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524105814.jpg
微信图片_20240524105814.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南通 > 正文
科普教育点亮青少年创新梦
2022-05-31 08:15:00  来源:南通日报  

作为“双减”工作全国试点城市之一,南通市始终把青少年科技教育摆在突出位置,深入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设立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市科协等组织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着力打造青少年科技教育品牌。

前不久,南通入选“科创筑梦”助力“双减”科普行动全国试点城市,11家单位入选全国试点单位,其中8家为学校。学校作为科普教育的主阵地,如何通过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更好地服务“双减”?在市科普宣传周期间,记者采访了部分试点学校。

因地制宜,开发特色课程

“首先用芦苇搭建建筑墙体。如何拉直芦苇,用什么材料来固定芦苇,使墙体结构稳定?”“我认为可以利用燃烧的蜡烛的火焰对芦苇进行烘烤拉直。”“可以用多股纱线对芦苇进行捆绑固定。”这是如皋市白蒲小学STEM活动中,师生间的一段问答。在参观了白蒲明清民居建筑群中的顾家老宅后,他们准备搭建一个类似的建筑模型。

2019年9月起,白蒲小学主持国家级课题《基于古镇文化的小学STEM特色课程开发研究》。“我们重点对古镇传统文化中的建筑文化、饮食文化进行调查分析,寻找传统文化与STEM教育的契合点。”白蒲小学校长魏小荣介绍,学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校企联合建立了茶干制作、富硒大米、白蒲黄酒、红木家具等多个校外科普实践基地。

特色课程,基于古镇文化,又不局限于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在课程开发和校本编写中,学校还注重延续性。比如古镇建筑相关课程,低年级学生以了解历史文化知识、培养兴趣为主;高年级学生则以研究古镇建筑结构为主。“这个过程中,学生一直都在解决问题,发现新的问题,再解决新的问题,知识体系也由浅入深构建起来了。”

面向未来,培养问题意识

“在真空的环境下,宇航员是如何交流的?”由海门区海南中学初二学生沈柳彤提出的这个问题,被“科普中国飞天梦大课堂”组委会采用。5月24日,组委会官微发布了我国首批航天员陈全的视频回复。“我们物理课上讲到,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沈柳彤说,自己提的问题源于课堂。不只是沈柳彤,全班绝大多数同学都向专家在线抛出了航空航天方面的问题。

沈柳彤所在的初二6班还有另一个名字——飞天班。近年来国家航空航天事业取得诸多成就,“飞天”不再是梦,老师就借此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强国,学习科学家探索未知的精神。两弹一星的故事、长征火箭的历史、国家探月工程的来龙去脉……班会课上,大家常常分享“飞天”话题。

科普教育,紧跟时代,面向未来。海南中学从建校起就重视科技教育,1998年获评全省首批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2008年起,学校将科技教育的方向更多转向了机器人、创意设计、智能家居、人工智能等,先后组建了机器人、软件编程、Arduino智能设计等多个社团,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前沿科技的了解。

快乐参与,注重个体体验

上周,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实验小学的同学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校园科技节。其中有个“我是小小科学家”活动,既不由老师带队,也不在学校完成,而是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和家长一起完成一个科学小实验。

该校负责人陈金湘介绍,学生周末有一条“固定作业”就是科学小实验。“即使是一年级的学生,也有可以独立完成的实验。”他举例,“有孔的纸为什么能托住水”实验,只需要一个瓶子、一枚大头针、一张纸片和水。“很多孩子看到实验结果,脸上都是不可思议的表情,继而会问家长问老师这是什么原理。”

“‘双减’之下,孩子回家没有作业,课后也没了补习班,多出来的时间干什么,由着孩子玩儿吗?之前不少家长跟我们表达了担忧。”陈金湘认为,应该给孩子时间玩儿,玩也可以玩得不一样,让孩子在玩耍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在发现中创造。学校创新坊的课外活动有调查河流水质、有观察油菜花的生长过程,“我们不要求学生一定要从中得出什么结论,而是让大家都能快乐地参与进来,潜移默化地把科学的种子种到孩子心里。”

作为一所以“科技教育”为特色名片的学校,如皋开发区二实小的科学社团近年来频频亮相于各级比赛,共获国家级奖项55个、省级奖项215个。“但参赛获奖不是最终目标,学生的个体体验和成长更应该得到重视。”陈金湘表示。

(记者 沈雪梅 王玮丽)

责编:朱剑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