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常州市区向北,经过星港大桥,就来到了钟楼区邹区镇安基村。眼前是干净整洁的生态廊道、大方别致的统一村居、古朴厚重的百年银杏,几乎无处不在的“灯”文化和“运河”文化诉说着这个村庄的悠久历史与现代文明。
安基村所属的邹区镇是全国著名的“灯具之乡”,该村位于古运河、新运河、德胜河三河交会处,紧挨着常州市区。历史文化悠久、地理位置优越,但因为交通不便、产业单一,安基村多年来经济薄弱、基础设施落后。村民于小峰说,过去村里整个环境就是脏、乱、差。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而安基村的土地规划用于农业,如何寻找出路?“要提高亩均收入,就必须突破常规种田。”安基村党总支书记蔡宇峰说。2003年,村里部分村民将土地租给种植大户,每年每亩地可获得200元租金。2018年,安基村被列为常州市第二批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土地需要重新统一规划,村“两委”动员村民流转土地。“一开始村民质疑声比较大,觉得眼下日子过得好好的,担心土地流转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于是,“党员先行”成为实实在在的行动。村民对土地流转有疑虑,村里的党员就率先流转自家土地、作出示范;村干部挨家挨户,跟村民讲解美丽乡村建设对于改善民生福祉的重要性。渐渐地,不少人来到安基村投资兴业,村里的土地租金由之前每亩200元涨到1000元,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主动流转土地,加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
土地问题解决了,乡村空间如何美丽起来?首先要改变村居破旧面貌。正值此时,镇里创新出台政策助力翻建村居,同意村民在原宅基地上以自拆自建的方式和施工单位签订造房合同,按照统一风格建造,给予每户每平方米近800元的建房资金补贴。同时,安基村“两委”将村民闲置的房屋统一出租,交由第三方运营公司进行商业开发,在给村民带来租金收益的同时,也创造了“家门口就业”机会。
“以前那房子又破又旧,连墙皮都没有,一到雨天就是‘外面下大雨、家里下小雨’。”于小峰说起老房子时连连摇头,如今,他翻建新居后将闲置的房子租出去,不仅自家住上新房子,每年还能拿到5万元租金。“以前村里人没事做的时候只能在家闲着,现在可以到小菜园里种菜、摘菜,或者到‘那个码头’一条街做帮工,一天也能有近百元收入。”
依托于美丽乡村建设相关政策扶持,村里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人居环境焕然一新。1.3公里的新运河生态廊道安基村段、玉兰主题公园、银杏大道、生态湿地公园……让人身心愉悦。在乡村文化方面,依托邹区镇是全国“灯具之乡”和村子靠近运河的优势,安基村围绕“灯”文化和“运河”文化做文章,村道上、花丛中、夜市里,布设了各式各样的灯盏,村里还建成展示“灯”历史的“千寻”灯博馆,村口的“安基村”标志则由运河曲线与灯造型构成。“走在运河边的透水混凝土发光路上,地面镶嵌荧光颗粒,夜间经过时感觉就像满天星光。”一批批游客在村里解说员的引导下,感受这座城市近郊美丽乡村的独特风韵。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一度打乱了工作计划,要让安基村美丽乡村如期开园,当年3月就必须复工复产,但工人们都已回到各自家乡、因疫情无法返回。邹区镇党委为此设专班,成立安基村美丽乡村建设指挥部临时党支部,一大批党员冲上一线,前往全国各地把工人接了回来……去年6月6日晚,伴随着绚烂的烟花、3D全息灯光秀、壮观的水幕表演,安基村美丽乡村如期开园。就在这个月,常州市钟楼区委授予安基村美丽乡村建设指挥部临时党支部“特别贡献奖”。
在村“两委”带领下,安基村发挥地理区位优势、环境优势和人文优势,以建设美丽乡村为抓手,以星港大道开通为契机,不断发展新时代乡村文旅,在改善自身的同时获得绿色收益,成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乡村振兴样板,完成从城市边缘“被遗忘的角落”到“城市后花园”的精彩蝶变。“今年‘五一’期间,安基村游客接待量达到2万人左右,收入近百万元。我们的明天一定会更好!”蔡宇峰充满信心地说。
本报记者 徐睿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