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盐城 > 正文
我们心中“她”最美
——盐城法院优秀女法官群像
2021-03-10 10:39:00  来源:盐阜大众报  

也许,她只是一朵“浪花”,但她们却成就了大海的澎湃;

也许,她只是一束“微光”,但她们却汇聚起星河的璀璨;

……

日升日落,昼夜更替,岁月书写了最美的芳华;奋斗为桨,梦想为帆,初心迸发出蓬勃的力量。伴随着春天的脚步,在属于“她们”的节日里,让我们走进盐城法院的“她们”,领略“她风采”,感受“她力量”。

朱莉青:追随正义迈大步

“把大案难案交给她,我们放心。”提到朱莉青,领导和同事们纷纷竖起大拇指。

“全省优秀法官”“江苏优秀女法官”“江苏省三八红旗手”、首届盐城市“十佳女法官”“知名法官”……一份份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是市中院刑一庭副庭长朱莉青追寻公平正义不曾停歇的脚步。

高考那年,她把所有的志愿都填上了法律专业,最终如愿考进中国政法大学。4年后,她以优异成绩考入市中院,从此开始了挚爱的法官生涯。

国际经济法专业的她,工作首站被安排在刑事审判条线。面对全新的领域,她从书记员做起,潜心研习刑事法律,用心学习实务技能,积累办案经验。

“大学里学的知识完全不够用,一切都得从头学习。”她说,法院是一所“难以毕业”的学校,只要你从事法律工作,就要不断学习。

渐渐地,朱莉青领略到了刑事审判的精妙所在,很快成为行家里手,这一干就是20余年。

虽然早已成为刑事审判业务专家,但她还时常调侃,办理刑案是个“痛并快乐”的过程,加班、熬夜,一样都不会少。刑事案件往往犯罪事实多、涉案人员多、证据审查难度大……所有这些都需要法官抽丝剥茧、去伪存真,真正让人“烧脑”。

曾记得,在审理顾某等40人特大非法集资案件时,光是案卷就多达318册,看完这些堆满大半个办公室的案卷足足耗费了朱莉青一个多月的时间。如何正确区分各被告人的犯罪地位、犯罪作用和犯罪情节,确保说理清晰透彻、引用法条精准无误、量刑准确无误,这一切都需要细细推敲。最终,经过她的挑灯夜战,案件的审理获得了广大受害群众的支持与认可,裁判文书更是长达3万字。

近年来,朱莉青参与办案1000余件,其中各类刑事大要案就达到300件,且多起案件被评为“三优”案件。让她引以为豪的是,作为一名刑事法官,准确定罪、精确量刑,这么多年来无一错案。

王珩:愿做微光照前方

“姑娘,谢谢你……”一起工伤赔偿案件的调解协议签订后,原本心力交瘁的当事人父母笑中带泪地走到当时还在射阳法院工作的王珩面前,拉住她的手,哽咽地说道。

尽管时隔多年,王珩依然记得那位母亲的样子:坐在墙角暗自流泪,嘴里不停念叨着“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

一位20多岁的年轻人,在工地发生事故,导致下半身瘫痪。父母急得一夜白了头,不清楚维权程序的他们用轮椅推着儿子来到法院讨说法。按照法律规定,此类案件必须仲裁前置,作为承办法官的王珩此时只需向他们释明程序,等待当事人撤诉即可。

可看着心急如焚的孩子父母,王珩思考到,如果按照这套程序走下去,可能要经过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下判。若遇被告不配合履行,更是雪上加霜。为了能让孩子及时拿到赔偿款,她反复做工作,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王珩说,父亲教导她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做人要讲良心”。从事法律工作多年,王珩笃信,法官的司法良知与人性之善比技巧更重要。

因为工作出色,2012年9月,王珩被选调至市中院工作,从助理审判员、到审判员、副庭长,父亲的教导,王珩从未敢忘。

工作以来,王珩先后承办了建设工程、房地产、劳动争议、破产等大大小小的案件千余件,既有关乎企业存亡的“大”案,也有家长里短的“小”案。但在她看来,案无大小之分,都必须竭尽全力。

工作之余,王珩酷爱读书。她说,学会用心去品味蕴含于书中的哲理,这样才能在纷争中不失之偏颇,才能理性地处理好每一个案件。多年来的善思敏学,让她在全国、全省法院各类学术研讨会收获不断。去年12月30日,最高法院更是专门发来感谢信表扬王珩,对她为《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的制定出台所提的多条合理建议予以肯定。

丁惠:奋斗征程绽芳华

2016年,盐城市某食品有限公司东台分公司诉东台市某局行政处罚案被最高法院公报案例刊用,并入选最高法院指导性案例60号,开盐城法院系统之先河。该案例的一审承办法官和撰写者正是东台法院黄海湿地环境资源法庭副庭长丁惠。

丁惠是东台法院公认的“学霸”“才女”。作为奋战在审判一线的办案“精英”,丁惠那股“学霸”的韧劲一直用在审判和业务钻研上:每次新出台了司法解释或上级法院下发新文件,她一定第一时间反复研究,弄懂学透;处理每一起案件,她都用心琢磨,细心总结审判规律和特点。她撰写的多篇学术论文、案例分析和司法建议在省、市学术研讨会上获奖。

在“学霸”人设的背后,身为法官的丁惠也有着一颗柔软的心。在一起执行案件中,被执行人正在上高中的女儿来到法院,请求解除其母亲被冻结的银行卡。“法官阿姨,家里现在很困难,我上学还需要生活费,如果全部冻结,我就没有钱上学了。”收到申请书后,同样身为母亲的丁惠心底涌起阵阵酸楚。为了查清被执行人家庭实际情况,丁惠先后到当地居委会、女孩所在学校了解情况。确认情况属实后,为了维护孩子健康成长,丁惠又多次与申请人沟通协调此事,最终申请人同意从冻结的银行卡中划出部分款项用于支付女孩的学习生活费用。

身为“学霸”,丁惠不仅自己热爱学习,她还积极参与普法宣传。“不仅要让群众看得见公正,还要让群众看得懂公正”,秉承着这个理念,“送法进校园”活动中有她的身影,巡回审理现场有她的身影……

责编:曾雪琦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