自疫情发生后,莫若理时刻关注疫情发展,以实际行动驰援抗疫。在她的带领下,祥生医疗向武汉提供了SonoBook高端笔记本彩超、平板彩超等设备5套,供急诊、重症监护室使用。莫若理充分利用祥生20多年积累的海外优质医疗合作伙伴渠道资源,紧急采购防疫物资,定向捐赠20多家医院N95口罩8万余只、防护服近1.5万件、护目镜6000只。通过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捐赠给无锡医疗机构近N95口罩4万只、防护服近8000件,用于抗击疫情。

21 马 强

马强,男,1982年7月生,华庄街道旺安社区的急救志愿者。他自主学习急救知识并获得了社区急救导师证和应急救援员四级职业技能证书。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马强积极投身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充分彰显了爱心善意和责任担当,是旺安社区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重要力量,一次次查验出入证、锡康码,面对个别群众的不理解、不配合,马强始终耐心解释,化解矛盾。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当天,马强利用自学的急救知识,在岗位上救助了一位90多岁的老太太,并将老人及时送医。马强连续50余天坚守在社区急救岗位上,每天排查社区出入人员700余人。

责编:曾雪琦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