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扬州 > 正文
93岁党员奶奶倾囊18万元助老助学
2025-05-15 10:38:00  来源:扬州日报  

唐奶奶展示捐款汇款单。

通讯员 杨如秀

记者 陈云飞

“把这些积蓄捐给有需要的人,在我生命的最后,再尽一份绵薄之力吧!”昨天上午,在“5·19慈善一日捐”到来之际,家住念四新村28栋的93岁老党员唐传荣奶奶,将自己和老伴的18万元积蓄捐赠给双桥街道慈善协会,用于助老助学等“一老一小”困难群体的救助。这位有着57年党龄的老党员,在病痛缠身的晚年,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与奉献。

唐传荣是一名退休教师,丈夫朱嗣尧比她大6岁,也是一名党员。1991年,老两口唯一的孩子因病去世,他们虽然十分伤心和难过,但却很坚强,平日里从不麻烦社区。如今,90多岁高龄的他们,日常生活都是由保姆与侄子照顾。多年来,唐传荣每年都会参加虹桥社区“5·19慈善一日捐”活动,她还多次向社区捐赠过书籍,每到年底的时候她还会向社区捐款资助困难儿童和困难家庭,3000元、5000元,一次次拄着拐棍、坐着轮椅把用旧报纸裹着的现金送到社区。

2024年,唐传荣曾向党组织捐赠一笔10万元的“特殊党费”。“是组织培养了我,感谢中国共产党,受恩于党,就要回报党。”唐传荣表示,自己是一名退休教师,党和政府逢年过节都会给予慰问关照,社区经常上门嘘寒问暖,她感念党和政府的关爱。

“最近老人身体不好,整夜整夜失眠,于是想在自己最后的日子,把自己的存款捐给国家。”唐传荣的侄子告诉记者,唐老师一生勤俭节约,从不乱花一分钱,她的衣服总是洗得发白还舍不得换,饭菜也是简简单单,从不浪费

阳光温柔地洒在念四新村28栋斑驳的外墙上,走进唐传荣家里,时光仿佛停留在上个世纪。一张中共中央组织部的党费收据在玻璃板下熠熠生辉,家中陈设简单朴素,仍保持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风格,家里最多的就是报纸、书和瓶瓶罐罐里装的药。

“在生命最后一段,再尽一份绵薄之力吧。”当唐传荣告知社区要捐款18万元后,立刻在社区里引起了轰动。有人不解地问唐传荣:“您的存款怎么不留给侄子,为啥要捐这么多钱?”唐传荣笑了笑,语重心长地说:“我是一名退休教师,这辈子都是党培养起来的。最近我身体每况愈下,脑梗、癌症让我整夜整夜失眠,我想在生命最后一段,再献一份爱心。至于侄子嘛,我们也为他考虑到了,他也支持我们的选择。”

由于此次捐赠数额较大,为帮助老人顺利捐赠,虹桥社区工作人员向街道社会事业办公室负责人请教后,明确了个人捐赠较大金额的方法与流程,另一方面积极与唐传荣奶奶沟通明确捐赠方向。昨天上午,在网约车司机的接送和侄子、社区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唐传荣将自己没到期的定期储蓄取出,把积攒多年的18万元积蓄捐赠给双桥街道慈善协会。

协会负责人表示,将以唐传荣的名义成立“唐传荣个人基金”,精准定向帮扶一些困难群体,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关键之处。

“唐传荣老师用她朴素而伟大的人生给我们上了一堂最生动的党课。”虹桥社区党总支书记马荣表示,她的善举不是一时冲动,而是二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从三尺讲台到慈善之路,这位九旬老人用毕生心血谱写了一曲奉献的赞歌。社区也通过“邗小哥助老送餐上门”“网约车司机助老送医”等方式回馈他们的大爱,也是给予精神上的关怀和生活照顾。

记者手记

真正的富有

在于奉献

唐老师用她的一生告诉我们:真正的富有不在于账户余额,而在于你愿意为这个世界付出多少。她的家里没有昂贵的家具,没有名牌衣物,却珍藏着最宝贵的财富——57年来对党的忠诚,二十年如一日的善行,以及那颗永远装着人民群众的心。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