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来临,姚桥镇专职护渔员李红兵和张金才依旧穿着长袖长裤,每天来回穿梭在新生圩至马家埭的长江三桥段区域,时而骑着电动车在岸堤上巡视,时而在岸堤下方缓缓步行。
被江堤下面的芦苇划破手脸,对李红兵和张金才来说,早已习以为常,新旧叠加的芦苇割伤痕迹换来的是越来越多的巡查新技巧解锁。
今年50多岁的李红兵,有着将近一年的护渔员工作经历,在死防守、勤巡查过程中锻炼出了“火眼金睛”的巡查技巧,对于附近村民的车辆车牌号已经能够牢记于心,“对于不熟悉的车牌号,我会立即提高警惕,增加巡查频次,以防可疑人员垂钓。”
70多岁的张金才退休前是村干部,半年时间里,每天都在长达3.7公里的长江三桥段区域来回巡查。工作中,他在黄泥滩里发现了一处“狙击点”,站在该“狙击点”,视线能覆盖周围两至三公里,实现“以点带面”式巡查。
不仅是李红兵和张金才,姚桥镇专业护渔员几乎人人都练就了一身护渔绝活。儒里村专职护渔员徐金伟发动附近群众,主动将自己的手机号公示,保持24小时畅通;迎北村专职护渔员徐加坤通过借助商会等社会组织的力量,引导社会人员遵守禁渔规定……
采访中,在被问到最大的工作成就时,护渔员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船儿经过激起阵阵浪花,江中的鱼儿在船尾来回蹦跳,依稀可见小时候的“江中鱼欢”。
姚桥镇长江禁捕区域包括沿江港堤岸线16.6公里及太平河1公里,涉及5个行政村,自2020年全面实施长江禁捕以来,姚桥镇通过创新形式,多措并举推进长江禁捕工作,形成了一系列特色亮点,实现了禁捕氛围持续向好。
“提升长江禁捕的工作成效,我们主要着重于发动群众及提升护渔员工作技能两个方面。”姚桥镇农业农村局科员张丽斌介绍,通过“大美姚桥”微信公众号和视频号、张贴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对企业、经营户、村民进行广泛宣传。与此同时,按照高标准层层压实责任,形成多部门单位联动配合,5名专职护渔员和10名兼职护渔员采取日定时巡查与重点时节时段全员巡查的模式,不断提升护渔员应急处置及督查检查能力。
长江流域禁捕,是为全局计、为子孙谋的重大决策,姚桥镇将进一步落实落细长江禁捕工作方案,在守土有责中守正创新,坚决打好打赢长江“十年禁渔”攻坚战、持久战,让长江母亲河休养生息、永葆生机。
本报记者 张琼霞
本报通讯员 王玉龙 吴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