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派201名区管正职干部下沉一线做“社区帮手”、1955名中层干部当“网格帮手”、40846名街道村(社区)党员成为“群众帮手”……全国两会刚闭幕,南京市江宁区就迅速研究出台《“宁帮手”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社区帮手、网格帮手、群众帮手等多支“帮手队伍”下沉到底,“大数据”赋能基层治理,“铁脚板”走遍社区网格——在我省大战大考中形成的经验模式基础上,南京市江宁区继续深化完善,推出“网格化+大数据+铁脚板”的升级版,不断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网格化治理,织密疫情防线
面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战大考,江宁区发挥政府、市场、社会的多元主体作用,探索“网格+部门”“网格+志愿者”“网格+物业”等既各具特色、又相互衔接的社会治理形态,用一张张“小网格”兜住了一个个“风险点”。
“打赢”一诺为百姓,“落实”二字胜千言。江宁将全区201 个社区(村)划分为 2446个社会治理网格。从农历除夕开始,江宁区民警、社区工作人员就深入责任网格,全面完成敏感人员的排查和健康管理任务,确保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各村主要路口、小区出入口设立卡口,运用AI防疫智能系统人脸识别,由志愿者对车辆、人员进行登记,检测体温等,确保不漏一人;突出采取村社区干部,医务人员,网格员,社区民警“四包一”的方式,牢牢守住社区防控第一关。
民生服务“疫”不容“迟”,全要素网格化管理为江宁社会治理精准施策奠定了基础。为保证居民正常的生活需求,江宁社区网格员充当采购员,送货上门;秣陵街道吉山社区网格员上门为空巢老人送饭菜;麒麟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者按照网格分工,电话询问隔离居民需求,对于生活有困难的家庭,发放米、面、油等生活物资……战疫期间,全区近2000名专职网格员迅速行动,化身“代办员”“宣传员”“采购员”,密织疫情防控网,全力解决群众“急愁难”事。
抗“疫”战场党旗飘扬,“红色网格”是亮眼底色。全区7万多名党员冲锋示范,喊响“我是党员我先上”,越是艰险越向前。在党组织和党员的号召带动下,全民动员、全员参与,人人都是战斗员,江宁城乡大地筑起一道道坚不可摧的战“疫”堡垒。
大数据指引,赋能基层一线
20分钟前还堵着的道路,一会儿就变畅通了;刚刚贴上的小广告,很快就被清理干净……这是江宁区城管局后台“一张大屏”上显示的实况场景。如此快速反应,得益于“江宁智慧数字城管系统”的高效运行。这套系统将大数据、互联网与城市管理深度融合,强化大数据智能化技术在停车、环卫、市容、渣土、违建等城市管理领域的广泛应用,构建城市管理“智慧+”模式,让城市管理更“聪明”、更“智慧”。
“一个终端采集、一个中心共享、一个平台联动、一张地图指挥、一个后台管理,形成‘五个一’信息化治理体系。”江宁区大数据管理局工作人员苏荣康介绍,该区开发建设的区街全域治理集成指挥平台,实现与综合治理、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民生服务及12345政务热线等平台互联互通,“大事小情”一网打尽,治理难题高效解决。
这个平台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中初显威力——利用人口大数据,江宁区统计分析重点地区的人口流动数据,形成人口迁徙轨迹图和情况说明,为疫情防控指挥部提供决策支持;在“我的江宁”APP上线“疫情防控”模块,实时呈现疫情动态,“口罩预约”模块访问量达91万人次,预约口罩数达43万个;积极开展“三帮一包”惠企政策帮手特别行动,截至目前,四个专业工作组708名帮手完成了与781家企业对接,占帮手总人数的100%,共收集问题近900条,主要集中在企业用工、物流、产业发展等方面,已解决700余条,解决率约80%;联合教育部门开发招生报名系统,极大简化流程,为各个学校现场报名工作安排提供分析预测依据。
运用大数据赋能社会治理一线,一批智慧解决方案在江宁区更多场景快速落地。小区防疫率先采用电子通行证,可甄别居家观察人员状态,隔离超14天自动解禁;南京同仁医院启用全自动红外测温系统,出入人员不到1秒钟即可完成体温检测;辖区企业小视科技推出自研的AI进出管控系统,可实现不摘口罩人脸识别、非接触测温;首条根据车流量数据自动移动的“潮汐车道”,在东山街道金盛路鞭鞍街路口上线,交警在手机APP即可操控。
“顺应社会治理对象多元化、治理环境复杂化、治理内容多样化等新趋势,江宁区将充分运用‘大数据+智能化’手段,实现精准分析、精准服务、精准治理,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利和均衡的服务,从而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江宁区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说。
铁脚板发力,走好群众路线
在秣陵街道元山社区,村民茶余饭后习惯聚在“西毗话坊”里,有事说说话、无事谈谈心。作为江宁乡村特色党群共享阵地,这里集党群微家、村民议事厅、妇女微家、农耕文化展示厅为一体。社区还组建了一支“毗林助邻”党群志愿服务队,一场场便民助民、矛盾调处、环境整治等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密集开展,小小乡村充满活力。
这是江宁区新时代“乡村之治”的一个鲜活镜头。去年底,江宁区作为全市唯一试点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县名单。今年5月,江宁区召开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动员部署会,2020年第一期村(社区)书记系统培训正式开班,动员全区上下提升标杆追求、细化试点举措、狠抓责任落实,践行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探路的责任和使命。
推进“乡村之治”,必须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国试点,江宁区构建了“1个中心+10个所+201个站+891个点”的全覆盖阵地体系,集结近30万人的志愿者队伍。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群众需要什么,志愿服务就提供什么,让文明实践之花开遍江宁城乡大地。
今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塑造高水平“江宁之治”的开篇之年。锚定“高水平”目标,《“宁帮手”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新鲜出炉——引导和推动各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拿出真心当帮手,坚持眼睛向下看、脚步向下走、资源向下沉,联系社区、网格、群众,帮助基层发展、推动工作落实、化解群众烦恼;注重常态当帮手,建立常态化挂钩联系帮扶机制,做到常态走访、定期回访、一帮到底,真正结稳定的“对子”,做长久的“亲戚”;强化实效当帮手,建立首接首问首办制、部门联合会商制、限期答复办结制等机制,确保问题快解决、真解决,让群众得实惠、真满意。
“国家部委和省市赋予江宁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的光荣使命,是江宁高质量发展千载难逢的良机!”江宁区负责人表示,试点既是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必答题,又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突破口,更是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重要切入点。江宁区将紧扣“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这一品牌,做好特色文章,打造“城乡融合”新模式、“现代治理”新体系、“治理有效”新格局、“幸福生活”新江宁,交好江宁“善治”答卷,奋力争当全国乡村治理排头兵。
本报记者 王世停 李 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