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信不立”,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和江苏省道德模范候选人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朴实无华,用一生守护自己的信念,恪守诚信的初心,真可谓诚实种子埋心间,守信处处开枝叶。
诚信是企业之本,更是持续发展的精神之基。江苏仁禾中衡咨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梁泽泉在企业创办伊始,就给员工定下“假账坚决不做、不诚信的事坚决不做”的铁律。2003年集团刚起步,某商业银行不符合规定程序却要出具报告,某企业出高价要他提高资产评估值,均被他拒绝,“不诚信的事给多少钱都不能做。”
“仁禾中衡春蕾班”捐资助学(右为梁泽泉)
2010年,他带领企业推行“三三承诺”,即员工向部门承诺、部门向集团承诺、集团向社会承诺,确保执业质量、服务态度、职业道德。创业成功后,梁泽泉积极反哺家乡和社会,先后在盐城设立“仁禾奖学金”“仁禾中衡春蕾班”,以企业名义捐助资金达1300万余元,个人捐赠款物500多万元,受益群众达2万人次。
“绿化愚公”郭中良
企业守信,是守护一份责任、一份承诺。2002年,启东市南阳中学退休教师郭中良被查出患有结肠癌,不得不提前退休。当时,他已开始资助4位湖南的贫困生,他思量“就凭自己那点退休金,资助贫困生的事恐怕做不长。”考虑再三,他决定回到乡村,创业种树。2003年春天,郭中良流转了一百亩土地建设苗圃。多年来,郭中良硬是凭借过硬的苗木质量,建立起“零差错”“零异议”“零投诉”的“三零”口碑。19年里,他没向乡亲打过一张白条,从不拖欠园艺工人劳务费,建成15个、总面积达3800余亩的鸡爪槭繁育基地,帮助乡亲脱贫致富,被村民们称为“绿化愚公”。即使后来癌症复发,哪怕负债,他也没有放弃过对贫困生曾经的承诺。目前,郭中良已资助全国各地贫困学子30多人。
“警察爸爸”陆旭东
“用每天的坚守呵护每个孩子的安全”,这是常州市公安局金坛分局交通警察大队4中队指导员陆旭东许下的庄严承诺。2008年,大队把城区最堵路段——华罗庚实验学校门口的执勤任务放到了他的肩上。14年来,他每天6:20到岗,无论酷暑严寒,在学校门口不断地开车门、牵小朋友的手下车、关车门、撑雨伞、送小朋友进校门,同样的动作每天要重复近500次,来回奔走10公里,累计护学20余万次,护学路程30000公里的他,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警察爸爸”。2012年6月,“陆旭东护学岗”成为全省首个以个人命名的护学岗,拆除校门口隔离绿化带和花台、增设缓冲区和临时停靠点、“一校一策”方案……这里不仅是新警入职锻炼的前哨,更是江苏省多渠道交互式交通安全教育基地。
叶海涛给孩子们辅导
盱眙县淮河镇明祖陵村的叶海涛从小怀着教师梦,却在考上淮安师范后不幸患上强直性脊柱炎,不得不中途退学回家,瘫痪在床。一次偶然机会,村里的老人带着孙子向叶海涛请教功课,让他用另一种方式圆了教师梦,重新振作起他对生活的信心。1999年,他创办了爱心教室,义务给农村留守儿童辅导功课,“只要我的身体允许,我就会一直免费为孩子们辅导!”即使双下肢关节僵直,没有办法笔直地坐着,他躺在病床上,坚持侧着身子用小黑板给孩子们讲课。22年来,叶海涛躺在10平方米的小屋里,义务辅导500多名留守儿童,学生中有30多人考上了大学。他用自己微薄的力量,点亮了留守儿童的升学之路。
鸳楼革命烈士陵园义务管理员张捍华
曾经你们守护我,现在我来守护你们。1941年冬,八路军黄河支队特务连在张堤口村与日寇激战十几个小时,最终只有48人突围,其余72人全部壮烈牺牲。当时13岁的沛县鹿楼镇高彭庄村村民张捍华,目睹了这惨烈的战斗场面。在埋葬牺牲战士时,他曾流着眼泪说:“叔叔们,安息吧,我会常来看你们。”1967年,烈士们的遗骨被迁入鸳楼革命烈士陵园。1995年,67岁的张捍华得知鸳楼乡(现鹿楼镇)党委招聘一名烈士陵园义务管理员,他主动请缨担当,坚持26年,守护这里的一草一木。
鸳楼革命烈士陵园是徐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张捍华主动承担起讲述烈士们英勇事迹的任务。他还坚持定期到各镇的中小学校去作革命传统教育报告,孩子们都爱听张爷爷讲革命故事,他总是说,“能为用鲜血换取我们今天幸福生活的先烈们做些事情,我心里觉得踏实。”
李爱云在向学生们讲述刘老庄八十二烈士的英雄事迹
1943年新四军刘老庄一战,指导员李云鹏和战友共82位勇士全部壮烈牺牲。李云鹏正是淮安市淮阴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退休职工李爱云未曾谋面的大哥。1967年,李爱云随父母第一次来到刘老庄,看到成千上万的父老乡亲手捧白花祭扫82烈士,让她下定决心陪大哥和战友们一辈子。1969年,21岁的李爱云插队落户到淮阴县刘老庄大队,她拒绝了特招参军、推荐复旦大学读书、安排回乡工作,扎根在了淮阴这片土地上。
1976年起,李爱云坚持向中小学生、解放军和干部群众义务宣讲刘老庄八十二烈士的英雄事迹。45年来,她把红色宣讲视为职责使命,累计开展义务宣讲2000余场,覆盖受众16.8万人次。先后被20多家单位聘为校外辅导员,连续10年为高一新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连续18年为入伍新兵作国防教育报告。今年73岁的她,仍然在党史学习教育一线忙碌着。她常说:“以后我讲不动了,我的女儿、孙女还要接着讲。我们要将‘爱国爱民爱军’的精神永远传承下去”。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姚依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