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戴着口罩,可挡不住她会笑的眼睛流露出的热情;尽管全程无声服务,全靠手势交流,但从迎宾到摆餐巾、倒茶水、点菜、上菜等整个流程娴熟、流畅……在位于西津渡街区的陌上遇见餐厅里,一名服务员让不少食客心生好奇——她叫雍萍,一名聋哑人。
“不少客人也曾问过我,聘请聋哑人做服务员,怕不是我家亲戚?”餐厅负责人翟佳笑着告诉记者,其实是店里2021年下半年在网络上发布招聘信息后,小雍主动来应聘的。“起初,我们也有顾虑,毕竟是服务行业需要和顾客交流沟通,但聋哑人求职不易,我们答应让她先试试。没想到一段时间下来,备受食客好评!”
沟通中,雍萍向记者透露,自己此前下岗,后来辗转在求职的路上,在网上看到陌上的招聘信息后,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就来了。没想到从老板到同事,甚至社区领导都对她特别好,“这里就像家一样,工作起来很有劲!”
雍萍心里念叨的社区领导,就是社区党委书记史梅玲、社区分管就业的副主任康恺。前不久,西津古渡社区入选“第五批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这里是全市唯一地处景区,集观光旅游、考古研究、生活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社区。
史梅玲说,“也正因为如此,这里汇聚了丰富的人力资源和旺盛的民生需求。我们也有责任,利用好这里的条件,帮助有就业需求的居民实现在风景区上班的愿望。”
交谈中,史梅玲自豪地向记者透露,古渡社区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劳动者、登记失业和灵活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率已达到96%以上,没有失业半年以上人员。“我们这里符合就业失业登记条件的人员100%进行登记,无零就业家庭。”
“你们是怎么做到的呢?”我们忍不住问。
“双管齐下吧,”史梅玲笑道。“一方面,社区联合润州区就管中心,组织人员坚持每月深入居民区、楼院走访了解社区内双失业、单亲及大龄失业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再就业状况;另一方面,通过积极宣传、广泛动员、组织失业人员参加全市再就业培训机构开展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失业人员就业技能,拓展就业渠道。”
行走在小码头街,从民宿到咖啡店、餐厅再到茶馆,记者跟随史梅玲的脚步一路走到了静怡茶书院。刚走进小院,就听到里面传来的授课声:“绿茶是零发酵茶,黄茶是10%微发酵茶,白茶是10%-30%发酵……”正沉浸式聆听茶道的有学生,也有成人,这里是不少爱茶人士品茶、学茶的“基地”。
“虽然我这是一家小微企业,只有三名店员,但既然她们来工作,我就要对她们负责。”店主、省政协委员、润州区人大代表吴华芳说。
店员小张此前检查出患有重病,在家休养了一年,病休期间待遇正常、五险一金一分没少交。“我真的很感动,本以为生病这么久,店里肯定不要我了。没想到,老板跟我说,好好养病,店里随时欢迎我回来上班!”小张动情地说。如今的她,已经康复回归工作岗位。
如何将社区建设成创业者的沃土、就业者的港湾?怎样为创业就业者搭建平台、提供服务?如何形成全方位、全链条、全过程的创业政策保障体系?西津古渡社区一直在探索和实践。
“史书记,记得年后在街道招聘会上帮我再找两名店员。”“上个月帮我招聘来的那个小姑娘不错,做事特别利落。”……行走在古街区的青石板路上,店家们都热情地和史梅玲招呼着。她说,打造充分就业社区是实现高质量就业的重要抓手,社区将继续发挥国家级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推进社区“三公里就业圈”建设,让大家在家门口端稳就业“饭碗”。本报记者 胡冰心
实习生 胡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