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强则中国强,中国青少年不仅要“文明其精神”,也要“野蛮其体魄”。 2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再一次关切青少年体质健康,提出“让孩子们跑起来”。
本报记者连日来走访省内中小学和教育、体育部门了解到,打破当前校园体育发展的瓶颈,让青少年养成热爱运动的习惯,通过“以体育人”实现全面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重升学轻运动,青少年依然缺乏体育锻炼
“总书记对青少年体育教育的关注,贯穿了整场座谈会。”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作为江苏教育工作者代表,赴京参加了此次座谈会。他表示,对于加强青少年的体育锻炼,不能片面认为搞好体育还是为了服务学习。享受体育本身的乐趣,是放在第一位的,尤其是中小学体育教育,不需以运动技能“高水准”要求学生,而要注重引导学生发现、享受体育乐趣,并为他们树立起可伴随一生的体育习惯。
“‘让孩子们跑起来’的要求,是生命至上、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应有之义,也是学校体育课程教育的核心所在。”江苏省阜宁中学校长周为仲说,当前,体育老师普遍存在师范专业缺口较大、年龄偏大等现实问题。今年以来,疫情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开展大型体育活动,运动习惯又尚未在家庭中广泛树立起来,不少学生的“运动热”在此期间有所“降温”。
“谈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这是中小学青少年体育锻炼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江苏省淮阴中学校长皇甫立同认为,重升学考试轻体育锻炼的心态依然存在,由于体育科目并没有以分数的形式纳入高考评价体系,部分学校和家长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相较于文化课程仍然不够。此外,有的学校体育设施不足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加上师资缺乏、场地狭小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体育工作的高效发展和学生体育锻炼的高质量完成。
“一个30分钟左右的开学典礼,竟然有十几个学生无法坚持下去,被教师搀扶着离开会场坐下休息。”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党委书记舒智龙指出,不少学生缺乏锻炼、体质较弱,很多男生引体向上做不了几个,班里近视眼同学的比例居高不下。
拓展体育教育“宽度”,发掘“运动可能性”
克服“场地设施少”的短板,省内不少位于城区的中小学,在有限的运动场地内发掘各种“运动可能性”,做出了形式多样的探索。
校园面积有限,运动场甚至远离教学区,南京市二十九中初中部却成为一所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南京市二十九中初中部校长胡松表示,学校因地制宜地开展“校园足球”项目,巧妙利用山形地势特点,让孩子们借助上下山的台阶进行力量、耐力、柔韧性和速度训练,充分锻炼学生身体素质,同时以3人制足球班级联赛缓解场地之困,用实践证明“非标准足球场”的校园里,足球运动也可以蓬勃开展。
对于打通人才成长通道,南京市第九中学体育教师胡永银深有感触。“在刚结束不久的耐克中国高中篮球联赛男子组比赛中,学校斩获季军。一方面,我们注重培养职业篮球人才,让有天赋、有意愿从事职业篮球的孩子,可以从校园中走上职业道路。另一方面,也通过每年10项小型运动竞赛,帮助更多孩子找到自己的体育兴趣点,并形成终身受益的锻炼习惯。”
结合学校场地特点,积极开发体育校本课程,孩子们在空间有限的校园依然可以“跑”得起来,“跑”得尽兴。皇甫立同表示,从2004年起,淮阴中学率先实施体育课选项教学,啦啦操、有氧搏击、华尔兹、瑜伽、形体等多个项目可供学生选择。学校还根据教师特长,广泛开设舞龙、花样跳绳、舞蹈、形体广播操等校本课程,编写校本教材,丰富和完善体育课程体系,促进学生体育特长的发展。
校园体育教育,不一定局限在校园。近年来,南京市拉萨路小学摸索出“让每位学生跑起来”的体育大课堂概念。副校长吴芸介绍,借助江苏省校本课程一等奖《晓啦慧运动》教材,学校把体育课堂“搬”到玄武湖、中山陵,让孩子和家长一起,用徒步、跑酷、骑车、轮滑、登山等不同方式“跑起来”,享受运动的乐趣,将体育文化的种子、健康运动的气息散播到每一个家庭。
课内外持续发力,保障体育锻炼时间
把体育锻炼的时间充分留给孩子们,青少年才能够跑得更好、更远。我省在全国率先提出小学阶段每天1节体育课,中学阶段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安排1节课外体育活动,每天大课间体育活动确保10分钟中等以上运动强度的练习时间。
从今年起,我省高三学生要进行体育学业水平测试,合格的学生才有资格参加高考。近年来,省内各地中考也陆续上调体育考试总分。“要改革教育评价体系,减轻学生重复机械的课业负担,发挥考试指挥棒的导向作用。”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宗平认为,考试不是最终目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形成自主锻炼的习惯,“全社会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认识到体育好、跑得快、跑得远,也是一种能力。”
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处长张鲤鲤说,我省不断加大学校体育经费投入,建立健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与干预体系,以学生体质健康提升行动纳入省委省政府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专项行动为契机,“2017年起,我省在全国率先实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报告书制度,推进中小学生体检和近视等健康数据归档纳入管理,并提供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个人运动和健康干预处方。”
青少年体育锻炼不仅在课内,更在课外。今年6月,省政府办公厅发布《江苏省贯彻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实施方案》中,也明确提出要大力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省体育局青少年体育处处长刘斌说,去年共遴选92名教练员进入南京市65所中小学,开展体育课后服务试点工作,今年将向全省推广。
“按照学校体育工作‘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建设,目前全省已经创建遴选了30所体育特色高校、496所体育特色中小学校和196所体育特色幼儿园。”刘斌表示,下一步将出台更多适合江苏青少年体育发展特点的具体措施,积极推动青少年开展体育运动、促进体质提升。
本报记者 王 拓 王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