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市国家4A景区盂城驿,有个优秀传统文化街区——“驿路人家”,集中展示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风文化、清廉文化、邮驿文化、邻里文化、旅游文化和大运河文化等,是以活态、身边、当下为功能特点的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人文景区,让人流连忘返。
据了解,近些年来,我市积极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依托盂城驿景区周边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力求寓教于文、寓教于乐、寓教于日常生活,激励人们崇文尚德、见贤思齐、爱国爱家,遵守社会公德、恪守职业道德、弘扬家庭美德、提升个人品德,不断涵养新时代的新风尚,达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社会效果。
一巷花开满城香
孟夏时节,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来到“驿路人家”蔷薇小巷,虽然巷内只住着七八户人家,但家家户户门前栽植着花花草草,生机盎然。居民陈根田高兴地告诉记者:“我们这个小巷一年四季花红柳绿,特别是每年5到9月份,密密匝匝的蔷薇花铺满了整个巷子。许多市民拿着手机、背着相机、带着道具,来与蔷薇拍照留影,进行艺术创作,发微信、刷抖音,最多的一天来来去去好几十拨人,小巷成了邮城名副其实的网红拍照打卡地。”
说起小巷的变化,从菱塘回族乡搬来居住了30多年的陈根田,如数家珍。过去,小巷属城中村,难登“大雅”,家前屋后摆放的是粪桶、铁锹、锄头等农具,人是种田人、路是泥泞的路,用“脏、乱、差”形容小巷,一点也不为过。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盂城驿景区的打造,特别是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小巷的居住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据陈根田介绍,小巷里的蔷薇花是在老党员宋孝斌带领下种植的。宋孝斌家住巷头,家人喜欢侍弄花卉植物,蔷薇是他家的一绝,花满院落,香气袭人。一家独秀不是春,满巷花开春色浓。于是,宋孝斌把家中的蔷薇苗,分发给巷里的左邻右舍。热心公益事业、爱好园艺的陈根田,为大家提供技术指导。小巷居民也纷纷响应,为美化家园、创建文明城市齐动手、多出力。前不久,大家又将巷内的边角地,砌成花圃补植了一排蔷薇,期盼来年花开之时,蔷薇巷会更加绚烂夺目。
如今小巷子已成为网红“蔷薇巷”。居民感慨地说,通过种花不仅美化了环境,陶冶了情操,修养了身心,更是体会到了“邻里牵手、满巷飘香”的幸福滋味。
一“箱”情愿爱意浓“驿路人家”现住有居民528户1320人,他们祖上大多是出身寒微的驿卒、挑夫、手艺人等。旧时物质匮乏、条件简陋,但是先辈们秉承中华民族乐观开朗、善良质朴的精神特质,被一代一代遗传了下来,在新时代不断发扬光大。
家住馆驿巷81号的吴爱清,多年来一直经营着自己的小店,过着平静而充实的日子。近两年,盂城驿景区逐年热闹了起来,特别是逢年过节,游客络绎不绝。前年,一名外地游客来景区“驿路人家”文化街区游玩,在开启易拉罐解渴时,由于操作不慎,扯破了手指,鲜血直流,跑来小店要买创口贴,无果忍痛离去。吴爱清望着游客求助无援渐逝的背影,陷入沉思,自责自己没有备一些药物。不久,小店小小“便民服务箱”便诞生了。吴爱清特置的“便民服务箱”,放置了从药店购回的碘伏、创口贴、纱布等多种应急药物,免费提供给游客使用。同时,他又在店里备置了老花镜、针线包等常用物品,方便游客所需。左邻右舍对吴爱清善举纷纷点赞,大家认为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药箱,但是里面装满了吴爱清老人浓浓的爱意。
一杯清茶润心田
“驿路人家”除了蔷薇巷外,周边还分布着邮驿巷、清廉巷、崇礼巷、孝顺巷、万寿巷、勤俭巷等特色巷子,记录和书写着居民们的幸福生活和良好家风。
勤俭巷的巷子口住着一位老人,她叫于秀英,丈夫早年去世,曾是一名老党员。在勤俭持家、含辛茹苦地将孩子领大之余,她还邻里相亲、乐心助人。因为她家处在丁字路口,所以经常有过路人问她倒茶水,久而久之,于秀英每天都会早早准备好茶水,以备路人不时之需。面对大家的感谢与赞赏,于秀英总是笑着说:“这真的只是举手之劳,再说,给大家提供茶水,我还能多跟大家聊聊天。”于秀英老人用自己的行动让大家感受到高邮人的热情质朴,在她的影响下,儿媳妇也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社区工作者。无独有偶,馆驿巷居民乔长桃也为游客免费提供茶水。乔长桃每天都会准备茶水放在门口,并放置几张凳子供路过的游客休息。他非常自豪地说,乔家祖辈传下来“诚信待人,吃亏是福”的家训,乔家兄弟都牢牢谨记在心,并言传身教。现在他们的几个小孩有在南京读研究生的,有研究生毕业就职于上海银行的,都十分优秀。
每当外地游客来到“驿路人家”游玩,闻到满街弥漫着用大运河水煮过的茶水的清香,顿觉沁人心扉;喝到居民免费提供的清茶,更是心旷神怡。
一张板凳邻里情
“驿路人家”街区南边有条马饮塘河,在河边住着这样群人,她们大多是退休的老人,远离城市的喧嚣,经常一起搬着小板凳在河边择菜、挤虾仁、裹粽子、聊以前的故事,感叹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感慨自己能有如此安定祥和的晚年生活。她们也被人尊称为“小板凳”邻里互助组,大家保留着一直以来的淳朴民风,守望互助、邻里和睦、向上向善,一家有事大家帮,她们的生活就是文明城市、和谐社区的缩影。
“小板凳”邻里互助组成员王顺英,是一位积极乐观、热爱生活的退休工人。她的丈夫早年身患喉癌,婆婆患有痛风,因为丈夫和婆婆患病的特殊性,她每天都要为他们分开准备饭菜。而另一边,家里小孩的生活起居,都得靠她一人照顾,这样一做就是好多年。她始终秉持着孝老、护幼、爱家的传统美德,用自己平凡的身躯撑起了这个家,从无怨言,周边邻居都夸她是个好媳妇、好妻子。琵琶社区同志从“小板凳”邻里互助组,了解到王顺英家庭困难后,每年都给她家送来党和政府的温暖。生活的苦难没有消磨王顺英对社会的感恩之心,虽然自己家里条件不好,但在一些献爱心的活动中,王顺英主动去社区捐款,她说:“我有困难的时候大家都来帮助我,我一定要尽自己的力量去回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