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文明办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要闻 > 正文
为民解忧,共建共享闪耀小康路
2020-07-06 07:45:00  来源:新华日报  

为了让老人吃上一口热饭,在苏州工业园区娄葑街道,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三方联手,每天为困难老人点对点接力送餐,一粥一饭尽显民生关怀。这背后,是一个协同一致、高效运转的社会治理体系所提供的强大支撑。

从衣食住行到“急难愁盼”,全面小康与社会治理密不可分。小康路上,江苏各地多措并举积极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百姓带来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有事好商量,人人都有发言权

5000平方米的村民议事厅,是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最气派的建筑,透过大厅顶部的透明玻璃,可以直接望见天空。

“很多村民说,这就叫‘打开天窗说亮话’。”永联村党委书记吴惠芳介绍,这里是村里定期召开居民议事会、社员议事会的地方。如今,无论是拆迁安置、土地征用,还是年终分红结算、楼栋公约制定,大事小事都由村民商量着定。议事厅里有285个席位,还装了直播设备,来不了的村民在家里也能看到现场。

苏州是最早印证“小康构想”的地方,永联村更是其中的先行者。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乡镇企业的崛起,村民们的腰包越来越鼓。“仓廪实衣食足”的物质生活有了,如何实现“知礼节知荣辱”?永联村的答案是,探索现代乡村治理新模式。

“人人都可以站在议事厅的主席台上发言。”永联村永合社区网格长陆卫红说,了解村民诉求、排查邻里纠纷是她的工作内容之一,在村里工作12年,她最大的感受是,村民们越来越讲道理。“有事好商量,再也没人去村口吵架了,不管用!”

这样的思路,也让南京小西湖片区在改造中最大程度留住了“烟火气”。马道街29号,原先是一处两层小楼的民居,今后将被打造成文艺的转角咖啡屋。“户主是95岁的李老太太,老人在这里生活了大半辈子,养育了4个儿女,所以无论如何都不愿意动迁。”南京历史城区保护建设集团董事长范宁说:“后来,我们终于用诚意打动她,同意在产权不变且房子外形和主体结构不变的前提下,把房子租给我们改造。”

木质的老楼梯上,小心翼翼地吊装了一层钢化玻璃;斑驳的旧墙壁,别出心裁地保留了部分作为展示段;100多年历史的老站橱,修复之后将放在进门的显眼处供游客“打卡”……看到改造后的老屋,老人的女儿童昕昕感慨地说:“母亲这下可以放心了。”

“原住民去留自愿”的包容政策,“一户一方案”的绣花式改造,尊重了民意,延续了故事。 蜿蜒的小巷里,传统江南民居、社区博物馆、大师工作室、24小时书屋、共享院落……令人充满期待。

解锁高科技,化解民生“急难愁”

走进昆山市长江北路公共厕所,迎面就看到一块智能化监控平台,电子屏幕上,温度、湿度、氨气浓度、PM2.5值、使用人数等数据一目了然。

“氨气浓度超过15ppm,系统会自动报警提醒。”昆山市环境卫生管理处主任戈一峰说,依托这套智能化系统,市民点点手机,就能查找最近的厕所,还能在使用后给出评价和建议。

厕所小事,民生大事。在昆山,这样兼具颜值和内涵的厕所并不是盆景。2016年起至今,昆山已新改建厕所1084座,今年还将投入2亿元新改建518座,力争年底前全市二类以下厕所全部完成改造。当地还积极通过出让公厕内部广告资源的形式,如设置固定广告位、安装镜面广告机等,逐步实现“以商养厕”。

科技进步,为城市治理提质升级按下“快进键”。智慧厕所、智慧菜场、智慧社区等,在江苏已数见不鲜。特别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防控的迫切需要倒逼各地政府积极借助科技力量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小小“健康码”,既方便了群众,又能助力政府对人口流动情况进行“大数据画像”,节约了大量社会成本。

在苏州工业园区唯亭街道,一套智慧系统接入了民政、城管、社会保障等多个部门,通过信息共享,方便居民办事。“上级单位视察时问,如果关掉大屏,这套体系还能运转吗?” 唯亭街道党工委书记韩新说,答案是“不能”。在街道治理体系中,大屏不是用于展示的工具,而是实实在在的“中枢大脑”。

“小康生活不能仅理解为吃得更好、穿得更好、住得更好,有了科技加持,很多我们现在想不到的,将来都可以变成现实。”在南京江宁技术开发区紫金山实验室,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举例,“身处异地的家人可以通过‘云拥抱’感知彼此的心跳和体温,甚至能闻到对方送来的花的香气。这样的摩登生活,在技术层面已并不遥远。”化解民生“急难愁”,更多形式和内容的“云服务”已经在路上。

精细化服务,打通“最后一公里”

在南通市港闸区唐闸镇街道,高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二楼有个“长者驿家”。每天上午10点,是老人们做操的时间,音乐响起,83岁的达尔华跟着节奏慢慢拍打双肩。看到记者,她挽起身边的护士夸个不停:“她们对我特别好,整天奶奶长奶奶短,我在这里每天都开心。”

包括“长者驿家”在内,目前,这栋四层大楼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已有“爱众超市”“捷诚信驿站”等六个惠民服务平台。“我们采用第三方服务外包的模式,共引进了4家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高店社区党总支书记秦菊香介绍,这些社会组织不需要向社区交租金,但作为补偿,必须免费为社区居民提供一定的服务。在满足社区居民需求的基础上,他们可以通过对外开放收费项目来实现盈利。

社会治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关键也在基层,而社区是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秦菊香说,这样的制度创新,为居民赢得实惠,在社区好评如潮,增进了百姓获得感,打通了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老旧小区改造也是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有效途径。南通市新城桥街道文峰新村建于1993年,是南通最老的一批小区之一。随着公共空间不足、公共设施陈旧等问题渐次出现,物业费多年难收,最后竟没有物业公司敢来。2015年起,市、区、街道三级政府累计投入500多万元,历时5年完成了13个改造项目。焕然一新的小区里,原先颇有怨言的居民如今自发成立志愿服务队,参与到治安巡防等工作中。

同样发生巨变的还有与之相距不远的中城小区,尽管只有10幢楼155户居民,但在改造过程中,外立面出新、雨污分流、适老化配置、老路沥青化、停车位改造等细节工程一样不少。居民陶建平很开心:在家就能“推窗见公园,抬头望狼山”。

本报记者 孟 旭 韩 雷

陆 威 刘畅方达

责编:曾雪琦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