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家风建设,多次指出“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祸及子孙、贻害社会”,他谈道,“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家风,做家风建设的表率”。
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做人态度和做事方法,家风连着作风,影响着党风、政风。我是农村的孩子,尽管父母文化水平不高,却始终秉承着“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问要变坏”的老话,对孩子们的教育从没放松过。父亲母亲常言自己吃了太多没有文化的亏,竭尽所能地为我们创造最好的学习条件,在同村孩童因家务农活疏于学习时,父亲母亲只教我们踏实读书,只求我们能出成绩。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父亲母亲对我们学习教育、为人处世的“高要求”,是“严”更是“爱”,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和厚实的肩膀为我们开辟了一片学习的净土,让我们真正实现了“读书改变命运”,让我们扎扎实实地拥有了安身立命的智慧和根本。
家是我们内心最深处的根,而家风则在家族的温情中传递。父亲母亲对我的“严”和“爱”,是无言和无声的力量,也同样传承到我对女儿的教育上。
古语有云: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一个人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读书学习,同样重要的莫过于教育孩子。自女儿蓬头稚子、豆蔻年华至如今三十而立,成长路上,我与妻子对女儿学习的鼓励和鞭策从未放松。女儿高中时期常向我们抱怨学习艰苦,我与妻子便多予鼓励,“步入大学就轻松了,爸妈就不再管你的学习了”,在我和妻子的“哄骗”下,女儿以优异成绩考入东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步入大学,原本以为可以从高中“苦日子”中解脱,但专业的特殊性让女儿的大学生活也并未放松过,从小对女儿学习的严要求养成了女儿自我学习的刻苦和自觉,压力之下,我和妻子的新一轮“哄骗”再次“上线”,“大一大二自然是辛苦的,到了大三大四就好啦”。此外,为了培养女儿的办事能力、管理能力,我和妻子鼓励女儿在课外之余,多参加学校社团活动,多担当学生干部,大四时期,女儿凭借高绩点学分和学生活动成果被本校保研,之后又顺利留校工作。伴随女儿的学习生涯一路走来,我和妻子对女儿的步步“哄骗”,是“爱”也是“严”,是基于女儿自觉自立的信心,更是相信可以预见的期许和希望。
不严难以成教,存爱方能育人。严教是厚爱的前提,厚爱必须以严教为基础,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如果管教不严,难免松垮懒散;如若厚爱不够,难免缺乏和睦。父子相传,精神相继,有一天,女儿也会成为一位严爱有度的母亲。党员干部为人父母,留给子女最重要的财富,不是钱财名利,而是清正家风。
自古清风传家久、从来爱家需严治,翻读《清风传家》《严以治家》家风建设读本中的正面典型和反面案例,钦佩科学家于敏对孩子不“搞特殊”“谋名利”、孙家栋要求子女自食其力低调朴实,也慨叹海南省委原常委、海口市委原书记张琦的无心治家、上海市宝山区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陈士达在家人无理要求面前节节败退等等。严中有爱,虽然严苛却能长久;爱中无严,看似宽容却是伤害。在生活上给予家人无私的爱,但在政治上、学习上、工作上严格要求,才是真正的爱。
对家庭的关注,对家风家教的总结与反思,有利于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下更好地思归、思定,有利于党员干部筑牢拒腐防变的家庭防线,更有利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夯筑我们的文化自信。严以修身、严以治家,夯实家庭和睦的基础,厚植家庭教育的土壤,筑牢严正家风的根本,作为党员干部,我将把家庭梦融入中国梦,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小家力量。
(作者魏钦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