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95口罩戴上后记得压紧做一下密合性测试。”“一定注意生物安全规范,保护自己!”“酒精喷洒消毒遇火易燃,要用擦拭的方法消毒。”因为负责医疗队住地和所在医院的院感防控工作,在江苏援湖北医疗队里,王晓蕾被亲切称为“守门员”。而她自己,常常用这样一句话形容自己——“医生的职责是保护患者,而我的职责是保护医生。”
整个春节假期,江苏省疾控中心消毒与媒介生物防制所副主任技师王晓蕾都在单位坚守岗位。当国家发起援助武汉的号召时,文静、瘦弱的她也报了名。1月28日上午8点接到出征通知,她只是简单地收拾了行李,几个小时后就义无反顾踏上前往武汉的路途。
“说实话,当时一开始心里闪过了一丝害怕,但更多的声音是‘祖国与人民需要我,危急关头,义不容辞,怎能退缩!’”因爱人还在老家无法返回南京,王晓蕾把孩子托付给年迈的父母,“丈夫对平时看起来柔弱的自己出征武汉感到很意外,他嘱咐我做好防护,同时为我加油鼓劲。”
抵达武汉的第二天,王晓蕾就马不停蹄地投入到紧张而忙碌的工作中去,她的工作是所有医疗工作的“前提”。当务之急,保障住地医务人员和诊疗返回医务人员的健康。比如,一线医生随身携带的房卡、手机,可不是随便就能进入住地的。“结合医疗队住地的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医疗队住地感染防控制度,并由此制定了第一版防控制度。”王晓蕾说。
第一版防控制度是王晓蕾和同事们一起经过现场调研,反复推敲,字字斟酌制定出来的。这是一份从人员管理、公共区域管理、房间管理几方面的详尽制度,大到房间的消毒、公共区域的分区管理,小到警示牌的设置和摆放、公共区域谈话距离、随身手机和房卡该怎么存放,即使是最小的细节也作了明确规定。“有了制度规范,按照这个操作,一线医护人员心里也踏实多了。”她说。
“火眼金睛”的王晓蕾,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在看到酒精喷洒消毒易引发火灾的风险提示后,王晓蕾立刻引起警觉。“因为我知道平时很多队员不喜欢含氯消毒剂的刺激性气味,喜欢用酒精消毒。”王晓蕾提出了“禁止在室内用酒精喷洒消毒”的建议,被及时写入住地防控方案中,医护人员的安全多了一层保障。
为当好“守门员”,王晓蕾一直在收集新冠肺炎的相关资料,了解最新进展。“得知病毒有可能通过患者粪便排出,及气溶胶传播的可能后,我立刻着手制定相关防控预案。”王晓蕾说,结合住地实际情况,她制定了两个相关方案,有效地保障了医疗队员们的安全。“所有队员100%通过小组考核,具备新冠肺炎诊治所需个人防护能力后,才能进入临床工作。”
虽然都是医护人员,但是其实大家对感染防控知识了解的程度并不一样。“譬如,有的队员进入临床工作后,担心衣物、房间的污染问题,要求对房间进行消杀。”这时候,王晓蕾总会耐心地给大家讲解新冠病毒的生物学特性,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指导大家如何配置消毒液,如何做好日常消毒。“这些培训消除了医务人员的疑虑,也帮助他们树立了科学的防控理念。”
每天,王晓蕾还会对住地进行两次“扫描”,询问保洁员的消毒情况,及时指出他们错误的消毒方法。此外,支部会议室、队员带回住地的污染防护用品和物品,也是她关注的“焦点”。“消毒剂是住地防线之一,但如果消毒液浓度配置过低,就啥作用都没有了。”她说。
截至目前,江苏援湖北医疗队已到武汉工作一个多月,未发生1例感染事件。王晓蕾被省人社厅、省卫健委授予“江苏省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电梯按钮、门把手、电脑键盘、照明开关……不放过任何一个小细节,在疫情面前,再怎么严格都不过分。”她说,越细致,医疗队员们就越安全,“我的工作就是要找出危险的细节,消除这些潜藏的风险点。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打胜仗,零感染’这一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新华报业赴武汉采访组记者
王世停 王 拓 王子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