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8月20日上午8点30分,一声令下,扬州市广陵区汶河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刁华涛打开无人机电源,操控手中的摇杆,无人机一飞冲天,盘旋在淮海路157号大院上空,小区的楼栋、道路、拐角,居民核酸检测采样排队情况,尽收眼底。
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连日来,扬州的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和社区居民当上了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的“守门人”和“服务员”,落实防控措施,创新工作方法,筑起了阻断疫情传播的牢固防线。社区稳,人心安。在这场特殊的战斗中,大家分工协作、身兼数职、互相补位,是同事、朋友,更是战友,携手将疫情防控的大网织牢、织密。
用心用情,群众才会听你的
“体温37.5摄氏度,快速报告别耽误。”“不聚会、不出门,多在家里陪家人。”8月20日,走进九龙花园社区,喇叭里传出亲切熟悉的方言,道路两侧悬挂着许多疫情防控宣传横幅,随处可见的标语,提醒居民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
九龙花园社区是封闭小区之一,现有居民1万多人,为群众建起防护墙、拉好安全线意义重大。社区党支部书记窦迪从7月28日起就驻扎在这里,“针对社区现状,我们把九龙花园分成九龙南苑、九龙北苑、尚东国际三个片区,选出片长,每栋楼设楼栋长,形成‘片长—网格员—楼栋长’三级联动。同时,大量招募社区居民就地转为志愿者,实现每栋楼都有一个召集人、一个服务者、两名志愿者。”窦迪说,社区在党员群里发布了志愿者招募信息后,几乎所有年轻党员都报了名,很多居民也在网格员的号召下积极报名。
团队有了,如何深入群众,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窦迪的回答是两个“到位”:把工作做细做到位,向老百姓解释到位,简单说,“用心用情,群众才会买账”。窦迪记得,刚开始做隔离人员转运工作的时候,有一位80多岁的独居老奶奶,多次劝说都不愿意离开家。窦迪上门后才了解到,这位老奶奶此前脊椎动过手术,必须坚持服药,而这种药需要放在冰箱中冷藏保存。窦迪第一时间联系了隔离点,得知隔离酒店没有冰箱后,他决定把家里的一台小冰箱腾出来给老奶奶带去隔离酒店使用。当冰箱搬出来的那一瞬间,老人哭了:“书记,我听你的,我现在就走!”这件事传开后,居民越来越支持社区的工作。
突如其来的疫情在打乱大家生活节奏的同时,也影响着众多居民配合防控的情绪。“这时候,更需要善于沟通的人来做工作。”在曲江街道五里庙社区,来自扬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的党员志愿者吉祥告诉记者,就地“转型”为志愿者后,他发起成立了五里庙社区网格管理组志愿团队,接棒社区原有的网格员的工作,收集民情民意,同时将信息反馈给社区,减少社区压力。
“疫情发生前,每个网格员大约对应2000名居民。在疫情发生后,封控的要求叠加居民诉求的海量增加,原有6名网格员难以正常开展工作。”吉祥告诉记者,团队成员并非管理岗位出身,“她们中有教师,有公司职员,也有在读研究生。”他特意在报名的志愿者中,筛选出善于沟通的女性作为网格管理组组员。事实证明,吉祥的选择是对的,“原本敏感的问题,处理起来平和了许多。”
吉祥告诉记者,正是通过设立网格管理组形成这样一支志愿服务力量及时顶上来,居民的诉求又多了一条反映渠道,同时社区也能了解封控时期管理工作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居民反映问题的情绪稍稍平复后,管理组开始扮演桥梁角色,一方面聆听倾诉、汇总民意,另一方面在取得越来越多居民认可的前提下,协助社区下达防控要求。”
“细”处着眼,防控网织牢织密
扬州市淮海路157号大院位于扬州市广陵区,由于较早出现确诊病例,是该区第一个封闭管理的小区。小区共有152户376人,足不出户已有3个星期。为保障居民生活,市、区级机关党员干部、志愿者、社会组织迅速拧成了一股绳,按照采购、派送、医疗保障分成了3个小分队。
20日上午11点,广陵区心阳公益负责人尹鸿飞开车拉着刚采购的一包包蔬菜到了小区门口,他是社区采购小分队成员。他和其他3名伙伴一起组织米油类、蔬菜类、鱼肉类、日用品类采购。“周边超市满足不了需求,他们就去蔬菜基地找渠道。”淮海路157号大院5幢居民余洪江对采购小分队赞不绝口,“这两天的荤菜是猪肉、鸡肉,每次都有四五种蔬菜。他们还帮有孩子的家庭采购排骨、鱼虾、牛奶和小零食。”余洪江说,居民们需求旺盛,他和其他楼栋的8名志愿者负责汇总各自楼栋的需求订单,点对点对接老人的订购需求,“就想多做点,给志愿者们减少点工作量。”
派送小分队是机关派驻的志愿者、网格员。菜品配齐后,来自扬州市妇联和财政局的志愿者们打开贴着“封闭隔离区”字样的大门,推着满是蔬菜肉品的小车,进小区挨家挨户分发。6层的居民楼没有电梯,社区3名身强力壮的志愿者负责爬楼,将一包包菜送到居民家门口。妇联还开辟了心理热线。疫情期间,亲子矛盾比较突出,除了通过电话化解矛盾,志愿者还会通过“喊楼”的方式现场开导。
让百姓安心居家,工作需要格外耐心细心。汶河街道专门定制了一张“‘同心抗疫’网格连心服务卡”,分发到11227户居民手中。
记者注意到,这张服务卡上汇集了宽带电视服务、水电气服务、抗疫心理援助等常用服务热线电话,还附上了汶河街道9个社区对应的网格长、楼栋长、志愿者、家庭医生、物业保安等联系方式。服务项目兼顾方方面面,有代办、代跑腿、物资保障、特殊群体关爱等贴心服务,也有医疗紧急救助、心理疏导安抚等应急服务。“国企人员、教师就地转为志愿者,让我们的志愿服务力量增加到了460人。”扬州市广陵区汶河街道党工委委员、副主任周仙萍表示。
邻里携手,打通楼栋微循环
筑牢城市防控之墙,每个人都是墙基的一砖一石。“隔离”了,大家的关系却更紧密了。
“疫情前,小区物业和居民还有一些矛盾,疫情发生后,双方的关系得到改善。”扬州市邗江区新盛街道果园村党总支书记王保飞告诉记者,小区占地160亩,地方开阔。过去居民对物业的服务不太满意,疫情发生后,在社区党组织带领下,小区物业、志愿者队伍等协同共管,一起做细做实防疫工作。“6名保安、8名保洁原本住在周边乡镇,防疫期间都不回家,开展保洁消杀工作,小区各个区域比如入户门、电梯、垃圾场等公共区域,都不放过,确保工作到位。”王保飞说,因为物业的投入,不少小区居民对自家物业的打分也蹭蹭升高,“还有业主特意叮嘱小卖部,给物业和志愿者送来40箱矿泉水。”
小区遇到问题,大家一起补位。“抗疫一线人员工作很不容易,我们宅家抗疫的热情也不小。从几十元、几百元到几千元,都是一份力量。”广陵区晗韵志愿者协会副会长戴军在自己所居住的郡王府小区发起业主捐款义赠活动,业主们都“光速”响应。截至8月16日,小区筹集10多万元,购买抗疫物资近300箱,全部捐赠到社区一线,用于核酸检测点工作人员、社区志愿者和物管人员的防护。
“抗疫特殊时期,社区人手不够。营造安心抗疫氛围,只有街道、社区与居民通力协作,才能有成效。”8月20日,汶河街道树人苑社区党委书记马莹告诉记者,打通单元楼栋里居民之间的微循环,成为社区应对挑战的有力武器。
在倡议居民打通微循环过程中,发生了一件令马莹印象深刻的事。扬州发生疫情时,92岁吴承兰的子女在南京回不了扬州。而当8月17日扬州小区管控等级再度上调后,老太太的保姆又因居住在扬州城内其他小区无法前往照料。老人日常起居一下成为难题,只得向社区求助。马莹也很焦急,但实在无法抽出人手单独照顾老人。“所以我们开始在单元楼里寻找热心人士。”马莹回忆,“巧的是,住在吴承兰对门的魏国庆愿意出手相助,门对门的邻居就这样在特殊时期结成对子。”
8月19日中午,魏国庆将烧好的饭菜送到吴承兰家中。这对临时组建的居民“互助小组”,令吴承兰吃下“定心丸”——她有需要,只要喊一声,魏国庆就会过来。在社区倡导下,吴承兰与魏国庆之间的微循环在不断复制着——“我家鱼食用完了,谁家有?”“我家还有一包,放在门口,请来自取。”“我牙龈发炎了,谁有消炎药?”“我家有,可以送你一盒。”……类似这样的“邻里互助、物资共享”每天都在单元楼中上演。
“只有在遵守防疫要求,同时最大程度满足居民生活要求时,群防群控才能收到成效。”马莹感慨地表示,“关键时期,从生活保障到积极防疫,离不开每个人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