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是百姓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也是城市治理的最小单元。无锡市滨湖区始终把“支部建进小区”作为党建基础工程抓牢抓实,近日出台《“红邻善治·绣美湖湾”滨湖区“把支部建进小区”深化提升行动计划(2024—2026年)》,明确五大行动18条具体举措,着力打造“红邻善治·绣美湖湾”小区党建品牌,切实打通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最后一米”。
组织领航+党员示范
筑牢小区“红色堡垒”
小区党支部是开展小区治理的重要支点,创新组织架构、理顺体制机制是关键。滨湖区实施“把支部建进小区”以来,以功能型党支部为主,346个小区全面完成“一小区一支部”,实现小区基本情况、党建信息、资源载体“三清”。
“自从成立小区党支部以后,老百姓真切感受到党组织就在身边。”吉宝·澜岸铭邸西区小区党支部书记黄慧雯表示。“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楼道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四级组织架构,把“红色堡垒”建到群众家门口。针对小区党支部该做什么,滨湖区制定“五好五星”小区党支部评定标准,明确党建引领好、服务管理好、治理机制好、支撑保障好、创新创优好等5个方面建设要求,计划通过3年时间,实现“三星”以上小区党支部全覆盖。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滨湖区凝聚先锋力量,搭建服务平台,培育志愿队伍,做到小区服务“24小时不打烊”。为充分发挥在职党员“三报到三服务”作用,滨湖区开展“相约周六初心闪耀”主题活动,鼓励在职党员利用星期六等非工作时间,到小区开展帮难解困、环境治理、政策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以来成立“毛阿姨调解工作室”“金邻调解团”等志愿服务队330余支,解决群众身边“微实事”1300余件。
服务集成+协同联动
促进小区“红色聚力”
不同小区的治理难题不同、资源载体不同,滨湖区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分类施策,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真正把小区打造成有温度的幸福港湾。
老旧小区,立足“资源更新”,推动“和美和善”。小区党支部依托老感情、老面孔、老邻居,链接机关部门、专业机构等各方力量,聘任“红领专员”,协调解决加装电梯等群众关心的问题,据统计,一年来居民满意度提升5个百分点,稻香社区入选住建部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小区举办‘滨锋15号·固定服务日’活动,每个月15日,区、街道两级机关下沉服务,帮我们解决了不少老大难问题,大家住得更舒心了。”溪南新村南片小区居民秦阿姨说。
安置房小区,立足“家园重塑”,推动“安居优居”。小区党支部用好“亲缘”纽带,培育小区治理“合伙人”,建立小区“微公约”,有效破解“人户分离难管、人口多元难融”等问题。商品房小区,立足“品质提升”,推动“同心同治”。建立健全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公司“三位一体”协同联动机制,挖掘“三官一律”等能人,建好“邻里人才池”,助力解决民生微实事。去年以来,累计实施“物业·微幸福”项目30个,以“参与型”共治,让“陌邻”变“友邻”。
同心共治+多元支撑
筑牢小区“红色保障”
持续扩大小区治理“朋友圈”,汇聚多元主体,是推进政府治理、社会调节、群众参与一体联动的重要抓手。
“非常高兴我们学院的实践基地能落地滨湖,学生们走进基层、深入一线,感受到滨湖在基层治理中取得的实实在在成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执行院长蔡礼强说。滨湖区积极对接高等院校,充分借助学院资源优势,探索“校地资源共享 理论实践共融”基层治理新路径,实现理论与实践融合发展。
如何发挥社会组织作用,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既是小区治理的探索,也是推动自治的路径。“在工作中,我们发现居民不会提需求,也不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需求,需要专业力量帮助和引导,激发参与治理的热情。”雪浪社区党委书记张顺表示。滨湖区加强公益性、服务性社会组织建设,累计引入、培育公益慈善、社区事务、议事协调等类型的社会组织59个,全面增强小区服务功能和质量。
只有多元保障、创新服务,“支部建进小区”才能行稳致远,群众才能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党的温暖。
“小区建好滨锋驿家后,特别方便,每周都有特色活动,让我们邻里关系更加近了。”“滨锋驿家”是滨湖区建在小区的党群阵地,是小区党支部发挥作用的重要载体和桥梁纽带。为建好用好“滨锋驿家”,滨湖区明确功能布局、运行机制等8条举措,进一步推动小区党群阵地聚人气、聚人心。目前已打造“滨锋驿家”23个,实施党支部引领,活动自办、人员自定、经费自筹的“一引三自”运行方式,让居民不出小区就能享受一站式服务。
把支部建进小区,让幸福走进万家。滨湖区将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聚力打造“红邻善治·绣美湖湾”品牌矩阵,把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不断推向深入,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无锡新实践贡献滨湖力量。
陆普 黄慧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