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晓琳在表彰大会上。
电台采访苏晓琳。
16日,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启东市41岁的苏晓琳获评“全国自强模范”,这位身高仅1.1米、体重28公斤的“板凳姑娘”,以磐石般的坚韧扎根命运的荆棘,书写了自强不息的励志故事。
靠板凳借力 扬起梦想之帆
今年母亲节来临之际,12岁的杨天歌用自己的压岁钱,为妈妈苏晓琳买了一箱牛奶。四年前,当时读小学三年级的他曾写过一篇作文《我的妈妈你最美》。
在儿子眼中的最美妈妈苏晓琳,今年41岁,出生于启东市汇龙镇亚光村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她先天畸形,身高1.1米,体重28公斤,人称“板凳姑娘”。医生曾断言苏晓琳活不过15岁,但她不信命,从站立到行走,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用一张小板凳撑起了整个身躯。
苏晓琳一生下来就被诊断为“镜面人”:心脏、肝脏、脾脏、胆等器官的位置与正常人相反。另外,她脊柱扭曲、右脚外翻、左脚后翻。没上过一天学的苏晓琳凭着骨子里的一股执着劲,一遍遍地听录音、看电视,并对照歌词和字幕学会了认字。
15岁时,苏晓琳决定走出家门,靠双手养活自己,她向父母提出要一辆电动三轮车。“我腿脚不便,但一双手是好的,只要是坐着的活儿,我也能干。”回眸往事,苏晓琳记忆犹新,“我从电视上看到本地的招工信息,就过去应聘,别人用异样的眼光打量我。”
“七年里换了数十家工厂,大多只待了几天,有的是被辞退的,有的是我主动离开的。但我不怕折腾,还想闯一闯,尝试更多的事情。”苏晓琳说,那时很辛苦,但当拿到第一份工资时就觉得很幸福,“我终于可以用双手养活自己,感觉很自豪”。
2009年10月3日,在一台残疾人中秋网络晚会上,苏晓琳担任女主持人,与来自河北廊坊的杨海军搭档。“那台晚会的节目有唱歌、朗诵等,也有健全人志愿者表演舞蹈。”在杨海军的印象中,妻子苏晓琳自信阳光,声音很好听,“我们恋爱一个月,就认定对方是携手一生的人”。
2013年1月16日,在通大附院的产房外,37岁的杨海军正在焦急地等待着。“当天下午2点28分,经过漫长的等待,好消息终于传来,29岁的苏晓琳成功产下了3斤6两的儿子。”杨海军回忆说,当天是农历腊月初五,儿子属龙。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苏晓琳以板凳为支点,在追寻梦想的道路上披荆斩棘,不断活出精彩。2016年8月,苏晓琳出版自传《为梦想插上翅膀》。3年后,她又出版第二本自传《追逐我的梦》。苏晓琳说:“我觉得我和健全人没有什么两样,比我身体残疾更严重的人还有很多,我应该努力做点事情,规划好未来。”
残友贴心人 用爱温暖他人
启东市北城区有家启创残疾人之家,平日里,20余名残疾人就做些手工活。该残疾人之家主要为残疾人成员提供日间照料和辅助性就业的服务,目前有残疾人服务对象20余人。苏晓琳是这家残疾人之家的负责人。
“适合残疾人做的工作不多,大多是手工活。”苏晓琳介绍,2021年11月,启创残疾人之家重组运营后,一直积极联系各方资源,为残疾人成员服务,并组织成员尽己所能开展志愿服务,为社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在这里已上班两年多,每天都来干活儿,虽然路远一些,但心情很愉快。”47岁的肢体残疾人陈泉说。他罹患强直性脊柱炎20余年,因种种原因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身体逐渐失去行动能力。“以前,我长期封闭在家中。”陈泉说,在苏晓琳的鼓励和帮助下,他勇敢地走出家门,融入社会。
2019年8月,经过南通市残疾人服务中心推荐,陈泉参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秦淮灯彩培训班。培训中,他克服病痛,认真学习、刻苦钻研,最终不负众望,学成归来。这几年的元宵节,陈泉每年都制作一批兔子灯和花灯销售。“我与老母亲相依为命,靠自己的一双手支撑起这个家。”陈泉说,觉得自己的人生特别有意义,终于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苏晓琳与丈夫杨海军携手合作,创办“阳光电脑”维修点多年,他们无偿指导残疾人学习计算机技能,协助他们掌握一门技艺,重建生活的自信与尊严。10余年前的一天,店里来了一位中年妇女,她央求苏晓琳一定要帮帮她的儿子小周。
小周是轻微脑瘫患者,手和脚不能正常行动。由于自卑,他常年闷在家里。杨海军、苏晓琳夫妇表示可以教小周学习电脑维修技术,学会与人相处。小周在店里学习了近半年,逐渐掌握了维修电脑的基本技能。一年后,他被一家电脑公司录用,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小周喊苏晓琳为师娘,定期打电话汇报工作情况。
苏晓琳推出“空中课堂”公益项目,邀请电商达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等开展线上培训,累计举办直播课68场,帮助100余名残疾人掌握电商运营、手工编织等技能。残疾人朋友通过“空中课堂”的学习和培训,不断充实自己,弥补了自身的知识短板,实现了从“受助者”到“自助者”的华丽转身。
履职多维度 凝聚助残合力
5月18日是第三十五个全国助残日。今年的主题为“弘扬自强与助残精神,凝聚团结奋进力量”。启东市肢残人协会从2018年开始举办的“圆梦微心愿”活动,受到了广大残疾人朋友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今年,南通市肢残人协会把“圆梦微心愿”活动升级到南通市。
“我们共收到64份心愿请求,通过南通肢协认真筛选,最终入围23个。”苏晓琳介绍,入围名单对外公布,请爱心人士、爱心企业、爱心组织认领,帮助求助人圆梦“微心愿”。被最终认领成功的“微心愿”,将由南通市肢残人协会统一协调,为求助人实施到位。
作为南通市残联副理事长(兼职)、南通市及启东市肢残人协会主席、启创残疾人之家负责人,苏晓琳以“助梦行”公益品牌为纽带,编织起覆盖精神、生活、教育、文化、宣传的全方位助残网络,让众多残疾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支持。
针对肢残人出行难问题,苏晓琳发起“护你安全行走”公益项目。她多方奔走争取资源,3年间累计为困难残疾人适配轮椅30余辆、拐杖80余副,建立“一人一档”动态管理机制。在启东市残联支持下,她创新推出“助行器械共享站”,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2021年,苏晓琳自筹资金拍摄残疾人题材微电影《我的孩子在哪》,以真实故事呼吁社会关注残障家庭。她运营的“启东肢协”新媒体矩阵,通过《身边》《七彩人生》等特色栏目,累计发布原创内容1200余篇,打造为残疾人发声的“精神高地”。
苏晓琳的不懈努力和无私奉献得到了广泛认可。近年来,她先后获评“中国好人”“感动中国·江苏十大感动人物”“江苏省自强模范”“江苏青年五四奖章”“江苏省三八红旗手标兵”等荣誉称号。她的家庭也荣获“全国最美家庭”“江苏省最美家庭”“江苏省文明家庭”等殊荣。
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每五年举办一次,是我国给予残疾人事业战线突出贡献者及集体的最高褒奖。“获评‘全国自强模范’称号,我万分荣幸,这份荣誉沉甸甸的。”苏晓琳表示,真正的助残不是施舍,而是让每个生命都能绽放应有的光彩。她透露,还想出一本书,写写身边残疾人之家的朋友们。
(记者尤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