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要闻 > 正文
江苏南京:祭扫方式更多元 绿色文明祭扫蔚然成风
2020-03-31 15:55:00  来源:南京文明网  

去现场祭扫,拿鲜花的占主流;在墓园代祭,不去现场但亲情不缺席;去网络平台,悼念亲人更方便……与往年相比,今年清明期间,祭扫方式更趋多元,焚烧纸钱、燃放鞭炮等传统祭祀方式,已逐渐被鲜花祭祀、集体代祭、网络祭祀等绿色文明的祭祀方式取代。

低碳环保的绿色祭祀之风,让传统的清明节逐渐回归“清净”与“文明”。

现场祭扫:文明有序,鲜花祭扫成主流

刚刚过去的双休日,南京市迎来有序开放现场祭扫首个清明祭扫小高峰,约27万人分赴全市各殡葬服务机构祭奠亲人。

在普觉寺、隐龙山、岱山、雨花功德园等墓园,前来祭扫的市民凭“苏康码”、预约凭证,经测量体温,陆续进入墓区,现场秩序井然,没有出现排队和争执现象。

“今年现场祭扫实行预约祭扫,园区最大预约量是4000人,今天预约现场祭扫人数比前一天增加了24.3%,达到3321人,迎来一个祭扫小高峰。”3月28日,南京普觉寺墓园经理王莉莉说,由于实行了预约现场祭扫、出行分流错峰,每个时间段的人相对来说是固定的,也不会出现扎堆的情况。

考虑到防控疫情需要,从3月23日开始,南京市各公墓、骨灰纪念堂按照分时段错峰祭扫的原则,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和防控能力确定每日入园祭扫人数,限量预约、约满为止。同时,为避免人员集聚,各公墓实行每日入园人数限制,工作日每户祭扫不超过5人,节假日每户祭扫不超过3人;各纪念堂或骨灰暂存处等封闭空间内部实行分时分批限流进入,每户祭扫不超过3人。每户限7座以下小型车1辆进入园区。

殡葬部门提醒,南京市属公墓和南京殡仪馆纪念堂现场祭扫,市民可通过“我的南京” App “宁思念”平台、“南京殡葬96444”、“南京殡葬”微信公众号,点击“祭扫预约”填报信息预约。每天有4个时段可以选择,若上午预约已满,不妨选择下午过来,错峰祭扫。

多年来,南京市开展移风易俗,文明祭扫宣传,倡导广大市民不烧纸钱,不燃放鞭炮,更多市民主动选择以鲜花代替纸钱,献给亲人表达追思,停留时间比起传统扫墓也会缩短。

在隐龙山墓园,家住鼓楼的王先生给父母扫墓。“父亲母亲生前非常恩爱,也很浪漫,因此我们特意准备了一束百合、一束菊花。”王先生说,用鲜花寄托哀思,这份情感不变,而且更加低碳环保。

在岱山墓园,前来给爷爷奶奶扫墓的王建平说,早晨出门,父母就准备好了纸钱,本来不想带,怕父母生气,但看到大家都拿着鲜花祭扫,自己也觉得不文明,就把纸钱换成了鲜花。

值得一提的是,六合、栖霞等地区的墓园,甚至公益性公墓,今年也禁烧纸钱、纸扎品。比如六合朱家山墓园,纸钱不允许带进墓园,市民可贴上祈福卡,写上逝者名字,由工作人员集中代为焚烧。

“中国人历来重视祭祀先人,从3月中旬到清明小长假最后一天,往年全市约有四五百万人扫墓。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厚敛重葬、烧纸钱等陈规旧习正逐步淡出,文明祭祀逐渐被人们接受和认可。”市陵园管理中心主任陶四海介绍。

陶四海表示,相比以往清明节的烟熏火燎,这两年南京市墓园平添了几许肃穆和清雅,焚烧纸钱的慢慢少了,用鲜花表达情意的文明祭扫者占了绝大部分。

集体代祭:帮家属传递爱、祝福和思念

敬献花篮、诵读祭文、行三献礼、贴祈福卡、给每个墓穴敬献菊花、全体人员行三鞠躬礼、放莲花灯……3月18日,南京市殡葬管理处在普觉寺陵园举行今年清明首场集体代祭扫活动。当天,市民通过园区祭扫二维码和小程序等,参加祭扫、观看视频。

“殡葬部门通过集体代祭扫方式,为所有无法来到现场的市民提供精神慰藉,最大程度寄托清明时节对亲人的追思。我们全家看了视频,挺感动的。”当天,林喜如是说。

据悉,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今年清明期间,我市各家陵园开展集体代祭扫活动,同时上线网络祭扫,此举也得到了市民群众的理解,在普觉寺陵园举行的首场集体代祭扫之后,各陵园根据安排,在清明节前陆续展开相关活动。

3月19日,岱山陵园举行“清明寄语,放飞哀思”集体代祭扫仪式,献果、献馔、献酒、献花、诵读追思寄语、气球放飞寄托哀思。

3月20日,西天寺墓园举行以“文明遥祭,让爱传递”为主题的集体代祭扫活动,向所有落葬在西天寺墓园的逝者敬献花篮,水池里的莲花灯则载着满满的亲人思念漂向远方。

……

南京市属陵园举行集体代祭,我市各区也积极行动,举办了多场集体代祭活动。

3月26、27日,雨花台区先后在板桥街道孙家纪念堂、铁心桥街道静明寺纪念林举行“绿色清明,遥寄哀思”为主题的集体代祭扫活动。

3月27日,栖霞区兴卫村社区在兴卫永寿陵园举行庄重而简朴的集体代祭扫仪式,为寄存在兴卫永寿陵园、永寿纪念堂的逝者致以哀思及祈福。

3月28日,高淳区首场集体祭扫活动在阳江纪念堂举行,阳江镇全体党政领导身着深色西装、佩戴口罩参加,追思祭悼故人,场面庄严肃穆。

清明期间,南京殡仪馆为该馆近6000个长期寄存格位、近650处室内葬及壁葬穴位进行了一次免费代客祭扫服务。市殡葬管理处还组织党团员志愿者,为西天寺墓园内华东人民海军纪念碑各位长眠于此的烈士举行代祭扫仪式,献花并擦拭墓碑。

据了解,集体代祭活动是我市大力推进殡葬改革,倡导绿色文明安全祭扫方式的又一举措,通过工作人员擦拭墓碑、敬献鲜花、鞠躬致敬、捎去思念,用心做好“孝心”和“爱心”传递服务。

南京市殡葬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此举除了弥补市民因疫情影响而无法现场祭扫的遗憾,也在仪式活动中围绕新时期绿色文明、节俭治丧的殡葬改革要求,弘扬了以慎终追远、珍爱生命为内涵的清明传统文化。

网上祭扫:借力“互联网+”, 网络祭奠成新风尚

“清明念故人,网上寄哀思”。除了鲜花祭祀、集体代祭、社区公祭,网络祭奠成为新风尚,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通过“网络墓园”、“云祭扫”表达对逝去亲人的缅怀。

因为疫情,在武汉工作的赵峥轻点鼠标,就为逝去的亲人建起一座“网上纪念堂”,弥补了今年清明期间无法赶回南京老家祭拜先人的遗憾。

赵峥还将“网上纪念堂”的链接发给亲友,亲友通过点击网页上设置的送花、鞠躬等按钮,在网络上缅怀先人,寄托哀思。

作为一种全新的祭祀方式,网上祭祀近年来逐渐兴起。目前,我市一些陵园建有网上纪念馆。其中,访问量最大的一个纪念馆达到200多万次。

此外,雨花功德园还开通“网络视频远程祭扫系统”,远在国外的游子因路途遥远,无法到公墓祭扫,园区可以代为祭扫。

而在南京市,在线祭扫平台“宁思念”已于3月19日正式上线“我的南京”App软件和“南京殡葬96444”微信公众号,为南京市民提供免费在线祭扫服务。市民可通过查找公墓、骨灰堂名称,创建(登录)相应页面,输入逝者信息,运用献花、点烛、寄语等形式进行在线祭扫。

据悉,该平台首日点击突破13万人次,超过2.5万名市民进行了在线祭扫,受到市民普遍欢迎。

一条微信、几句留言、一束花、一棵树……与往年相比,今年我市群众祭扫方式更趋多元,“低碳”祭扫成为更多市民的选择。

清明祭拜重于心、不拘于行,倡导文明祭扫既是疫情防控需要,也是时代所趋。

对此,南京农业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教授、“我们的节日”南京工作室负责人季中扬表示,祭扫重在表达哀思,千百年来,我们祭奠的方式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不变的是我们对亲人的思念。传统习惯可以根据社会发展做出相应的形式变革而同时保留精神层面,无论采用何种形式,清明寄托哀思的核心精神一直没有改变。(南报融媒体)

责编:王逸男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