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524105814.jpg
微信图片_20240524105814.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要闻 > 正文
让沉睡的生态产品好“变现”
2024-05-24 08:52: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韩宗峰  

宿迁市沭阳县淮西灌区和宿豫区来龙灌区毗邻,过去前者缺水、后者富余。两地达成水权交易协议,来龙灌区向淮西灌区转让用水权指标,前者由此换来“真金白银”,后者得以解决农田灌溉难题。这也是江苏省首单县区间的水权交易。

从用水权指标交易,到“绿票”“水权贷”“碳汇贷”……近年来,宿迁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实践正呈“多点开花”之势。自被列为全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以来,该市积极推进多元探索,在去年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经验交流现场会上分享了相关经验做法。

用水权指标交易等诸多生态价值实现模式,可以让生态资源富裕的地方以绿水青山换得真金白银,让生态资源购入地更好地应对经济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生态困境,有利于统筹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促进农业生产绿色转型、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等具有综合示范效应。如果灌溉用水可以交易,“卖水”一方会更加注重保护水环境,“买水”一方基于成本考虑也会尽力节水,总体来看有利于生态保护和农业发展。同理,工业企业排放超标,相关指标如果可以交易,会让环保与企业自身收益、成本挂钩,从而驱动地方、企业等主体采取更多措施保护绿水青山。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专门提到,要以改革的思路、技术的力量、转型的方式、市场的手段,系统推进生态保护修复、破解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在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面,江苏一直积极探索、努力走在前列。今年初,江苏“0000001”号碳票在高淳由红宝丽集团拍得,这是我省首单农业碳汇交易;泗洪推出“绿票交易”,利用交易资金作为生态恢复、未来污染物治理和新增碳汇补偿,完成生态空间占补平衡……我省不少地方以生态资源指标交易、生态产业化、生态补偿等方式,拓宽自然资源领域“两山”转化路径,取得显著效果。

“青山着意化为桥”。只要我们着力探索,绿水青山等生态资源也能成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之间的“桥梁”。不过,当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建立仍处于起步阶段,由于生态产品种类繁多、产品价值转化方式不尽相同,其价值实现过程中还存在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等问题。对此,要逐步建立完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给绿水青山“合理定价”,把生态家底摸清楚、算出来,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还可以考虑通过拓宽生态产品融资渠道、在生态产品市场交易等领域加强政策统筹、鼓励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参与等方式,探索绿色惠民新路径,强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保障。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