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文明办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淮安 > 正文
刘老庄:党员人人豁得出 百姓有了获得感
2020-10-27 13:54:00  来源:淮安日报  

【红色记忆】“刘老庄战斗是抗战时期新四军在淮安市淮阴区刘老庄乡,抗击日军进攻进行的一场敌我双方力量非常悬殊的战斗。”淮阴区委党史史志研究室党史科科长傅兴政说。

傅兴政介绍,1943年3月16日,日军第17师团驻江苏省淮阴、涟水步骑兵3000余人,分十一路企图合击在淮阴县六塘河沿岸一带的淮海抗日根据地党政领导机关。为掩护领导机关和驻地百姓转移,新四军第3师第7旅第19团第2营第4连临危受命,在刘老庄阻击敌人。18日,第4连与敌1000余人激战近10个小时,子弹打完了,就收集阵地上日军丢下的弹药来打,工事被打毁了,就把日军打的炮弹坑当掩体,先后打退敌人十多次进攻。最后,弹尽援绝,就与敌进行白刃格斗。虽然连长白思才、政治指导员李云鹏等全连82人全部牺牲,却换来日军亡170多人、伤200多人的巨大战果,成功地掩护了刘老庄老百姓的安全转移,并为新四军领导机关、主力部队及当地抗日民主政权的战略机动,赢得了时间。战后,新四军第3师命名第4连为“刘老庄连”。

【亲历者说】“12年前,这里是省定经济薄弱村,环境脏乱差,废沟废塘多,集体经济欠债7.8万元,农民年平均收入只有3800元。如今的刘老庄村发展高效农业,食用菌厂、影视基地、跑马场、大阳生态园先后落户,幼儿园上学、考上大学的学生和生病住院的村民,村里全部给予补助。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80多万元。”作为村两委班子成员,刘强见证了刘老庄村的蜕变。

最让刘强记忆深刻的是,2010年村里规划建设红色家园小区。“原来这里住着42户居民,当时正赶上快过年,急需集体搬迁,怎么办?必须党员带头啊。”刘强说,住在这里的谢广南、杨泰安两名老党员首先搬,村里其他党员则帮忙做住在这里的亲属的工作。“我的大爷就住在这里,我当时也是积极动员他搬迁。”就这样,42户居民在一个月时间内全部搬迁,为建设红色家园小区奠定了基础。

分房时,该村贫困户刘喜城、卢芹、金亮三家由于之前住的都是只有30多平方米的茅草房,而新小区最小面积的房子也有85平方米。为了让他们和其他村民一样住进新房,村里的党员们一人一平方米的捐助,终于帮助他们圆了住房梦。

为了凝聚脱贫攻坚的强大力量,该村从2012年开始实施党员“5+3“工程,即党员每人每年做五个义务工;每人挂牌管好小区一棵风景树;每人负责一个单元十户村民的卫生、治安和谐;每人帮扶一个低收入农户,帮助他们找低收入的原因、制定脱贫措施。

“我帮扶的困难户叫王玉兰。她儿子腰肌劳损不能干重活,孙子又需要读书,我就让她到家庭农场务工,一天挣60元。今年她的儿子身体恢复得可以了,也出去打工了,家庭负担减轻不少。”刘强说。

【记者手记】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狼牙山五壮士’、‘白刃格斗英雄连’、‘刘老庄连’、董存瑞、邱少云、黄继光等无数英雄群体和革命先烈,用生命诠释了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

如今,在刘老庄村,这种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有了新的传承。该村党总支书记朱林将刘老庄精神的传承概括为:“平时看得出,关键站得出,危急豁得出。”无论是项目招引、设施建设,还是土地流转、安置搬迁,处处都能看到刘老庄村党员们冲锋陷阵的身影。

在这片红色热土上,奇迹被一个接一个创造: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众多的“国字号”头衔向人们展示了全面小康的生动实践。在党员的带领下,刘老庄村的振兴之路也越走越宽。

■融媒体记者 杨丹丹 视 频 钱润宇 通 讯 员 李春峰 高亿桥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