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宁试验纺织厂旧址在陈集胡庄。
1941年夏季日军对盐阜区第一次大扫荡以后,日伪进一步加紧对我根据地进行经济封锁,棉布进口大量减少,直接影响抗日军民的穿衣问题。1941年12月,盐阜区行政公署发出指示,号召盐阜人民自己动手发展手工纺织事业,提出了“家家纺纱,户户织布”的口号。阜宁人民积极响应行署号召,开展了群众性的纺织运动。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从各方面扶持纺织事业的发展。1941年l2月,县政府财经科在陈集胡庄曹祠堂办起了阜宁试验纺织厂,由吴森任厂长。1942年春节,该厂已有近200部纺车,100多工人。同年夏收时,该厂迁驻孟晏,又增添了100多台织布机,共有300多名工人,以进口纱和自产纱混织成布,上缴新四军三师供给部,供部队和机关制作衣服被褥。后该厂又迁到硕集、陈良等地,扩大到300多台织布机、500多名工人。1945年夏该厂又合并到盐阜行署办的丰民公司。为了搞好技术培训,县政府于1942年初委派李寄峰在陈良的许湾创办了妇女纺织训练班,两期培训70多人。县政府又创建了北沙湾、阜城和陈集纺织合作社。
纺织运动的大发展,粉碎了日伪对根据地的经济封锁,解决了党政军民的穿衣问题,改善了人民的生活,同时产生了极大的政治影响,显示了党领导根据地人民进行抗日和生产的伟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