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南通 > 正文
南通市通过推进城市园林绿化提档升级让城市宜居百姓乐业——厚植生态底色 释放“绿色福利”
2020-08-28 14:43:00  来源:江海晚报  

园林绿化是提升城市颜值和品质边际效应最高、见效最快的民生工程。近年来,南通市秉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按照“绿廊绕城、绿楔入城、绿带漫城、绿点缀城”的思路,全力推进城市园林绿化提档升级。今年年初,南通市摘得“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称号,再添一张靓丽的“国字号”生态名片。

在城市核心区域布局公园

南通市民的绿色福利,近年来纷至沓来。南通市规划布局了一批独具特色、生态多样的城市公园,尤其是在寸土寸金的老城区见缝插针建设了一批小游园,基本实现了“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处处鸟语花香树影婆娑,市民走出家门即望得见绿意。

“下班之后,我经常带女儿到这里的沙滩上玩一圈,新公园环境优美,刚好就在家门口。”市民孟凡家住市区新桥新村,家门口的新桥公园去年建成开放。整个公园以“春拂南岸,绿惹新桥”为主题设计,内有人工湖、集散广场、儿童乐园、景观廊桥等。记者看到,公园内的马齿苋、美人蕉等南通本土特色植物生机盎然,亭台小榭与慢行步道之间满目皆翠,矗立着蕴含双拥模范军民元素的雕塑。

“作为在居民区里建设的公园,新桥公园是南通市区着力打造的“全龄段”公园,也是去年崇川区政府投资建设的第一个综合性公园。”项目业主代表谢斐介绍。

南通市委、市政府把城市重点公园绿地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在靠老百姓最近、城市核心区域的地方建设公园,在规划手笔、布局规模上都下足功夫。2016年,南通市制订印发了《南通市“三城同创”工作行动方案》,在推进城市重点公园建设方面,重点规划建设一批高品质综合公园、专类公园,并分年度列入城市计划组织实施。3年来,南通相继新增了紫琅公园、能达生态通廊、两河两岸、军山绿野、南通植物园、白龙湖公园等一批综合公园,其中100公顷以上的市级重点公园就有6个,重点公园绿地项目呈现出较高的建设水准。

在大手笔建绿造园的同时,南通注重提升城市重点公园的品质,以“绣花功夫”打造精品公园、民生公园。这批城市重点公园、绿地突出了生态理念,完善了公园功能,凸显了地方特色,受到市民欢迎和游客点赞。

“在绿廊里漫步,在景观中骑行”

“这几年景观道路越来越多,在林荫道下漫步更有浪漫的感觉,道路配以绿化才能契合这座城市的底蕴气质。”闲暇时分,市民任希喜欢和闺蜜打卡市区各条林荫大道。世纪大道的红叶李、崇川路的樱花、青年路的玉兰、濠北路的栾树,都给她留下了唯美深刻的印象。“每一条路都有它独特的美。”她赞叹家乡的变化。

“一街一景观,一路一特色”。南通市按照快速路两侧各50米、主干道两侧30米、次干道两侧20米建设带状公园绿地(简称“503020”建设),为城市营造了大尺度的绿色屏障,形成“春花、夏荫、秋叶、冬枝”的道路景观,四季赏景,每一季都有不同韵味。

绿意美化了城市,也让市民生活更加宜居。如何通过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让百姓更有获得感、生活更舒适?2019年,“503020”建设被纳入了《南通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通过地方立法进行推广,从市区向全市域范围有效展开。

“503020”建设突出了人的可入性、可达性,改变了以往道路绿化带的封闭格局,使之建设成为城市的绿色屏障和市民的活动空间,线性的道路绿地成了宜人的城市带状公园。为方便周边居民锻炼、游憩,进一步敞开空间,将原有单一绿化转变成为多尺度节约型的复合型公园绿地,分散了大型公园的承载力。慢行系统建设于城市道路绿地中,有效实现了城市与外围生态空间的联系,不仅拓展了居民郊外出行的范围,也能让市民“亲近绿色,享受绿色发展成果”,美不胜收的生态景观道路能为市民提供更多接触自然的机会。

城因水而美,生态名片魅力绽放

乘一叶画舫,徜徉于桨声灯影里的濠河,是一件美妙的事。如今,市民游客除了能坐船游览,还可漫步新贯通的游步道,沿途欣赏环濠河美景,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致交相辉映。经过精致雕琢、提升改造,一个更美丽、更精致、更有人文情怀的濠河,展现在市民和游客面前。

“新的亭台楼阁的建设给濠河景区增添了古色古香的园林气质,散步的时候提供了更好的休憩游览环境。”市民张熙熙喜欢在濠河景区夜跑,对新建的三处亭台楼阁十分满意,她说,环绕濠河跑一周既悦目又健身。

“为了将濠河打造成市民休闲的最佳去处,我们一直在努力提高濠河的颜值、提升濠河的气质,”濠河绿化景观提升工程副项目长陆建明介绍,此次濠河提升更加在细节上注重市民的体验感和舒适感。

在濠河“第一生态圈”建成后,南通致力打造通吕运河、海港引河以及长江框围形成的两河两岸“第二生态圈”。过去,运河两岸分布着众多的物流和工业企业,饱受污染,南通按照“河堤生态化、河岸景观化”和“绿脉、蓝脉、文脉”三脉融合的思路,在通吕运河、海港引河建设21公里步道,开辟沿河绿廊、拓展慢行网络、构建游憩体系,将两河两岸打造成了以绿为主的城市滨水生活空间,形成南通“第二生态圈”,与濠河一起,成为通城生态中最耀眼的两串翡翠项链。

五山及沿江片区生态修复、创新区紫琅公园是南通市委、市政府近年倾力打造的城建力作,已经成为通城的生态新坐标。紫琅公园以“南湖北林”的双环架构打造多元活力、生态良好的都市绿心,园内城市绿道全长14公里,多处运动场地合理分散其间,白沙滩景点已成通城新晋网红打卡地。

以“生态共同体”为基础,南通还开展了能达生态通廊的建设工作,因地制宜利用原有水系,融入生态节约、海绵理念,建设了开发区最大最长的绿色生态廊道,不仅贯通了开发区公园绿地,还北接狼山国家森林公园、通启运河生态绿廊、南连老洪港湿地及长江生态廊道,形成了一体化的生态格局。

近年来,南通依托城市水体岸线,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滨水空间,建成滨水绿地1000公顷以上。“近期,根据国家住建部安排,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启动长江沿线城市滨水绿地公共空间建设研究工作,并将南通滨水绿地建设作为典范案例在全国推广。”市市政和园林局园林绿化管理处处长张海涛介绍。

生态型、亲水型滨水空间的打造,让“河畅水清、岸绿景美、自然生态、人水和谐”的美丽愿景从梦想走进了现实。环境优美、人文醇美、建设精美的“三美协同”,南通探索实践着自然、人和城市的“美美与共”。

本报记者蒋娇娇 本报实习生顾洛瑜

责编:苏敏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