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盐城 > 大丰 > 正文
大丰区农房改善描绘美丽宜居乡村新画卷
2020-10-20 09:56:00  来源:大丰日报  

  走进刘庄镇友谊新型农村社区,一幢幢白墙黛瓦的水乡农房错落有致、基础设施配套齐全、乡土绿化生机盎然……这里处处呈现出一派安居乐业的景象。今年66岁的许红英去年底搬入该新型农村社区,如今,老人不用出门,在家门口菜地上就可以采摘到新鲜蔬菜,兴致来时,在家还可摆弄摆弄花草,生活惬意。许红英说:“以前住的房屋破旧,现在赶上农房改善的好政策,让我们一家住进新型农村社区,日子越过越好。”

  近年来,大丰区坚持把农房改善作为撬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工程、头等大事,以走苏北前列的决心,答好农房改善“必答题”,打造农房改善2.0“升级版”,努力形成农房改善的大丰样板。截至目前,全区完成农房改善7400户,建成13个新型农村社区,在建14个新型农村社区。

  坚持尊重农民意愿,找准农房改善工作路径。组织全区13000多名党员干部开展“进村入户大走访”,挨家挨户摸清群众真实意愿。编制《大丰区农房改善政策一本通》,出台补助办法实施细则、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18个政策性文件。建立农房规划设计审核把关机制,对新型农村社区规划逐一过堂。明确“十不”要求,即:不赶农民上楼、不搞强拆强建、不建高层、不建大户型、不建大门厅、不建大牌坊、不建大公园、不建宽马路、不建大草坪、不建大广场,设计出“退老宅拿新房少贴钱”的房型。出台进城入镇农户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的10条保障措施,建立房产超市,组织优质房源,提供“一条龙”服务,确保群众能负担、购好房、生活好。

  坚持留住乡愁记忆,提升新型社区建设品质。推广主房+院落的模式,在统一规划基础上,采取统一代建、联建、自建等多种方式,邀请村民代表全程参与工程质量监督,建立农房改善建设项目承包商库,开展优秀承建商评选,聘请第三方机构参与质量安全巡查,让农民群众住上安全房、放心房。注重村庄风貌塑造,在建筑风格、村口标识、节点小品等设计中,植入麋鹿、湿地、古盐、红色文化等元素,体现地方特色,蕴藏乡愁印记。配套基础设施,注重功能叠加,突出新老村庄融合,打造特色田园乡村,大桥镇大桥、草庙镇东灶、小海镇海团、三龙镇龙东、白驹镇马家、万盈镇益民、刘庄镇友谊、西团镇众心8个新型农村社区建成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

  坚持产居融合发展,全力推进家门口就业工程。在规划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时,同步布局配套产业,做到一个新建社区一个特色产业,实施“家门口就业”工程,新丰镇太兴村花卉产业、西团镇众心村抛丸机、大桥镇大桥村乡村旅游等产业,富民作用明显。将农房改善与“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行动紧密结合,推进新型农村社区与企业对接联合,做到村村有项目,促进村企合作可持续发展。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周边土地成片流转,布局万亩芦笋基地、水蛭养殖加工等规模种养、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兴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做好农房改善后半篇文章。建好新型农村社区党支部,构建“村(居)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党员中心户”三级联动组织架构,充分发挥网格党小组作用,开展网格党建活动,凝聚网格治理合力,打造“红色邻里”5分钟服务圈。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农民主体、乡贤带动作用,形成共同缔造关系。加强村民自治,开展文明社区、身边好人、好邻居、好媳妇、好公婆、文明家庭等选树活动,形成文明风尚群体效应。推广镇级拨一点、村里拿一点、村民筹一点“三个三分之一”物业管理办法,建立“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的社会治理机制,稳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努力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葛顺明)

责编:陈璐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