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要闻 > 正文
以诗为“媒”,留住大运河乡愁余韵和文化记忆
2020-09-25 08:11:00  来源:交汇点  

9月24日,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周文彰历时三年创作完成的《诗咏运河》在扬州召开首发座谈会。诗集总共94首,按照“世界遗产运河”“中国运河城市”“中国运河世界遗产点”等三部分构思成集,以中国传统诗词形式逐一描写了六条世界遗产运河和中国大运河的36个沿岸城市和58个运河世界遗产点,可谓“一卷在手,风光满眼”。

座谈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周文彰这本《诗咏运河》,是由一个作者系统构思创作形成系列作品,且均遵循中国传统诗词格律,历史上似未有过;再者,它也是由作者本人赋予每一首诗词以中国特有的书法艺术形式,更属难得。

“在岸边看大运河,是我少年时的大乐趣。”周文彰生于扬州宝应。“我家在大运河畔,最爱看运河船来船往,尤其夏天傍晚,夕阳西下,船上人家随手舀起一桶桶大运河的水冲凉、洗船板,看着都觉得爽快舒服。“此后,岸上少年周文彰半生在外,2017年被设在家乡扬州的WCCO(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聘为顾问,“我是古体诗爱好者,所以就想以中国传统诗词的形式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做点事。”金秋九月,扬州即将连续14年迎来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周文彰的这本诗集也终于在开幕前成稿付印,可谓“人短河长休苦叹,发光尽热正逢时。”

也正是在这本诗集的孜孜创作中,周文彰对运河城市和运河文化都有了更深更细的了解和理解。“河上千帆昼夜扬”的昔日繁华,“漕船西下,雪帆铺满红霞”的舒朗开阔,一人一事,一地一物,宏大叙事的底色上描尽风物人情。

毋庸置疑,每一条运河展示的都是人类的水利智慧。“两水相连梦亦稀,高差天壤道难支。”说的是比利时的中央运河。中央运河长度才20公里左右,但沟通了斯凯德尔河与默兹河两大水系。然而当年两条河流的落差最大96米,1879年,比利时政府采纳英国工程师艾德文·克拉克用船梯替代船闸的设计方案,在一段7公里的河道上设计四座吊桥(船梯),每座船梯将船抬高17米的高程。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它:四座液压船舶吊桥是工业时代终极水平的杰作。

世界遗产委员会对中国京杭大运河的评价则是:“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也是工业革命前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土木工程项目。东方文明在水利技术和管理能力方面的杰出成就在运河沿岸也是随处可见。”

“长河浊浪黄沙,石涵双闸钉茬,薄雾朝阳盛夏。漕船西下,雪帆铺满红霞。”写的是淮安市淮阴区双金闸,是江苏省第一个使用水泥作为胶结材料的工程。“水脊口,安枢纽,坝拦汶水济河斗。闸群串玉珠,奇如仙人扣。仙人扣,百舸平流走。”这首朗朗上口的《一叶落•汶上南旺枢纽》说的是整条大运河中地势最高的一段——山东济宁段,人称“水脊”,如何让水往高处流?明代工部尚书宋礼接受百姓白英的建议,于明永乐九年(1411)修建南旺分水枢纽,枢纽利用7个梯级船闸逐级提水,保障了大运河500年间的畅通无阻。南旺工程被水利家认为可以与都江堰相媲美。当地老百姓特意修建龙王庙,据说供奉的就是宋礼和白英。

诗集在热情歌颂人民智慧和勇气的同时,一种由衷的悲悯始终隐藏在字里行间。在对运河遗迹的挖掘和文化的剖析中,“我感受最深的是劳苦大众的辛酸和艰苦,大运河精神内涵里我们谈得更多的是繁荣,是和谐,是融合,但不应该忘记悲悯。”周文彰说。“千舟北上止通州,异宝奇珍聚码头”,通州是京杭大运河北端终点,南方运来的物资在通州卸下,再通过陆路运到大都城,费尽周折,“车马穿梭声鼎沸,皇家一饭万人愁。”后水利专家郭守敬诏修建通惠河,才使漕船直抵积水潭(什刹海)。所以,积水潭在元代成为大运河的终端码头。

“积粮防战防灾。拽纤船往船来。三仓窖深体大,几多血汗填埋?”粮仓是运河文化、漕运文化、仓储文化的实物见证,也堆满了历代老百姓的辛劳和血汗。其中黎阳仓建于隋文帝时期并沿用至北宋。按已探明的84个仓窖容积计算,总储量约3360万斤,可供8万人吃1年。

纤夫纤道是诗集出现频次很高的意象,“纤道蜿蜒九里长,泥夯石砌若金汤。岁深足迹万千行。”这首《浣溪沙》写的是苏州吴江古纤道。此为江南运河目前仅存的一条古纤道。“背似弓倾身欲倒,汗如雨落土成浆。皇宫谁惜碗中粮?”2013年吴江区政府组织对纤道进行了重新修缮,敦促后人不要忘记昔日纤夫的号子声和他们在运河边上的辛酸和苦难。

周文彰在诗集里“塞了一个私货”,就是家乡宝应。虽然是诗集中唯一一个不是地级市的沿河城市,但对于喝大运河水、玩大运河水长大的他,少年时代存在脑海里关于大运河的记忆都来自家乡。“首尾相连一只龙,不忙不急倍从容。船帮近水心头颤,愧作杞人十几冬。”在岸边看河面上南来北往的船队,满船货物压得不见船舷的提心吊胆,在河堤公路上和小伙伴们追着汽车闻汽油味的快乐,都是周文彰一辈子忘不掉的运河记忆。扬州文化学者韦明骅评价诗集:“只有在运河边上生活过的人,才有这样沉甸甸的乡情。”

周文彰对这些年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成果不吝赞美。他认为如果没有运河沿岸城市这些年不懈的努力,很多大运河的奇迹都可能被尘封甚或毁灭。

“却不知、一闸岁迢迢。用砖皆出明窑。”这句说的是宝应刘堡减水闸,该闸始建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2011年9月水利部门整治运河码头时才被发现。刘堡减水闸反映了明代大运河的水利工程技术已达较高水平。位于浙江余杭塘栖镇的广济桥,是古运河上仅存的一座薄墩联拱七孔实腹拱桥,近几十年来,船舶撞桥事件反复发生,桥是“保”还是“拆”也成了紧迫问题。最终浙江省政府为保护这座珍贵古桥改变了航道。“中国大运河的开凿及其航运的兴起,带动了沿岸大批城市的兴起和繁荣;这些城市都是中国城市中耀眼的明星,现在又成为利用和维护大运河的中坚力量。”正如《诗咏运河》之《京杭大运河》诗句:羡煞牛郎常俯瞰,银河哪比运河乡。

交汇点记者汪滢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