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面环山,一面临湖,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位于茅山九龙山深处的句容陈庄,以前“养在深闺人未识”,如今成为都市人养眼养胃又养心的好去处。日前,全市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现场观摩会在此举行,来自建设部门和省、市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村庄及所在镇(街道)共50余人观摩取经。
2018年4月跻身第二批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村以来,陈庄紧紧围绕“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的美好愿景,宜居乡村建设提标杆,特色乡村打造巧构思,活力乡村培育动脑筋,因地制宜走上一条富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生态优 大山深处桃花源
陈庄,方山、瓦屋山、狗爪山三山环绕,西靠水光潋滟、山色空蒙的李塔湖。“我们站在村西湖边任意处看村庄,都是一幅绝美的画面,后面是山、前面是水,中间是村庄,青砖黛瓦,俨然一处世外桃花源。”陈庄村相关负责人说。
蜿蜒的亲水步道与碧波荡漾的湖水相得益彰;走在南北走向、曲曲弯弯的望山慢巷,两边徽派风格的仿古院落墙体上,由花瓶花篮等构成立体绿化;民国时期建筑风格的老门头,漆画着寿桃、荷花、蝙蝠等图案,体现吉祥富贵、万事如意等寓意……陈庄布局依山形坡度缓降,保留着乡村空间的自然肌理,优雅精致而又透着古色古香。
茅山风景区管委会副主任万震介绍,他们邀请东南大学编制了陈庄的发展策划与空间规划,以生产生活生态一体为核心理念,梳理大地肌理及院落空间,对体现陈庄记忆的老旧建筑进行改造出新、功能置换、环境设计,打造具有典型地方特征的重点地段及场景。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推动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加快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目前已完成望山慢巷规划项目、农村小规模供水项目、村庄整治、道路提升等15项建设任务,并在建设中牢固树立品质优先的理念,让村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南部传统村落区,西部生态林地区,东部特色水田区,北部观光山区,整治后的陈庄功能定位更加清晰,生态特色更加彰显。大片的松林、竹林、榉树和千亩水面,使得这里空气清新,水质清冽,一年四季风光迥异,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氧吧。
产业特 引领村民奔富路
乡村之美,美在特色、贵在特色、难在特色。陈庄大力发展自然农法、森林抚育、红色旅游、乡村民宿等特色产业,引领乡村振兴,现村民收入突破2.5万元,并吸引了多位创业青年返村。
在中科院地理所陈雯教授团队的科技助力下,应用植物精华营养液和土著微生物技术种植水果、蔬菜、水稻、茶叶等作物,形成以自然农法农业发展为基础,拓展至乡村美食和商品加工、农业观光休闲、教育培训的“自然农法全产业链”。今年2月疫情防控形势严峻,陈庄村的张剑波通过线上渠道集聚客户,再线下点对点配送到南京客户手中,虽然每斤青菜卖到8元,但由于品质好、口感优,他的有机蔬菜生意并未受太大影响。
陈庄利用山地资源,完成450亩红果冬青的繁育和基地建设,建成500亩“榉树野生种群繁育与自然栖息地保护”项目,利用林业空间种植中草药约500亩,并沿路依山发展,带动农户利用好山地,促进农民增收。
抗日战争时期,陈毅率领的新四军曾驻扎在陈庄村,留下了新四军水坝、新四军修械所、新四军医疗所、新四军井等众多的遗迹和动人的故事。茅山风景区管委会将陈庄的红色景点串联到茅山景区红色旅游线路中去,并注重现场教学点建设,使之与茅山景区红色培训课程结合起来,丰富了茅山红色游的内容,拉长了整个陈庄的产业链。
陈庄还积极发展乡村特色民宿,依托“共享厨房”、拥军爱民红餐馆等,烹饪当年新四军创制的“大刀豆腐”“新四军水坝杂鱼锅贴”等菜肴和当地金蝉花老母鸡汤、太子参排骨汤等特色菜肴。在这里游客可自己动手体验大灶烹饪,也可委托农家厨师制作原汁原味的农家菜,目前餐饮接待已供不应求。
“没有一定的水准,做不出这样的效果。”市住建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王宝海表示,现场观摩之后,确实感觉陈庄是在认真做事。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是一个地方的名片,需要保证质量,做出亮点,做出精品。本报记者 方良龙 本报通讯员 仲涛 史利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