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周三学国画、周二周四学跳舞、周五学声乐、周末看书画展。”今年61岁的如皋市民张明凤每天都会到家附近的文化馆“打卡”学习。如皋这座文化馆人气十足,平均每天迎来200多位市民。
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决定着一座城市的文化品质、文明程度和幸福指数。今年8月,如皋市文化馆入选全省首批“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成为如皋在文化惠民内容上不断探索、转型升级的成功样本。
专业队伍贴心辅导 群众成文化活动主角
踏叶寻秋,闻声识曲。15日下午2点,如皋市文化馆二楼的器乐排练室里传出阵阵激昂的奏乐声,一群二胡爱好者正在声乐老师徐云华的指导下练习新曲目《闹新春》。
隔壁的舞蹈房里更是热闹,如皋美丽传奇艺术团团长姚红兰正带着30名团员跳着如皋非遗舞蹈《木虾声声》。一墙之隔的美术室里,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吴学根挥毫泼墨,向国画爱好者传授绘画技巧……
“我们为市民提供免费排练场所,每天都有人来这里活动。”如皋市文化馆馆长郭勇告诉记者,馆内不仅设有多功能厅、展览厅、棋牌室、阅览室等10多个场所,去年还增设了智能展示墙、互动投影、VR设备等。
郭勇说,如皋市文化馆结合本地民俗文化习惯,突出个性化设置与服务,除了在馆内培育文化人才,还从社会上招募了一批文化志愿者,多角度全方位地满足不同市民的文化需求。
今年以来,如皋市文化馆馆内服务群众已达17万人次,并签约了20多支社会文艺团队。
非遗大餐琳琅满目
为百姓幸福生活“提鲜”
9月28日晚,如皋文化馆广场上陪伴了如皋市民多年的“雉水之夜”文艺演出如约而至。除了精彩的文艺演出之外,现场还有近20位非遗传承人摆摊设点,让市民尽享文化大餐。
5月,如皋市文化馆联合如皋市特殊教育学校开展“童心向党,非遗助残”活动,邀请了南通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永泰竹刻传承人杨林才,给孩子们讲解永泰竹刻技艺,并教会孩子们在一个小小的竹简书签上雕刻“中国共产党党徽”。
郭勇说,今年以来,如皋市文化馆已组织开展了17次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活动。“我们希望在普及非遗知识的同时,能够让孩子们接受党性教育的洗礼,深深镌刻爱党爱国的情怀。”
暑假期间,如皋市文化馆成了青少年儿童的好去处。风筝、竹编、面塑、木偶戏、剪纸……指尖上的“如皋非遗”课程轮番亮相,开启了数百名孩子的寻根之旅。来自安定小学的三年级学生周梓萌大呼过瘾:“在这里不仅可以学到有趣的知识,还能认识新朋友,有这样一个活动场所,我们都非常开心。”
近年来,为了让更多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如皋市文化馆开展了线上非遗展示、非遗公开课、非遗购物节等系列文化惠民非遗宣传活动。同时利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开展展销、展览、展演等,全面呈现如皋传统文化,展出了20个特色项目,组织“百年华诞百年传承——如皋非遗精品庆祝建党百年作品展”,为当地百姓端上一道又一道内容多彩、营养丰富的文化大餐。
聚焦文艺精品创作
“菜单式”服务更接地气
9月23日,如皋市老年文化体育协会月季花香艺术团的《如皋号子·风调雨顺五谷丰》代表江苏省惊艳亮相“中国农民丰收节”舞台。
“号子越打越响亮。好几哟喔,嗨吔吔吔哟。丰收粮食堆满仓……”在欢快的歌声中,32名农民造型的演员拿着各式农具,边劳作边打着车水号子、插秧号子、挑担号子、施肥号子……一声声满含丰收喜悦的“号子”和一片片火热的劳动场景向全国观众展现了如皋人民建设乡村的画面。
这样的高质量文艺作品在如皋并不是个例。比如,以《一朵向阳花》《天地同心》为代表的30多个聚焦抗疫题材的歌曲、书画作品,汇聚起如皋儿女“齐心抗疫”的同心圆;歌舞《幸福小康》《一个不能少》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筑起坚固的战斗堡垒;歌曲《誓言》、音诗画《血沃春泥》是献给建党100周年的礼物。
在这些优秀文化艺术作品供给能力不断提升的推动之下,如皋出台了《文化馆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服务规范》《雉水之夜建设规范》等标准,持续强化公共文化的供给侧改革,打造“雉水之夜”送戏下乡文化品牌,实现“菜单式”服务,由政府“送”向群众“点”转变、由群众“看”向群众“演”转变,群众文化活动量质并举,实现供需有效对接,全年演出20余场次,服务近10万人次,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郭勇表示,“公益性、开放性、现代性、便利性才是公共文化空间的不懈追求。”下一步,如皋将汇集各方力量、整合优势资源、融合多元业态,创新打造一批更具人文关怀、审美品位、文化内涵和社会影响力的“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把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变成“最美一公里”,让文化发展真正惠及群众。
(记者陈嘉仪 通讯员高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