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四川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今年以来,泰州深化“泰州日”系列活动,围绕“1+4”产业,分11条专线,先后走进40所高校,全市1553家企业累计提供21621个岗位,意向签约4715人,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133个。
举办“泰州日”系列活动是泰州推进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的一项创新举措。
以青年为主的新生创造力量是城市走向更远、永葆发展活力的强力支撑。然而,让年轻人选择一座城市,爱上一座城市,最终扎根一座城市,绝非易事。如何实现一座城市与青年和人才的“双向奔赴”?聚焦“城市更友好,青年更有为,人才更出彩”,我市大力推进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不断强化有利于青年人才发展的制度创新、政策支持,细化推进机制、服务举措,全力构建“泰有引力”人才生态,使城市成为青年人才的“合伙人”。
市委人才办负责同志介绍,为建设“年轻态”的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近年来,我市持续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以两年为一个周期进行集成创新,先后推出“人才强企10条”“人才生态36条”“科技人才80条”“人才新政6条”“113医药人才特别计划”“南京医科大学人才专项”等,惠及了各层次、各阶段、各领域的青年和人才。
2023年8月31日,市委、市政府召开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大会,以最高规格、最大诚意,拿出扎实有效的措施,希望更多青年和人才与泰州并肩奋斗、一同追梦。
此次大会上,同时印发5份文件,概括起来就是“113”,初步构成了泰州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的政策体系。第一个“1”,就是一份政策文件,即《关于进一步加快青年和人才集聚的若干政策措施》,简称“青年和人才8条”;第二个“1”,就是一项行动计划,即《青年人才“聚泰”三年行动计划》;“3”,就是三个实施方案,包括《泰州市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构建“111”人才服务日机制实施方案》《“泰有引力”周末嘉年华系列活动实施方案》。
“青年和人才8条”,以干货、实招为主,都是真金白银,力求精准供给、富有实效。比如鼓励“双创”人才申报省“登峰计划”,更大力度集聚解决“卡脖子”问题科技领军人才。
为推动“聚泰”三年行动计划落到实处,市委人才办牵头抓总,通过项目化管理、节点化推进、创造性落实,定期调度全市青年人才“聚泰”工作,对照“3年新增15万青年人才”,细化分解年度目标,强化跟踪督查,务求工作实效。
围绕深化“聚泰”载体抓手,持续办好“泰州日”系列活动,紧扣“1+4”产业导向,高标准推进专线活动,力争3年内走进100所左右省内外高校,为高校毕业生提供10万个以上优质岗位。去年,走进香港理工大学、哈工大等31所高校,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212个,新引进青年人才3.9万人,首次实现净流入。
创设“泰有引力”周末嘉年华,聚焦青年和人才运动、消费、安居、交友、求职、娱乐、亲子、成长等需求,坚持“一周一主题”,用马拉松、音乐节、戏剧节等活动尽显城市年轻态,让青年和人才周末都有好去处、更有新鲜感。今年上半年,全市已举办45场“泰有引力周末嘉年华”,超过8万人参加。
围绕构建“聚泰”安居体系,高标准建设人才驿站,每年为来泰就业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累计不超过14天的免费住宿,同时高质量建设人才公寓和人才社区,让青年人才做到“拎包入住”。今年,投入35万元开发“泰安居”APP和微信小程序,打造“安居信息一网查、房源运营一网管、住房服务一网办”的申请平台,提供预约看房、在线缴费、物业报修等“一站式”青年人才安居集成服务。“泰安居”小程序自今年3月底试运行以来,累计帮助300余名人才入住中国医药城人才公寓。
围绕打造“聚泰”优质生态,支持创新创业,做优做精“凤城英才”创新创业大赛、蜂鸟青创大赛等,办好生物医药“一赛两会”、科技·人才活动周,常态化举办“人才金融会客厅”,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今年,聚焦“1+4”主导产业创设“路演日”,举办“泰有引力”体验行、“四链融合”对接会等活动,47名创新创业人才参加答辩路演,行业投资专家现场评审,确定首批6个市“双创”资助项目。
落实“111”人才服务日机制,做实做优“凤城英才卡”服务举措,释放“泰爱才、最州到”品牌效应。今年上半年,全市举办了12场“111”人才服务日活动,各部门单位“一把手”带队,走进高校院所、园区企业,解决人才“急难愁盼”。出台在泰高校学生留泰十项服务举措,设立留泰就业创业服务站,发放1万张“抵租券”,助力青春留泰。建成泰州市青年和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优化升级“青凤卡”“英才卡”,全方位满足青年和人才需求。
随着一系列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和人才创新举措的推行,越来越多的青年和人才选择与泰州双向奔赴。截至目前,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近100万人,近三年每年集聚青年人才超3万人、新引进高层次人才约2800人。记者 钱兰 实习生 谢逸楠 通讯员 陈亚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