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为乐(6人/组)
顾宗美,女,1973年3月生,南京市雨花台区和家居养老服务中心社工。
2010年,顾宗美走上了公益之路,积极参与社区各类公益活动,义务帮忙照顾两位残疾邻居的生活,十年如一日。2016年4月,她牵头组织成立“古雄社区助老服务队”,每周上门为社区近30位高龄独居老人提供关爱服务。2017年,她组织社区党员和志愿者代表成立 “古雄社区民事调解小组”,一年内成功化解16组家庭化解矛盾。2018年,她主动在社区内新住宅小区牵头成立“联富力祥志愿服务队”,发展志愿者50人,提供照顾孤寡老人、维护小区环境卫生、开展文化演出等志愿服务。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她第一时间递交请愿书,每天在辖区内巡逻排查、宣传防疫知识、帮助困难群众解决问题,奔走在防控第一线。
(十年如一日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热心社工)
张凯,男,1961年7月生,苏州市相城区二级调研员。
张凯是一名退役军人,曾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英勇作战,荣立集体、个人二等战功,战斗中因伤致残。30多年来,张凯恪守承诺,竭尽所能照顾困难战友及其家属,并发起成立“相城区困难参战退役老兵帮扶基金”,在他的带动下和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帮助下,基金捐赠额已达到90多万元。他先后资助优抚对象困难家庭学生5名、困难战友11人、困难家属3人,帮助解决生活困难80多起。
(替战友尽孝30年发起成立基金守护忠义的退伍老兵)
朱立凤,女,1950年8月生,原常州凤凰楼大酒家董事长。
1996年朱立凤随中国摄协采风团偶然来到新疆伊犁特克斯河畔格登山下松拜边防连因此与官兵结缘,从此坚持23年边关拥军,她先后17次远赴新疆边防哨卡慰问。23年来,朱立凤共给松拜边防连官兵写了近千封充满浓浓母爱的书信。她还用自己有限的资金,为边防连队设立“朱妈妈成才奖励基金”,对立功、上军校、提干的官兵给予奖励。官兵们转业退伍后,她的企业先后安置了近20名复员退伍的“兵儿子”。
(23年17次探访新疆边防连的兵妈妈)
唐粉英,女,1937年8月生,泰州医药高新区野徐镇唐家社区居民。
64年前,时任唐家村妇女主任年仅20岁的唐粉英不顾亲友的劝阻,将与她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6岁孤儿朱小登领回家照顾。朱小登患有智力残疾,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唐粉英几十年如一日照顾他的生活起居,经常奔走十几公里寻找走失的朱小登。如今朱小登70岁了,唐粉英也已83岁高龄,身体大不如前,但是她拒绝了与亲儿子搬到城里共享天伦,仍然留在老家无微不至地照顾朱小登,用真情守护智障养子64年,诠释“阿姨妈妈”的伟大。
(64年倾情养育智残孤儿的“阿姨妈妈”)
蒋政,男,1979年11月生,南通海关驻海门办事处监管科副科长。
2009年蒋政自从作战部队交流回地方工作,偶然看到了中央电视台关于爱心人士关心帮助西部贫困儿童的报道,他立即联系节目组,与2名贫困小学生建立了一对一的资助关系,这一资助就是10年,直到孩子读完初中陆续参加工作。从此,不管他工作多忙,始终心系那些少数民族贫困学生,工作忙走不开,他就委托妻子行程数千里赴甘肃,代他实地走访了解部分受助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至今已资助30多人、款物总额超过10万元,近年来,有近10名爱心人士在他的影响下加入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行列。
(10年捐助30余名少数民族贫困学生的退伍军人)
丁汉成,男,1963年8月生,国网新沂市供电公司邵店供电所运维工。
丁汉成负责许墩村供电服务20多年,除了保障群众日常用电安全,还会主动上门为辖区里的孤寡老人服务,自掏腰包为贫困家庭垫付电费。作为贫困村,许墩村除了几条主要道路,大部分小路都没有安装路灯,2009年,村里就因为夜晚小路黑暗而引发了一起交通事故,为此丁汉成下定决心为村里的小路安装路灯。十年间,他自掏腰包先后花费8万多元,给村里安装了30余盏路灯,为村民照亮了回家的路。他还每月拿出10%的工资作为村里路灯的维修保养和电费支出费用。他说,我就是想为大家做点事,只要我有钱,路灯还要继续装下去。
(自掏腰包为乡村道路安装路灯的供电工人)
见义勇为(5人/组)
张奇敏,男,1960年6月生。原为常州公交集团维修分公司礼河车间料件保管员。
2020年5月31日晚上,张奇敏途经常州市天宁区龙青路文成桥时,突然听到附近有人呼喊救命,听到求救声后他来不及多想,立马跑到河边查看情况。运河水深,驳岸高陡,张奇敏发现落水者口鼻以下浸泡在水里,由于溺水时间较长已神志不清,情况十分危急,正当大家束手无策时,张奇敏脱掉外衣外裤直接跳入了离岸2米多远的运河中,奋力托起落水者游向河岸,在岸边群众帮助下成功救起落水者,而他自己的胸部、脚部多处被运河中杂物和石块划伤。
(退休前夕勇救落水者的保管员大伯)
采永桂,男,1977年3月生,镇江市润州区环境卫生管理所清洁六队环卫工人。
2020年9月15日下午,镇江新区丁卯街道六普居民小区11栋3楼的窗外,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半身挂在晾衣架上,身体摇摇欲坠。正当小区居民焦急地商量着营救对策时,在家中休息的采永桂闻讯而来,看到老人命悬一线,情况紧急,他没有多想,飞快地从楼底顺着阳台水管徒手往上攀爬,成功进入老人家中,将其救下。
(徒手攀爬三楼营救八旬老太的环卫工人)
刘晓峰,男,1985年2月生,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综合行政执法局队员。
2020年3月8日上午,刘晓峰在巡查时路遇下田干活的村民陈大妈不慎被芦柴杆戳中,颈动脉流血不止,刘晓峰见状毫不犹豫将陈大妈送至村医务室进行急救,并拨打120等待救援,由于抢救及时,陈大妈保住了性命。刘晓峰却默默离开现场,直至半年后被陈大妈认出这位做了好事不留名的小伙。
(路遇受伤村民紧急送治不留姓名的好青年)
颜清,女,2000年6月生,宿迁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大二学生。
2020年8月27日下午,六旬老人夏金江在建湖县城双湖东路与南京路交汇处的大泊沟河边钓鱼时,突遭暴雨,不慎滑入河中。危急时分,颜清恰巧路过此处,听见呼救声,她来不及多想,纵身跃入深达数米的河流,迅速游到落水老人身边,一把抓住老人的后衣领,使出浑身力气将老人拖上岸,救人后,她未留姓名就悄然离开。事后,老人登门感谢,她又婉拒了老人的万元酬谢金。
(暴雨中跃入河流救出六旬老人的“零零后”女孩)
郭珍成,男,2004年8月生,徐浩,男,2004年2月生,两人均为宿迁市沭阳县正德中学学生。
2020年9月10日晚上,沭阳县一名骑电瓶车女子不慎连人带车冲进了城区圩东河里,由于摔伤加之水流湍急,女子很快就被冲到了河中央。危急时刻,正德中学高二学生郭珍成、徐浩放学路过,两人立马展开手拉手救援。郭珍成一边趟着河水寻找落脚点,一边靠近落水者,从身后拽住落水女子;徐浩一手拽着郭珍成,一手拉着岸边电线杆上的一根铁丝,并同时在斜坡上呼救。两人共同努力五六分钟后,将落水者顺利救上岸、送上救护车,就默默地离开回到家中。直到第二天,派出所找到学校点名表扬两位学生,他们的英勇事迹才被众人所知。
(黑夜中联手智救落水者的两位高中生)
诚实守信(2人)
姜洪,男,1971年6月出生,盐城市恒源保安有限公司保安。
2020年8月30日上午6时许,姜洪在市区文港路与育才路交界处的一家早餐店门前捡到一只黑色公文包,他赶紧向周边连声呼喊“谁的包”,但无人回应。他打开公文包,发现包里除了成沓的现金外,还有价值上千万元的合同原件及十几张银行卡等重要物品。“不是自己的钱,再多也不能拿。”姜洪没有动心,果断选择报警。后经民警清点,发现包中有现金9万元。失主宦先生拿到丢失的财物后,激动地拿出3万元答谢,被他婉言谢绝。
(巨额财物面前不动心的信义保安)
陶文亮,男,1947年11月生,连云港市连云区连云街道庙岭社区居民。
陶文亮为了履行让26名工人不下岗的承诺,没有选择买断工人们的工龄,而是带着26名员工开展生产自救。18年来,即使面临工厂连年亏损,他毅然履行承诺,想方设法通过银行贷款或者亲友借款,维持工厂正常生产经营,为员工发放工资;2010年工厂停产,依旧为工人购买“五险一金”,依旧不忘为退休的工人包一个“退休红包”;直到2018年最后一名员工退休。
(企业破产后坚持18年为员工购买保险的诚信老板)
敬业奉献(9人)
韩秀忠,男,1946年9月生,原南京市双闸街道金胜村村主任。
韩秀忠不仅仅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免费电工、长江禁捕退捕志愿者、防疫志愿者,更是南京大胜关段消息旗的“守护者”,在1998年、2016年、2020年等多次防汛抗洪抢险工作中做出重要贡献。今年7月,大胜关1号险工段水位已超过历史最高警戒线,韩秀忠开始24小时日夜守护这段最险的江段。为“预报”这处长江深槽可能因溃塌引发紧贴着的堤坝发生险情,连续两个多月时间,他每天冒着生命危险将红旗插在江面上。被央视点赞以来,很多人知道了这位老人今年冒险防汛的英雄事迹,但他说:“党员就应该在群众需要的时候站出来,这些旗我插了32年,只要还能走动,我就要把‘消息旗’一直插下去。”
(32年守护最险江堤“消息旗”的七旬党员)
林亚萍,女,1983年8月生,苏州御亭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林亚萍2008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一心扎根农业,克服重重困难,创新种植方法,实现从蔬菜基地技术员到草莓种植能手,再到农产园“领头人”的转变。她还开设课程,无偿分享创业经验,带动一批大学生投身农业现代化,用智慧和汗水助力乡村振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她带头推出平价蔬菜全城配送稳定物价,每周两次为驰援武汉的20多名医护人员家庭配送新鲜农产品。
(扎根农田十余年、投身乡村振兴的硕士“农民”)
费建兴,1954年10月生,无锡市梁溪区广益街道丁村社区人民调解员。
费建兴曾是无锡市梁溪区广益街道丁村社区调委会主任,从事基层调解工作30多年,用“法、理、情”解决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99%以上,曾获“全国调解能手”称号,被老百姓称为里弄判官。2014年费建兴退休后,为了发挥余热应邀来到当地派出所开设的人民调解工作室,于2016年5月挂牌成立“费建兴调解工作室”,通过公安与民调的“公调对接”机制,共“消化”矛盾纠纷2800余起,释放警力1400余人次。今年,他又担任起所属社区网格的调解员,通过建立“派出所+社居委+调解员”三方联动工作机制,形成“大调解”工作格局,维护社会的和谐与安宁。
(真心化难题巧断纠纷案的“里弄判官”)
王晓芳,女,1985年5月生,镇江市公安局新区分局丁卯派出所社区民警。
王晓芳扎根社区,心系群众,成立“晓芳巾帼服务队”,建立“爱心妈妈团队”和“新疆人之家”,她利用懂维语、讲维语的优势,发挥纽带作用,拉近警民关系。她以女性独有的细致、耐心开展关爱妇女儿童公益活动。先后为15名辖区疆藉学童解决了就学问题,开展帮扶活动23场次,走访少数民族群众72次,解决少数民族家庭困难40余件。
(搭建起“汉维”连心桥的85后警花)
白国龙,男,1971年7月生,泰兴市信访局科员。
2008年,白国龙因意外事故导致高位截瘫。突发的意外没有消减他工作的干劲儿,申请到窗口接访。在信访维稳工作岗位上,白国龙创立了“五心”工作法,深化信息预警制度,着力推动建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和分层过滤体系,形成“接待调处回督”工作闭环。他在局设立“白国龙亲民工作室”,在乡镇(街道)设立联接联调工作站、村(居)建立接访驿站,与基层干部、中心户长、社会管理网格员共同搭建起沟通、交流、商谈的平台,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坐在轮椅上为群众解难事、化心结的信访干部)
顾京君,男,1985年6月生,南通振康机械有限公司技术部部长。
顾京君带领团队潜心研究,攻破国家“863”计划工业机器人关键零部件RV减速机的核心技术难关,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打破了日本对这一技术的长期垄断,为工业机器人国产化做出了积极贡献。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他带领团队为南通10余家企业进行了“机器人换人”的生产装备升级,提高了应用企业自动化率,缓解了企业“用工荒”问题。
(打破国外工业机器人技术垄断的青年专家)
王晓鹏,男,1972年2月生,盱眙县农业农村局水产技术指导站站长。
2015年,王晓鹏动员村委会成立“树龙稻虾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挨家挨户宣传发动全村农户集中发展虾稻共生产业。经过三年努力,村里家家户户都养殖龙虾,村民年人均收入提高了11600元,实现了全村脱贫。王晓鹏通过引导、培训、推广虾稻共生模式 ,三年脱贫的“时集模式”成为乡村振兴的成功典范,(全县)虾稻共生农田从起初0.6万亩发展到如今的66.5万亩。
(带动全村脱贫的水产技术专家)
王维超,男,1966年1月生,宿迁市洋河新区洋河镇仓集初级中学教师。
王维超扎根乡镇中学36年,每天从家往返仓集中学就要50公里,工作中从不因家事或私事影响和耽误学生一节课。他特别关心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单亲家庭学生,得知已经毕业的学生身患重病,他就送去钱和慰问品,悄悄探望。每当贫困家庭的孩子冒出辍学打工想法时,他都会及时家访劝说学生完成义务教育。王维超用执着和坚守,彰显了乡村教师平凡而伟大的力量。
(坚守乡村教育36年的中学教师)
骆婷,女,1977年3月生,徐州市鼓楼区牌楼街道鼓楼花园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17年来,骆婷始终坚持把群众感情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全过程,她带领社区党员和群众让昔日“老、旧、散、弃”的社区焕发新的活力。对于社区留守儿童、高龄老人、失独家庭等特殊群体,打造三大公益服务平台,累计服务群众3000余人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面对丈夫不幸遭遇车祸离世,骆婷顶住悲痛,带领社区团队昼夜奋战在抗疫一线,为5244名居民守住了家园和阵地。骆婷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一心为民奋战抗疫一线的社区书记)
孝老爱亲(5人)
许丽华,女,1964年5月生,无锡惠山区长安街道堰新社区麻歧村村民。
2003年许丽华前夫因肺癌去世,留下稚子和年迈体弱的公婆,生活的重担一下子落在她一个人身上。2005年许丽华带前公婆和稚子改嫁,改嫁15年来,她始终把前公婆和现公婆四位老人当自己的亲生父母,四位老人先后因病卧床,生活不能自理,许丽华不厌其烦地为他们洗漱、喂饭、吃药、康复训练,没有一句怨言。三位老人在她的照顾下安祥辞世,如今只有前公公尚健在,许丽华更是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老人身上,照顾他安度晚年。
(15年精心照顾四位公婆的孝心媳妇)
施紫玉,女,1954年10月生,常州市金属公司退休职工。
施紫玉照顾公婆20年,关爱老人,以顺为先,二十年婆媳相处和谐。她常陪老人一起看书、唱歌,带婆婆游览祖国大好河山,无微不至地照顾摔跤骨折的婆婆直至痊愈。施紫玉的婆婆今年已是101岁的高龄,但她依旧会穿针引线,花白的头发梳理得一丝不乱,几乎每天都出门锻炼身体,打太极拳,已成为社区里一道风景线。施紫玉把101岁婆婆的人生经历整理成文,把“孝老爱亲”好家风传承给子孙。
(照顾百岁婆婆传承优良家风的好儿媳)
肖庆林,男,1962年12月生,扬州市广陵区曲江街道古运社区居民。
九年前,肖庆林的母亲王秀英突发脑中风,失去生活自理能力。他拒绝了别人让母亲轮流住在三个儿子家的提议,将母亲留在自己家中,悉心照顾母亲的日常生活并理解包容她生病后的坏脾气。即使母亲将大便、小便弄在身上、床上,他不嫌苦、不怕脏,为母亲清洗干净。肖庆林用孝心和实际行动发扬了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
(悉心照料中风老母的床前孝子)
伍建清,女,1970年3月生,江苏银行淮安健康东路支行员工。
25年前伍建清的哥哥遭遇车祸瘫痪在床,身材瘦弱的她便独自承担起照顾哥哥的重担。25年以来,她将工作之余的所有时间全都给了哥哥,为哥哥的翻身、擦拭、喂饭、按摩……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此外她还承担着照顾家里老人的重担。她没有被苦难所压垮,而是将背影留给苦难,将笑容交给阳光,为瘫痪的哥哥撑起了一片蓝天,坚守着自己的承诺:照顾哥哥一辈子。
(25年为瘫痪哥哥撑起一片天的好妹妹)
于芹,女,1984年12月生,灌云县伊山镇新华村十组农民。
于芹结婚第四年,丈夫意外摔成植物人,年仅26岁的于芹肚子里还怀着四个月大的孩子,她不顾父母亲友的劝说,始终不离不弃。高额的治疗费导致家里一贫如洗,从此她起早贪黑,照顾一家老小。10年来,每天光给丈夫喂三顿饭就要四五个小时,还要不停给丈夫按摩。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将来有一天丈夫能开口对自己说句话,那所有付出都值得了。
(十多年守护“植物人”丈夫的好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