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未醒,她已支起发僵的脊背,茧手伸进被褥,为丈夫翻身、擦洗、按摩僵硬的关节。36年,每天为瘫痪在床的丈夫擦身子、喂药、翻身、喂饭……这不是电视剧里的桥段,而是72岁的居秀芳用满头青丝换白发写就的现实篇章。
居秀芳照顾丈夫36年的故事传遍了海安市李堡镇,也有人觉得她“傻”,她却不以为意。“他是我心爱的丈夫,我们永远心连心,我对他不能不管!”不放弃、不抛弃、不离弃,让丈夫过好每一天,这是居秀芳36年来对丈夫的一份坚守、一份承诺、一生的心愿。
天降厄运 三米坠落击碎顶梁柱
1995年8月26日,“老天爷”似乎和新庄村13组村民潘兴林开了个玩笑。这天,他登上扶梯,想去锯掉房屋旁一棵泡桐树的树枝。大树枝繁叶茂,在高空中锯起来十分费力,当一根粗壮的树枝快锯断时,整个树枝瞬间砸在潘兴林身上,潘兴林招架不住,从三米多高的扶梯上摔了下来,背部着地,从此再也没能站起来。那一年,潘兴林才35岁。
“当时感觉天都塌了。”居秀芳哽咽地回忆。她请来拖拉机将丈夫送往医院,此后三年辗转南通、海安、如东多地求医,仅在海安人民医院就住院40余次。居秀芳遗憾地说:“虽然经过医生的全力抢救,丈夫捡回一条命,但他腰部以下完全失去了知觉,再也无法站立,后背还植入了两块钢板,终身需依靠尿袋排便……”
细心照料 柔肩扛起千斤重担
“饿了吗?想吃什么?”“要不要换尿不湿?”在居秀芳家里,每天听到的都是轻柔的话语。喂丈夫吃饭、服药,帮他刷牙、擦身体……是她每天必做的事情。在她的悉心照料下,丈夫潘兴林的身体、心理状况一直很稳定。
俗话说:“一日好过,常日难挨。”居秀芳每天早晨5点不到就起床,晚上10点以后才能上床休息,她的时间被切成了碎片。洗衣做饭、收拾屋里屋外,还要种6亩多的责任田,尽管每天都很忙,但居秀芳始终坚持定期为兴林洗澡洗头,每天喂食三餐,不厌其烦地清理大小便。换下的衣服都用开水烫着、手搓去味。为了避免兴林肌肉萎缩,居秀芳不但每隔两个小时给他翻一次身,还每日给他按摩肌肉。
走进潘兴林的房间,没有想象中的异味,反倒飘着淡淡的香水味,窗台上的月季在阳光下开得正好。
潘兴林和居秀芳婚后生了一个姑娘和一个儿子,兴林瘫痪的那一年,姑娘潘琴才13岁,儿子潘华10岁。从此,居秀芳不仅照顾好丈夫,更把培养孩子的重担主动挑起来。
“我的两个孩子很懂事,他爸爸摔伤后的几年里,他们才10多岁就懂得帮我忙农活、做家务,那时,他们就会到地里割麦子、割稻,用瘦弱的身子从田里拉麦拉稻。6张夏秋蚕的桑叶都是他们兄妹俩放学后摸黑摘回来的。”居秀芳谈起孩子时满是开心和自豪。“两个孩子先后成家立业,为改善一家的住房条件,儿子到苏州工作后省吃俭用,终于在2010年建成两上两下的楼房。”“村两委、妇联、团委对我家特别照顾,经常组织志愿者来我家帮忙,更让我开心的是,市、镇慈善总会每年都给予资助。”居秀芳说。尽管手头拮据、农活繁重,这么多年,居秀芳从不在潘兴林面前表露情绪。笔者前不久到潘兴林家采访时,见到居秀芳脸上始终带着善意,手头忙着编结钩针衣物贴补家用。
爱的承诺 一辈子不会舍弃丈夫
这么多年,居秀芳吃下的苦、尝遍的辛酸常人无法想象,更难以用一两句话表达,但她从来没有放弃丈夫的念头。“有我在,一辈子不会让兴林孤单。”居秀芳坚定地说。
“秀芳啊,这些年你为我熬的药汤里总掺着你的眼泪,我翻身时你撑在我背后的手都磨出了茧子。当年轮椅卡在田埂上,你跪在泥里背我回家,那时候我就想,我这辈子最大的福气,不是站起来,是倒下了还能看见你朝我伸来的手。这辈子我对你的情永远还不完了,下辈子我还要还给你!”潘兴林噙着眼泪对居秀芳说道。
36载春秋,潘兴林、居秀芳夫妇用相濡以沫诠释着——爱不仅是风花雪月,更是苦难中的相守相望。
(作者康传广 许波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