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全球滨海论坛会议的成功举办,向世界展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盐城答卷;投资100亿元的天合光能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主导产业领军企业又添新动能;盐城“绿能港”投产首年累计接卸量突破35亿立方米,创国内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投产首年负荷最高纪录……踏上新征程,盐城以“只争朝夕,舍我其谁”的拼劲,勇挑重担,实干争先。
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闭幕后,盐城积极展开“四个三”工作布局,即推动“三大转化”,发挥机遇优势、提升发展实力;擦亮“三大名片”,牢记“国之大者”、彰显城市地位;强化“三大赋能”,激发动力活力、增强文化自信;注重“三大提升”,增进民生福祉、守牢安全底线。全市上下坚守初心使命,用好战略机遇,努力以一域之光为全省发展大局添彩。盐城市委书记周斌表示,“四个三”工作布局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盐城新实践的“任务书”“施工图”。盐城正围绕“四个三”工作布局,明确牵头领导,组建工作专班,坚持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清单化,扎扎实实、踏踏实实,一笔一画、工工整整把美好蓝图变成盐阜大地上的生动实景。
链群并举,提升高质量发展硬实力
9月15日,盐城启动重点产业链“十链百场千企”活动。活动现场,130家重点企业均为“5+2”战略性新兴产业和23条重点产业链上的“领头羊”企业。积极推动全产业链布局,盐城更大力度突破链主企业、龙头项目、研发中心,今年累计新开工超亿元产业链项目35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38个,链条完备、特色鲜明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
瞄准“5+2”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盐城实施产业链赋能行动,23条重点产业链全景布局,深入到产业链企业端、研发端、人才端去认知、分析,洞察行业变化,把准产业链发展规律和动向,在强链补链延链上不断展现新作为。
“去年,钢铁、新能源产业和晶硅光伏产业链开票销售突破千亿元;今年,23条重点产业链规上开票销售有望突破7000亿元,工业经济总量将达1.1万亿元,这将是盐城历史上首次突破万亿工业总量,盐城正着力构建‘万亿规模总量、千亿产业支撑、百亿企业引领’的新发展格局。”盐城市市长张明康说。
高质量项目是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盐城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以“拼”的劲头抓招商、“抢”的速度建项目、“实”的作风挑大梁,努力在重特大项目攻坚上取得大突破。
8月25日,天合光能10GW高效光伏电池和10GW高功率组件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在东台经济开发区开工,项目全部投产达效后,年可实现开票销售200亿元;9月28日,响水县举行高质量发展项目开工活动,15个项目总投资40.89亿元,充分展现项目建设“滚动接续、压茬推进”的良好态势;9月30日,大丰发展大会上,高端装备、生物制药、新材料等领域12个高新项目签约,计划总投资40.3亿元;10月6日,亭湖区高质量发展产业项目月度集中开(竣)工活动现场,电哥新能源移动储能装备项目等11个项目开工……为了让重大项目早日签约落户、尽快投产达效,盐城各板块拼尽全力,让一个个项目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低碳发展,打造绿色投资向往之地
9月25日至27日,2023全球滨海论坛会议在盐城举行,吸引来自34个国家的近千名代表,一次次对话、一场场活动、一项项成果,释放出全力推动全球滨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信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愈加清晰。
作为盐城首个碳中和会议,2023全球滨海论坛会议将“绿色办会”做到极致,通过绿色交通、绿色食宿、绿电供应和林业碳汇等方式完全实现碳中和。会议期间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为248.431吨二氧化碳当量,用于抵消的减排项目是盐城市亭湖区黄尖镇新闸村50亩新建公益林产生的335吨减排量。论坛期间,江苏盐城滨海盐沼生态修复碳汇项目签约,这是我国首笔盐沼碳汇交易项目,具有先行示范作用。
盐城积极抢抓国家战略叠加机遇,高质量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矢志不渝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力塑造绿色优势、彰显生态品牌。8月31日,2023中国盐城——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绿色低碳产业发展交流会在上海举行。双方将共享盐城绿色制造、绿色能源、绿色生态、绿色宜居等方面商机,进一步拓展合作空间和投资领域,携手开创绿色低碳、互利共赢新局面。
生态禀赋得天独厚,能源体系清洁多元,这些既是盐城名片,更是城市担当。聚焦低碳零碳,擦亮绿色能源名片,盐城系统开发风光资源,加快打造千万千瓦级近海海上风电大基地,加快新型储能电站布局,加快突破新能源产业关键环节,力争到2025年,新能源装机规模突破2000万千瓦,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同时,在全省先行先试低(零)碳产业园区建设,通过能源清洁化、产业绿色化、设施低碳化、管理智慧化、认证国际化“五化”并进,打响盐城低(零)碳产业园区品牌,有序推动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为全国绿色低碳发展勇探新路,打造长三角乃至全球有影响力的绿色投资向往地。
生态动能不断提升,生态价值持续彰显。东台黄海森林公园获评全国首家零碳旅游景区,新能源产业集群入选江苏首批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示范集群,苏中苏北唯一。
创新活力,推动“新”动能加速突破
能源低碳化,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强劲支撑。近年来,海洋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全省海洋可再生能源领域唯一的重大集成创新平台,江苏省沿海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中心被列入2023年省重大创新载体项目。该平台自去年落户盐城以来,载体建设不断完善,重点项目陆续落地,中国科学院电工所“创新使命”沿海可再生能源技术实验基地、江苏海上风电实验室、悦达氢电耦合创新中心等13个项目成功签约,逐步形成发展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创新型产业集群。
盐城接续开展科技创新突破年、推进年、提升年活动,在育后劲、创平台、提质效、优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全市科技创新氛围进一步造浓,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加强,为全市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提供有力支撑。
8月29日,盐城高质量发展项目推进会上,一系列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彰显出盐城“新”的动能正加速突破。
围绕盐城绿色低碳发展方向和亭湖区的环保产业基础,环保产业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基地项目依托高校院所,承接园区科研平台的成果转化。清华的碳捕集项目由3位院士领衔,顺应“双碳”大势,具有广阔市场前景。中联即送·即时配送数字经济项目,是盐城第一家真正意义上辐射全国的平台企业,企业落户第一年纳税有望超亿元。
为进一步优化全市招商引资体制机制,盐城加快形成招商引资新格局,着力招引一批有本土创新能力的产业项目、能实现本土产业化的科研项目、有未来发展潜力的种子项目、能激发产业活力的人才项目,力争全年新引进或新设立科技型企业1000家。
盐城探索“域外创造孵化+盐城转化制造”新机制,在北京、上海、深圳和南京建设盐城离岸科创中心,统筹构建“4+X”域外科创格局,全市已建成离岸孵化载体17家,入驻企业和项目139个。“融入开放格局的意义在于组合世界上最优秀的资源,和优质资源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盲目追求都要为我所有,而是多层次构建‘为我所知、为我所用、为我所有’的能力组合。”周斌说。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没有捷径,唯有实干。盐城满格状态再出发,发展动能越来越足、势头越来越强、成色越来越好,在新赛道上不断创造出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