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实践就是要充分考虑基层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善于利用工作化、生活化的场景传播理论,把理论宣讲的“主战场”搬到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现场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月城镇积极创新形式,坚持群众在哪里,就把“板凳课堂”设在哪里,创新用好“红色先锋”“百姓名嘴”“梨园雅韵”三支队伍,突出“小快灵”,力求“精准实”,实现了由群众被动“跑腿”听讲座向“板凳课堂”主动“上门”理论宣讲形式的转变,持续高举“红色旗帜”,点燃“红色引擎”,打造“红色矩阵”的燎原烈焰。
强榜样引领
田间技术课“沾泥土、带露珠、接地气”
“以前培训都是在屋里,即使专家技术人员讲得再好,我们听完就忘了。现在到葡萄大棚给我们宣讲创新理论和最新政策,现场示范讲解关键技术和管理心得,我这榆木脑袋都开窍了。”果农陈宏伟乐呵呵地说。
为了让“板凳课堂”见实效、起作用,月城镇双泾村乡村振兴服务队提前向果农征集需咨询和解决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准备政策咨询、财会辅导、经营管理等课程,特邀“红色先锋”宣讲员、果树种植能手深入田间地头,通过道德讲堂、现场答疑的方式,讲述楷模故事、彰显榜样力量、助推科技助农、笃定奋斗方向。
强党群互动
小院学习会“面对面、心贴心、频对频”
“中国共产党是哪年诞生的?”“党的七大是在哪召开的?”在月城镇下塘村曾家绛的农家院子里,党史知识互动问答吸引了周边党员群众的热情参与。“像这样的现场互动答题可以强化对党史知识的记忆,在家门口大家一起学很有意思。”曾家绛的老党员曾正南笑着说。
月城镇卧龙村第二网格支部党员中心户活动点同样热闹,镇包村领导和干部在这里进行党史宣讲和党群议事,面对面、“零距离”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网格员、村民们纷纷自带小板凳加入。水韵社区注重调动党员群众参与村(社区)事务监督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将一份份“问题清单”转化为办实事“履职清单”,落地见效为“项目清单”,把实事办好、办到群众心坎上,创新激活基层治理“一池春水”。
强品牌打造
广场宣讲汇“走心、带感、有味”
“月城地势低洼,长年内涝,老百姓苦不堪言,‘开河书记’徐荣初三过家门而不入,带人连挖9条河道,建成2个万亩圩区,满脸汗水、满腿泥巴的他却累倒了。”“百姓名嘴”计敏芳带着提前精心准备的宣讲材料,结合自身经历,操着带“土味儿”的方言,声情并茂地讲述着月城人身边的四史故事。听到动情处,大家激动不已,泪湿眼眶。
月城镇的夏夜广场宣讲活动还有很多。作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锡剧)之乡”,月城镇大力开展“永远跟党走 文化进万家”主题活动,打响“梨园雅韵”志愿服务品牌,通过文艺轻骑兵送演、锡剧大舞台展演、村(社区)巡演的方式把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贯穿到“板凳课堂”主线,让理论宣讲周周见,红色锡剧天天唱,将党史理论“随风潜入夜”般从“书上”搬到党员群众“身边”,红色基因自然融进“血液”,红色命脉持续赓续在“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