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明确课程思政建设要在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
近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课程思政建设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如何将思政之“盐”融入高校课程大餐,让所有教师有感觉、有责任,让所有学生有感悟、有收获?我省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正刮起一股新风。
变“干巴巴的说教”为“热乎乎的教学”
“国医大师周仲瑛分析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瘟毒上受’,主张组方思路应以表里双解、汗和清下四法联用为主……”6月12日,在江苏大学开设的“中药制剂研究进展”课堂上,面对药学、制药工程专业的研一学生,教师许颖讲解中药试剂概述时,穿插介绍国家卫健委有关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医药防治文件,分析国药大师周仲瑛的建议和处方,并让学生自由讨论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的预防与治疗作用。
变“干巴巴的说教”为“热乎乎的教学”,许颖所在的江苏大学药学院药剂系教工党支部是全国样板党支部,党支部将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课程与思政交融,教书和育人互促。
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地被吸收。苏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师江美福在大学物理课上,创新运用物理原理启发学生“格物致理”,“比如讲到牛顿第一定律与第二定律的区别和联系时,我会向学生特别指出,物体不受外力作用与所受合外力为零是两个不同的物理概念,这就好比没有实施某种行为与做了再补救不能等同。”通过这样的分析解释,江美福勉励学生勿以恶小而为之,认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课程思政改革让教师会讲、善讲、愿讲,自然也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材料耀中国》是扬州大学“中国系列”课程中的一门,自开课以来,已成为学生心中的“明星课程”,选修名额“一票难求”。“在每一次的讲授中,我和团队成员努力将深沉浓厚的家国情怀、挚爱科研的赤诚之心和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融入其间,希望同学们在学到科学知识的同时,增强民族自信,升华精神境界。”该校机械工程学院“π”教学团队的负责人刘澄教授说。
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
“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让每位教师都能找到自己的‘角色’、教出自己的‘特色’,提高了思政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表示。
苏州大学去年底举行过一场面向全校教师的“课程思政”集体展示活动。文学院教师杨旭辉讲授杜甫的《兵车行》,以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启发学生认识到“伟大的人格才能出伟大的作品”;法学院教师卜璐从开国大典上的一段视频切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国际法上的国家”;音乐学院教师冒小瑛钢琴伴奏《我和我的祖国》,与学生一起演绎蕴涵民族情感的歌曲,瞬间点燃了现场气氛……
事实上,从学科特点出发,融思政元素于无形,并始终将“价值引领”贯穿于教育教学之中,正是课程思政的智慧所在。苏州大学党委书记江涌说,苏州大学将课程思政纳入学校一流本科教育改革行动计划,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升计划,培育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李栋宁教授牵头的“数美新时代教师育人工作室”,是学校重点打造的10个“江南大学教师育人工作室”之一。“我们在实践类课程中,着重关注和表现新时代精神风貌、身边的好人好事、关爱弱势群体、展现美丽中国、讲好中国故事等主题,让学生围绕这些主题内容展开艺术想象和创作。”李栋宁认为,以专业知识和技能为载体,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比纯粹单一的思政课程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赵斌将思政元素融入“化学原理”的课程教学,引导学生放低“小我”,求真求实,“其实梳理一下中国近现代自然科学史,我们会发现有太多闪光点,很多科学家在近乎简陋的条件下,发掘本质的规律,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变“重教学、轻育人”为“三全育人”
“专业课为什么要讲思政?”“我们不是很懂,讲起来不准确怎么办?”“会不会让学生听起来觉得枯燥影响学习效果?”省内一所高校的党委副书记坦言,刚启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时,的确有一些困扰,但随着不断的探索实践,“不会讲”“不善讲”“不愿讲”等问题逐一破解,实现了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频共振、同向同行。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刘金存认为,把思政元素和职业素养融入课堂,教师之所以觉得很难,是因为对理论不熟悉、方法不知道、融入没经验。自2018年起,学校设立了课程思政专项教改课题,专业教师与马院教师组成研究团队共同开展探索,不断引导教师提升政治站位,找准社会热点,将身边鲜活事例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课程思政从一门课变成门门课,需要一个系统的建设过程。南京大学教务处处长徐骏告诉记者,南京大学自2016年启动实施了“立德树人行动计划”,作为学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一体化“三全育人”格局。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学校又提出《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行动方案》,其中包括通过实施“十百千”优质课程建设计划,因类制宜、分类实施,将科学知识和技能传授、科学方法和思维训练、科学精神和品德培养有机融合,推动课程思政理念的全覆盖。
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梅景辉认为,要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之间寻找契合点,跳出传统思政课程的范式,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为大学生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思政滋养,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人文素养,将“三全育人”理念落到人才培养实处。本报记者 王 拓 杨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