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要闻 > 正文
大力弘扬新时代南通治水精神系列报道②:奋勇争先, 实现美丽蝶变
2020-06-03 09:58:00  来源:南通日报  

水是城市流动的旋律。河网密布、江海交融的独特地理位置带给南通得天独厚的水利资源,也让“治水”成为南通千百年来不曾停歇的事业。

曾经,在中心城区,除濠河为IV类水外,其余河道普遍为劣V类水。通过两年努力,南通实现了城区水质“后进生”向“优等生”的蝶变,甩掉了“水质状况全国排名靠后”的帽子。2019年,中心城区66平方公里内主要河道水质由劣V类提高到Ⅲ类,16条城市黑臭水体全面消除,“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动景象让南通人畅享醉美水生活。

摸着石头“治”河,龙须沟里活水来

2019年1月28日,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施中心城区水质提升工程,以水系为脉络、黑臭水体为重点开展整体治理,力争濠河及周边主要河道达到Ⅲ类水标准”。同年4月,市政府召开中心城区水环境治理工作会议,时任市长徐惠民提出:“把中心城区濠河及周边45平方公里范围打造成科学治水、高效治水、务实治水的标杆”的工作要求。主城区水环境攻坚战就此打响。

“原来这条河是发臭的黑水,现在你看看,水清了、流动了,河里都有鱼了。”走在任港一河旁,崇川区任港社区居民王树均感慨万千。曾经的任港一河是一条断头河,水质发黑、恶臭难闻,让住在河边的他十分苦恼。在任港一河清淤工程中,我市首次引入拓扑导流墙技术,让这条断头河“动”了起来。

水环境治理过程中,连通断头河实现畅流活水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治理措施。以前,断头河连通活水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开挖明河和管涵连通,但在主城核心区这样人员密集、建筑密度高的区域,两种方法均有较大操作难度。拓扑导流墙的原理是利用上下游的水位差让水体自然流动,让河水避开了原来的堵点,按照“希望”它流动的方向流动。但作为第一条引入拓扑导流墙技术进行治理的河道,导流墙用什么材质、如何才能实现自循环?一切,都是摸着石头“治河”。

作为全市水污染防治攻坚主战场,中心城区崇川区主动对接全市“自然活水”大规划,摸清全区断头河、箱涵、坝头坝梗底数。打通断头,科学活水,打通堵点,提升动力。七大类、45项自然活水工程全面完成,濠河片区、五山片区、新城片区整体水系全线贯通,主要河道连成一张覆盖全城的巨大水网,夯实水体流动基础。

去年,中心城区内32条黑臭河道全面完成整治,省考以上断面水质监测全面达标,濠河周边66平方公里水系均达Ⅲ类水标准,成功打造63条生态样板河道。

靶向治水,变散沙为一盘棋

位于市区钟秀路、工农路东约200米处的胜利河及小胜利河,原先河道不贯通、河水黑臭。处于金通河水系的新桥三组河、新桥中心河等也是市区有名的黑臭水体。去年7月,大小胜利河贯通工程开工。

此次贯通工程中,采用系统化、片区化治理思路,解决了金通河水系的治理难题。通过钟秀闸站扩容,解决了水源不足的问题,并在金通河加了丰收河闸站,将水量分流到大小胜利河。贯通后的大小胜利河在西端断头区域采用拓扑导流墙导流,保证全水域活水畅流,使整个片区的河道全部连接,附近的新桥三组河等河道也有了活水。

治水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绝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我市以濠河风景区以及中心城区45平方公里作为先行区域,摒弃“就河治河”的传统思维,树立“系统化思维、片区化治理、精准化调度”治水新思路。针对中心城区水网密布,水位落差小,水流顺逆不定的情况,提出片区化治理思路,将先行区划分为文峰、城山、学田等11个片区,实施控源截污、水系连通、内源治理、活水治理、生态修复等分类精准推进,实现整片河网有序流动。并最终总结出控源截污、自然活水、自然做功、自然净化的“一控三自然”经验做法。

目前,中心城区66平方公里132条河道水环境“一控三自然”治水新实践,让一泓清水从“毛细血管”流到入江支流、流向长江“母亲河”,“城在水中坐,人在画中游”的美景为老百姓津津乐道。

河清景美交出群众满意答卷

“以前到了夏天,人在河边一走,腿上全是蚊子。”因为濠东河的黑臭,家住郭里园新村的潘龙海前些年向有关部门反映了多次。可当崇川区城建中心入场时,居民们却怎么都不肯对方施工。原来,濠东河距离居民楼较近,河沿岸的围墙、岸坡有了几厘米宽的裂缝,居民们怕现场施工会影响房屋安全。为了打消大家的顾虑,首先要解决的是岸坡的问题。崇川区城建中心用双排钢管桩、高压旋喷桩,对岸坡进行加固,把破损的围墙换成更加通风透光的栏杆。为保障大家的出行安全,河面上破损的石板桥也换成了承重性更好的钢结构桥。现在,恢复自然流动的河道水清景美,久违的水鸟也回来“安居”。“从郭里园到小石桥,沿河上千户居民都拍手叫好。”潘龙海笑呵呵地说。

在中心城区水质提升工程实践中,“治水为民”贯穿其中。新时代治水目标是保生活、保生产、保生态的“三生之需”,“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治水兴水护水”是新时代治水工作的初心使命。去年,按照“一河一特色”标准,中心城区完成36条河道整体景观提升工程,并将于今年上半年完成91条重点河道覆绿工程,全面改善水生态环境。

我市在主城区66平方公里范围内布设了35个监测断面,每周监测一次,以河道水环境的“体检报告”倒逼中心城区水环境改善,其监测频率、广度、深度在全国城市水质监测中都属少见。从去年10月开始,每周一次通过《江海晚报》等媒体公布监测结果,以实打实的数据展现治水成效。

今年,市委“一号文件”提出“组织实施区域治水工程”,将主城区治水经验拓展到全市域,并列入市委2020年重点改革工作计划。市水利部门提出了“力争到2020年底,全面实现城市建成区自然活水,基本消除劣Ⅴ类水体,并努力将崇川区100平方公里区域打造成中心城区高质量治水的典范城区”工作目标。努力实现“治水为民、人民治水、人水相依”的和谐局面,让每条河流都成为南通人的“幸福河道”。记者 袁晓婕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