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文明办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连云港 > 灌南 > 正文
江苏灌南:“泥腿作家”蔡华成 53年痴迷创作 书写泥土的芳香
2021-08-26 10:05:00  来源:灌南V讯  

他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然而,他又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普通农民大有不同,他不仅热爱脚下的土地和汗水浇灌的庄稼,更热爱文学。53年来,他矢志不渝坚持写作,追求着自己的文字梦想,家里那张残旧的书桌下,堆放着他写过的厚厚的一摞稿纸。虽然他的作品很少发表,但却一直笔耕不辍。他用对生活的赤忱热爱,通过那双握锄头的手,浸润着泥土的芳香,创作出了故乡的诗情画意,成为名副其实的“泥腿作家”。他就是堆沟港镇73岁的农民蔡华成。

小学老师的一句话点燃了他的梦想

蔡华成12岁那年,上小学三年级,就在那一年,他写出了人生的第一首诗:两手搭在磨担上,溜溜磨盘直转扬,抓把小麦放磨眼,白面如雪往下淌。老师看了他的诗,便说他观察仔细,善于创作表达。

没想到一句不经意的表扬,让蔡华成从此爱上了写作。上初中时,因为历史原因,初中没毕业的他只能选择回乡务农。由于当时农村文艺人才十分缺乏,村里排练节目都得从外地请人,为了节约费用,他大胆创作节目,自己编舞,自己演表演唱。堆沟地处黄海前哨,民兵训练十分频繁,站岗放哨女民兵英姿飒爽。他初生牛犊不怕虎,大胆创作了十场大戏《黄海前哨女民兵》,在全县演出几十场,受到当时的县人武部领导高度评价。从此,一盏孤灯,一张白纸,一支笔,在53年农民生涯中,蔡华成从未停止过创作,白天下田干活的时候,满脑子都在构思自己的作品,夜晚便埋头写作。

创作只是为了守望田埂间的梦想

“一个大男人,天天写啊写,也没看到在哪儿发表,一分钱不挣,有什么意义?”改革开放后,很多人忙于挣钱,他却还在坚持创作。一句句不理解的风凉话却并没有浇灭蔡华成的梦想。一手锄头,一手笔头,半个多世纪以来,蔡华成始终执着地在文艺创作的道路上踽踽而行,满怀激情地在田埂间守望着。

“作为一个真正喜欢写作的人,我不会在意我的作品能否发表,也不会在意它能否获奖,只在意心灵的慰藉和快意。”蔡华成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追求,和自己的生活方式,作为一名文艺爱好者,应该有一颗真诚善良的心,“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反映出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对价值的坚守,唤起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可能正是这样的精神,让蔡华成不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能保持内心的安静。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又只有初中文化,只有贴近生活、善于观察思考,才能不断发现创作素材,写作是我的业余爱好,挣不了钱,但能把乡亲们的喜怒哀乐与所想所盼写出来,弘扬真善美,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作为一名“泥土”作家,蔡华成写身边故事,写家乡人,写家乡风情,他的语言朴实自然,散发着泥土的芬芳。他用自己精练诙谐的语言,去构思情节、塑造人物、描山秀水、抒写情感,和自己笔下的人物一起悲、一同欢、同呼吸、共命运。他把自己创作的根深深地扎根灌河大地,为党的政策鼓与呼,弘扬正能量,歌颂真善美。

把自己的作品搬上乡村舞台就是最快乐的事

有人演自己编的节目,有人唱自己谱的曲子,73岁的蔡华成终于又感觉有了自己的用武之地。他坦言,看到自己创作的作品走上乡村的舞台,让更多的人在了解他的作品中获得文艺的滋养是他最开心的事情。

有时,他自己也会上台演个小生,别看他年过古稀,五大三粗的老头子,化妆后,他可是漂亮潇洒的美男子,惟妙惟肖的表演,引得观众捧腹大笑,尔后,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不简单,七十多岁的人了,不容易。

写作并不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相反,生活是它最大的敌人,生活的富足或贫瘠,都会让创作失去动力。生活过于平淡,让人没有写作热情;生活过于跌宕,则让人无暇平静地坐在书桌前。只有让生活服务于创作——而不是相反,才能长期恪守写作者的身份,一天天地写下去。愿蔡华成老人能创作出更多人们喜欢的作品,愿他文艺青春不老,绿树长青。

责编:灌南文明办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