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假期,一名游客在平江路拍照“打卡”留念后,不慎遗落了口罩。看着身边人流往来,他有些心慌。正在巡街的平江街道志愿者乔琦发现后,主动带着游客来到街区“红悦驿站”领取了一只新口罩。“作为姑苏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红悦驿站’除了为游客提供语言翻译、旅游咨询、文明劝导等服务,还准备了防疫物资、应急药物,以备不时之需。”乔琦说。
近年来,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全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突出党建统领、创新建设模式、整合各类资源,倡导因地制宜制订实践计划,聚焦群众需求开展丰富多彩文明实践活动,助力“硬核”姑苏建设,不断提升古城居民群众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
资源整合,街道实践所实现全覆盖
近日,平江街道历史街区社区65岁居民曾北海,带领辖区朝霞学习组成员共同编写的《平江国保探访》新鲜出炉。“这是继此前《平江古街随谈》《水乡河道寻踪》等宣传册后,又一本详尽介绍平江街道辖区文化遗存的宣传册。”社区党委书记吕瑾说,历史街区社区是坐落在景区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不仅向辖区居民开放,还承担着向南来北往的游客宣讲平江故事、弘扬苏州文化的任务,“由退休老人组成的朝霞学习组,凝心聚力,编写宣传册,为深度挖掘和宣传姑苏古城文化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新时代文明实践,是一项系统性、全局性工作。姑苏区不断整合、盘活全区、全社会资源,建一支队伍,搭一个平台,布一张网络,形成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合力。去年4月以来,姑苏区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街道、社区(村)也分别组建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区、街道、社区三级志愿服务队伍,整合辖区所有志愿服务资源,为群众提供理论宣讲、文化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康等各类志愿服务。
同时,依托姑苏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网络平台,姑苏区不断强化互联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的作用。目前,全区已有807个阵地、245个团队、142个项目在平台发布,其中涵盖了苏州博物馆、苏州方志馆、苏州规划展示馆、苏州市青少年科学素养研训中心、南社纪念馆等一大批市、区文教阵地。此外,正在区市民文化活动中心的基础上精心打造的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将设立志愿服务指导中心、姑苏区道德讲堂,并将整合区图书馆、文化馆、残疾人文体中心、非遗生活馆等众多辖区文体阵地,不断丰满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四级网络。
“姑苏区不断加强实践所、站、点建设,目前已实现街道实践所全覆盖,实践站、点达99个。今年还将下拨专项引导资金,实现社区实践站全覆盖。”姑苏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说。
工作融合,链接辖区重点特色项目
“你好!请问碧凤坊怎么走?”“前面路口右拐,看到人民商场了再往东走,很快就到了。”……近期,在观前街地区,几名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为“新苏州”和游客当起了“导航”。他们是“名城之窗·姑苏八点半”的志愿服务人员,服务全市正在打造的“姑苏八点半”夜间经济品牌,为消费者提供停车、旅游等相关咨询和引导。目前,全区已有4个点位,设置开展这样的常态化志愿服务。
去年以来,姑苏区坚持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与重点工作、特色工作相融合、衔接,不断引领政治思想、传播党的声音、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提供各项惠民服务。全区结合基层党员冬训、“百姓名嘴”基层巡讲等,积极运用“学习强国”网络平台、“姑苏发布”微信公众号理论前沿栏目等资源,引导基层党员群众领会掌握新思想的基本观点、核心理念、实践要求。同时,结合“姑苏八点半”、古城保护、“两小”环境整治、文明城市创建等中心工作,强势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据悉,在今年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依托街道实践所、社区实践站,先后招募9300多名防疫志愿者,累计服务时长超过37万小时。
“美丽楼道”是姑苏区政府实事项目,姑苏区通过街道实践所、社区实践站,以居民代表会、楼道长会议、上门走访等形式广泛收集居民群众需求,形成美丽楼道需求清单,确定楼道建设名单,发动居民志愿者、共建结对单位、各类党组织等力量,建设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美丽楼道。白洋湾街道金筑家园是征收安置小区,住户中有很多“上楼农民”,喜欢聚在一起拉家常,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通过楼道长收集居民需求,在5幢1单元的公共空间打造了“金言小筑”。“既可以读书看报,又可以民主协商,大家又找回了以往的乡村回忆。”社区居民对此十分满意。
在全区开展的社区治理网格化管理中,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与联动中心、分中心、联动工作站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网格员贴近群众、了解群众的工作优势,同时发动更多居民志愿者加入网格化管理工作,常态化收集群众需求,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平台匹配资源,结合“民生小事”快速处理机制,切实解决一批痛点、难点问题。平江街道历史街区社区文明实践站的爱河护河、“啄木鸟”、安全卫士等网格志愿者队伍,将触角延伸到街巷院落,对居民区出现的影响环境卫生、生活安全的一些细小隐患及时进行处理,保证了街区环境的整洁。
供需契合,提升古城百姓幸福感
“我的第一笔工资是18元,全部上缴给妈妈贴补家用。至今,家人都有着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五一前夕,姑苏区苏锦街道新天地家园北社区的居民相约在社区家风馆。回忆起自己拿到第一笔工资的情景时,居民山慧娟阿姨深有感触。社区党委书记高小菁表示,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依托“新家园,新家风”社区品牌,寻找、挖掘、提炼社区内的优秀家风故事,开展“家”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凝聚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品牌活力。”
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开展一年多来,姑苏区始终聚焦基层所思所想所盼,精准对接群众需求,自觉肩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百姓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思想觉悟、文明素养不断提升。
去年以来,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的新思想主题宣讲、微视频征集活动、“理悦姑苏”等三个活动入选市“众说学习”理论宣传品牌重点项目。各街道社区实践所、站积极开展送理论、助振兴、创文明专题宣讲,结合街道社区重点工作开展讲政策、讲法治、讲变化,让新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同时,姑苏区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2019年设置各类公益广告四万余处。辖区常态化开展道德模范选树工作,去年“中国机长”马超获评“中国好人”,今年在防疫期间向全社会展示29位防疫工作典型人物的感人事迹。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不断培育时代新人、弘扬文明新风。
此外,姑苏区开展的“美丽楼道”三年行动计划,自2018年以来,已建成“美丽楼道”1200余幢;“稚”爱古城——姑苏区未成年人线上故事大赛,两年来征集作品3000余个,通过“小手牵大手”宣传古城保护理念;结合“姑苏社戏”活动品牌,培育“一街一品”“一社一特”,推进群文活动“月月演”,组织开展广场舞活动,大力培育民间文艺团队,持续推出自创作品,把文化惠民不断引向深入。在去年第三届苏州市“繁星奖”评选中,姑苏区获得6金15银17铜,在全市各板块中名列前茅。(苏州日报记者 胡毓菁 苏报通讯员 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