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要闻 > 正文
“小巷总理”十余载,为民初心永不改
2020-07-23 07:31:00  来源:新华日报  

7月17日清晨,徐州市鼓楼区牌楼街道鼓楼花园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骆婷已经开始一天的工作。

两个月来,骆婷起早贪黑,带着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推广垃圾分类。面对很多接受率低、学得慢的老年居民,她挨家挨户上门,手把手教,如今,全社区垃圾分类有效率达到70%。“有事找骆婷,她能解决。”这是居民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而这份信任,出自骆婷17年间的无悔付出和为民初心。

“身为‘小巷总理’,群众的事就是我的事”

43年前,骆婷出生在一个退伍军人家庭。“父亲是党员,年轻时在王杰部队当过兵。从小,他就教育我要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2003年,骆婷应聘到鼓楼花园社区,虽然当时月收入只有260元,但能全身心投入自己喜欢的岗位,她充满了干劲和喜悦:“记得上班第一天,我6点起来,在社区里转了又转,心中一直回响着:这里的居民需要我,这就是我今后服务的地方!”在社区,骆婷实现入党夙愿,并在街道和群众的选举下成为一名“小巷总理”。

鼓楼花园社区属于拆迁安置、混合居住的老旧小区,共有53幢楼,2344户居民,其中老年人口和外来人口占比最大,各类问题长期存在纷繁复杂,骆婷却倾注了全部耐心和爱心。她的电话常年24小时开机,小区出了问题,谁家遇到困难,无论寒冬雨雪还是三更半夜,她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解决。

几年前,一场大雨让社区主干道受淹严重,地下室全部进水,居民急,骆婷更急。她连夜冒雨组织自救排水,又想方设法找来两台排水泵,一个一个从地下室抽水。接连两天,骆婷不眠不休坚守在小区,带领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排查所有楼栋的排水情况,直到险情解除。

17年来,在骆婷的努力下,社区解决了部分房屋产权问题;170处小区违章建筑清零;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儿童得到资助;连续7年“雷锋月”活动服务居民3000余人次;3次改造小区硬件设施……社区环境大幅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显著提升。

“危难当前,盼小家团圆更盼‘大家’无恙”

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1月21日下午,骆婷带着工作人员展开全面防疫部署,夜以继日干了两天,回到家已是22日夜里11点,此时她接到交警队电话,得知爱人回家途中出了车祸,正在医院抢救。

凌晨4点,坐立难安的骆婷终于等到丈夫被推出手术室,医生一句话让平日坚强的她泪如雨下:“伤得很重,先保命吧。”

1月23日晚上,丈夫因脑出血又进行了第二次手术。骆婷一夜无眠守到天亮,一边是昏迷不醒未脱离生命危险的爱人,一边是艰巨的疫情防控任务,最终她咬咬牙,把丈夫托付给亲友,自己含泪离开了医院。

回到社区后,骆婷立即带领工作人员封堵小区出入口,又加印1000余份宣传告知单,在各个楼栋和单元门张贴……她忙得脚不沾地,心里却好似油煎火燎:爱人情况不容乐观,而此时社区5244名居民不能少了“主心骨”!

上级了解情况后劝她休假,她却说:“社区情况我最了解,老百姓认人,一些监督工作这时换了新面孔肯定费力,作为书记我必须坚守岗位!”

那段日子,医院和社区成为骆婷生活中的“两点一线”,早晨7点上班,经常到凌晨才赶到医院。后来,社区开始施行24小时封闭式管理,她又主动值起了夜班。

2月13日下午4点,骆婷的丈夫去世了。此时防疫工作正值最吃劲阶段,还在岗位上的她没有见到丈夫最后一面。擦干眼泪,骆婷简办了丈夫的后事,选择用高负荷的工作来转移内心的巨大悲恸。

在她的坚守下,疫情管控期间各小区共摸排出湖北、温州等重点地区返徐人员、密切接触人员100余人,居家隔离56户;整个社区没有发生一例感染和事故,群众的安全防线被牢牢守护。

“把居民当亲人,用真心凝聚社区家庭”

“进了社区,大家就是一家人,要像对待亲人一样服务居民。”面对社区90后工作人员,骆婷常常向他们分享经验,在她的影响下,曾被很多年轻人认为“无聊”的社区工作,如今凝聚起越来越多志愿力量。

抗击疫情时期,由于社区老旧无物业管理,多项工作困难重重。骆婷带动社区志愿者,组成了一支以党员为主的百人志愿服务队。在此基础上,2月21日,她又动员成立起11人的社区物业管理委员会,成员由网格书记、楼长、党员中心户和热心居民组成。

“社区是个大家庭,担子不能压在骆书记一人身上。”社区居民孙磊说,和他一样被骆婷行为感召的志愿者还有很多,他们严防死守,奋战在各个防疫卡点上。

要让社区功能更完善,还必须把“战时”成果转换为长效机制。在区委和街道支持下,骆婷带领物管会搜集民情民意,开展问卷调查,探索为居民提供更多服务,不断提升小区治理水平。

骆婷发现,疫情期间暴露出的小区车辆管理问题尤为突出。4月,为实现车辆管理自治,骆婷带着物管会成员把社区挨家挨户跑了个遍,一连走了大半个月。凭着一双“铁脚板”,骆婷在社区建设起现代化管理道闸,又招聘了门岗及车辆保安,施行基本保修保绿。昔日的散片区如今车辆停放科学规范,门禁管理井然有序,居民进出舒心安全。

“我们正努力打造‘增能社区’,成立各类志愿服务队,带动更多居民参与社区自治,让‘大家庭’更加温馨舒适!”十几年来,总有人问:这么拼,图什么?骆婷回答说,只要看到居民日子越过越好,她就打心底里高兴。

本报记者 岳 旭

本报通讯员 邵俊子

责编:王逸男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