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淮安 > 正文
好人老杨:九年助学路 悠悠“父子”情
2023-03-28 09:47:00  来源:淮海晚报  

“老杨”叫杨海清,是清江浦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今年53岁的老杨只有一个儿子,正在外地上大学。不过,最近听局里干警说,他在宿迁还有一个“儿子”,但这个“儿子”与他并无血缘关系,连半点亲都沾不上。这是咋回事呢?事情还得从9年前冬天说起。

2014年冬天,老杨从原清浦区法院审判岗位调入执行局。一天,一位老人到他办公室,还没开口说话,就“扑通”一声跪地不起,“法官,你要救救我们一家啊!我儿子没了,老伴生病卧床不起,要是拿不到执行款,我可怎么把孙子拉扯大呀!”

老人这一顿哭诉,让老杨的心揪了起来,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原来,老大爷姓李,是宿迁市宿豫区陆集镇一农民,儿子儿媳原本在苏州打工,他和老伴在老家照顾孙子。前些年,李大爷的儿子为了改善居住条件、方便孩子上学,在镇上以8万多元的价格买了一套小产权房,并且将仅有的3万元积蓄先支付了一部分房款。虽说老大爷身体不好做过几次手术,他的老伴双腿肿痛常年行动不便,但是一家人日子还算过得去。不幸的是,李大爷的儿子在驾车赶回老家过年的时候,不慎撞上了一辆临时停在应急停靠带上维修的半挂货车,当场撒手人寰。

根据交警部门出具的责任认定书,货车车主负事故主要责任。车主是外省人,自行改装了这辆货车出来跑物流,不料车子在高速上出了故障,只好停下来检修,结果造成了悲剧的发生。车主自身没有赔偿能力,又没有给货车购买相关的保险,李大爷一家索赔无门,走上了维权之路。

经法院判决,货车车主应当赔付李大爷一家30万余元。虽然穷尽执行举措,但除了处置事故车辆执行到5万元,法院没有发现其他任何可供执行的财产。

让李大爷没想到的是,儿媳妇拿到这5万元后,就撇下一家老小消失得无影无踪。看着才刚上二年级的孙子和卧病在床的老伴,已经七十岁的李大爷能想到的办法就是到法院求助。

老杨回忆说,那天大雪纷飞,李大爷搭村里熟人的车来到淮安市区后,边走边打听法院的位置,一步一踉跄,拄着拐杖的手被寒风吹得皲裂开来。

“听我介绍案件被执行人的实际情况后,李大爷的眼神迷茫又失望,嘴里反复咕哝着‘小孙子以后可怎弄哩!’”老杨的心久久不能平静,那个孩子成了他的心事。

再难也要帮这一家人活下去!老杨这样想。他打电话吩咐妻子整理一些儿子穿过的衣服、鞋子,又买了新的书包、生活用品,让李大爷随车带了回去。李大爷是抱着希望来法院的,不管怎么样,不能让他寒了心。

老杨依法为李大爷申请了司法救助资金,又帮助他们向当地相关部门申请社会救助。但这对于整个家庭来说仍然不够。第二年夏天,老杨和妻子商议后决定,每月从自己的工资里给李大爷银行账户打过去500元,补贴他们的生活开支。

2015年秋天,老杨和妻子第一次来到李大爷家里。孩子有些腼腆,老杨把他朝怀里一搂:“儿子,走,我们去饭店吃点好的。”这一搂,两个人的心瞬间拉近了。

那年年关将近的时候,老杨恰巧在当地处理一个案件,顺道又去看望孩子。一走进家中,四壁透风,屋内阴暗潮湿。孩子奶奶腿疾更加严重了,几乎不能下床。“我看到孩子床上的铺盖又硬又冷,枕头跟铁块似的,他们哪里是过日子,那就是在熬啊!”老杨让妻子赶紧添置了一些床单被褥、牙膏牙刷等生活物品,第二天就送了过去。

2016年夏天,老杨成为一名援疆干部,要外出半年。临行前,他向李大爷电话道别。谁料没过几日他就接到了李大爷的电话:一场暴风雨把他们家瓦房的屋顶全部掀翻,祖孙三人无处居住了!

老杨听后心急如焚,赶紧让李大爷就近找人修缮。“房子损坏比较严重,修好要花六千多元。我跟维修工人说了一大堆好话,无论如何先把屋子修起来。”相距三千多公里,老杨只得通过电话“遥控指挥”,一边和妻子商量先把修房子的钱垫上,一边替李大爷尽可能寻找救助途径。

过了几天,得知房屋修好后,老杨长吁一口气:“天灾突如其来,虽然当时困难麻烦一大堆,但总算以最快速度解决了。没个遮风避雨的地方,老人孩子可遭罪呢!”

老杨说,除了每月固定给孩子打过去500元生活费,妻子会在网上买一些东西寄给孩子。“除了那次修房子,这一家人从来不向我们要什么,都是我们主动提供一些物资。”

孩子上中学后,老杨建议一家人搬到镇上当时买下来的小产权房内居住。“老两口非常节省,这几年每年司法救助的钱他们都省下来付清剩余的房款,生活上靠低保金在维持。”

岁月把牵挂拉得越来越长。一晃,九年过去了。现在,孩子已进入高中,老杨夫妻二人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学校的各种费用、孩子的吃穿用度,开销明显比原来多了。

今年3月11日,已经长时间没见到孩子的老杨带上刚申请到的2500元司法救助金,买了香蕉、牛奶和一部智能手机,趁着周末再次来到李大爷家里。

“俺爸,学校不让带手机,我用不着的。谢谢俺爸!”“那就放家里,想爸妈的时候,视频就能看到了。”老杨叮嘱孩子要克服困难,认真学习,照顾好爷爷奶奶。

合影留念的时候,老杨看着已经高出他半头的儿子,不由得直了直后背,咧嘴笑了起来。回去路上,老杨说:“儿子长高了,家里用的还是小学时候的书桌,我得让他妈看看赶紧买个新书桌。”

九年助学路,悠悠父子情。在法院奋斗近30年,在执行条线躬耕近10年,老杨平时帮助过的困难当事人,远不止这一家人。

(通讯员 王淑臣 融媒体记者 王磊)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