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要闻 > 正文
写好主城善治文章 苏州市相城高新区(元和街道)探路基层治理现代化
2024-11-01 09:01:00  来源:新华日报  

常住人口33.2万,占比接近全区一半,相当于一个中小县城的规模;管理29个社区,平均每个社区居委会服务近1.2万人,最大的社区人口超过3万;所辖44.36平方公里区域位居主城门户,居民对城市面貌、治理水平提出了更高期待……观察基层如何探路社会治理现代化,相城高新区(元和街道)无疑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样本。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今年以来,元和街道抓实“元和塘畔·海棠花红”基层党建书记项目,由党工委书记牵头领办,加快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突出问题导向,通过资源整合、力量下沉、科技赋能等方式,把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根系”扎得更深。

“善治是元和的底色,也是元和持之以恒的追求。”相城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元和街道党工委书记朱建荣表示,新征程上,元和被赋予了打造城市善治典范区的使命,将以更高的站位和格局完善基层治理架构,让高效有序的社区“微治理”成为主城治理的稳固底盘,让人民群众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直接参与者、最大受益者和坚定支持者。

百姓多元化诉求被认真对待

中午11点半,位于元和之春社区的“海棠红·幸福里”邻里食堂点餐窗口已经排起了长龙,当天的菜品有香菇炖鸡、油面筋塞肉、虾仁蒸蛋、蚝油生菜、蒜泥黄瓜等10多种选择,窗口上方的价格也很亲民:大荤7元、小荤5元、素菜3元、米饭1元、汤免费,60岁以上老人用餐可享八五折优惠。“以前中午吃饭基本靠点外卖解决,现在算是有了‘定点’食堂,不仅实惠而且吃得放心。”公司就在社区附近的李路赞不绝口。

看着座无虚席的食堂,元和之春社区党委委员蔡齐骏满是欣慰,他告诉记者,过去食堂仅面向社区老人开放,在听到居民希望扩大服务范围的呼声后,社区引进了第三方服务机构,将原先的预约制转变为随机制,服务人群由老年群体扩大至全龄段群体,服务时间从周一到周五延长至整周开放,菜品种类也更加丰富多样,让更多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幸福“食”光。

找准各方利益的结合点,满足多元群体的需求,是元和开展基层治理工作的重要考量。“元和是中心城区,开发建设较早,人口画像呈现出外来人口集聚、流动性强、职住分离等特征,随之催生出多层次、差异化、个性化的需求。”相城高新区党建办公室副主任施丽丽表示,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不均不精准,都有可能导致矛盾的滋生,必须统筹兼顾好各个群体的“急难愁盼”。

在久遇里打造社区商圈团校,延伸楼宇企业青年学习实践阵地;为来相就业创业人才送服务,根据需求开设青年夜课堂……街道能为青年做什么,青年发展型城市“如何为”?这是元和街道团工委一直在探索实践的问题。今年暑假,街道团工委联动各个社区因地制宜开设了7个集中式课程化和21个分布式活动类暑托班,覆盖园区楼宇企业、搬迁安置小区和商品住宅小区等领域,累计服务青少年4000多人次,包括“两企三新”青年职工子女、小候鸟群体等200余人次。35岁的盐城姑娘李星星就是受益者之一,她的儿子今年刚上五年级,暑假期间,孩子就在她工作单位对面的水韵花都社区上课,中午娘俩还可以一起去共享食堂用餐。“街道的贴心服务减轻了我们不少负担,孩子对这里也有了归属感。”李星星说。

物业管理是居民诉求最集中的领域,玉成二期南区党支部以“红色纽带议事会”为平台,通过协商议事充分听取居民群众代表意见和建议,有效化解小区停车难、毁绿种菜、楼道堆物、飞线充电等各类问题10余个。在增设集中晾晒区的议题中,支部针对集中晾晒点位、晾晒衣架款式、晾晒衣架数量等问题,积极引导居民参与决策、提出意见,切切实实让居民成为社区治理的“主角”。

聆听基层心声,直奔重点难点,元和在一次次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与百姓贴得更近,也让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深入百姓心间。

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这里落地生根

“远亲不如近邻,遇到啥事儿商量着办。”这是元和街道司法所专职调解员杨永生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65岁的杨永生以前是朱巷社区的老书记,在基层奔波了一辈子。今年,元和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聘请已退休的社区书记担任专职调解员,充分发挥老书记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优势,重点调解邻里疑难复杂纠纷,闲不住的他和几名老党员一道报了名。老人说,基层矛盾,多数源于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如果不能及时处理这些“家长里短”,就容易“小事拖大、大事拖炸”,他的职责就是发挥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就地化解矛盾纠纷。

近年来,元和的发展日新月异,一些新的矛盾和诉求也不断涌现,街道深知,必须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将服务下沉到33万人的家门口,才能将矛盾化解在小、处置在早。基于此,元和在28个社区成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由社区党员干部带领网格员组建“枫桥式”人民调解组织,及时掌握涉婚姻家庭、邻里纠纷、宅基地、经济债务等方面的纠纷线索,依托“调解员+法律明白人+网格员+社区法律顾问”等多元参与的人民调解工作体系展开介入,今年以来共化解纠纷400余件,有力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走进朱巷社区,一场由民警、城管、社区法律顾问、海棠先锋、物业负责人、居民代表共同出席的法治建设联席会议正在进行,在进行普法学法的同时,协调小区居民的矛盾纠纷,用法治解开基层矛盾调处的“方程式”。

不仅仅是服务本地居民,在相城天虹、大悦城等重要商圈,元和还设立“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法律服务联络点”,组织律师开展法律咨询活动,以有问必答、有答必应的“零距离”贴心服务当好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解忧人”。

元和街道司法所所长吴星卫介绍,在“民法典宣传月”“农民工学法活动周”“宪法宣传日”等特殊时间节点,街道还会组织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开展民法典、法律援助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宣传,为“两新”群体面对面答疑解惑,并通过“江苏掌上12348”“苏解纷”“法润民生群”等线上平台与线下普法相结合的方式,打通服务“两新”群体的“最后一公里”,使矛盾纠纷在“指尖”化解。截至目前,街道共开展各类面对“两新”群体的法治宣传活动20余场,发放各类宣传资料百余份。

复杂城区治理插上了“数字翅膀”

来到元和街道社会治理办公室,映入眼帘的是一款名为“数字元和人房驾驶舱”的大屏,各类数据在上方滚动刷新,30多万常住人口、193个小区、14万多套房屋数量等信息被集中塞进了这个城市大脑中。

以科技赋能基层治理,在乡镇街道乃至村(社区)都已不是新鲜事,但元和这套系统的特殊之处在于精准性和实用性。目前,元和街道共有执法人员208人、社区工作者366人、专职网格员107人,这些力量与常住人口或服务对象的配比并不高,再加上辖区内的22个商业楼宇、72家重点商场、3813家小场所、1.74万家企业以及2.89万个体工商户,街道的治理力量明显不足。为了有效提升基层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元和探索打造了以人口信息和房屋信息为基础、以网格化管理为手段的“数字人房驾驶舱”,推动居民“急难愁盼”能够被及时感知、快速响应、高效办理。

“我们以围绕房、摸清人、抓住事为建设主线,通过网格员的全面排摸和打通业务部门数据壁垒,推动街道各条线102万余条数据集中管理,建立起基础数据库。”元和街道社会治理办公室数据管理岗主办、网格管理岗主办包悦花介绍,将原先一盘散沙的数据抓到手中后,街道对常住人口和房屋状态进行了科学精准分类,明确自住房、出租房、商业用房、空房4类房屋性质,户籍人口、流动人口、境外人口3类人口类别,对严重基础疾病患者、孕产妇、高龄独居老人等人群进行重点关注,利用数据比对分析发现隐患问题,通过终端大屏亮化提醒网格员及时处置。

摸清了关键信息,网格员开展工作自然心中有“数”。合景峰汇小区网格员老吴举例,通过上级部门大数据排查,他发现负责网格内的3幢109室近期用水量激增,但系统仅登记1人居住,上门走访发现该户有多名租客入住,变成了周边某餐饮企业员工的集体宿舍,现场不符合苏州市出租房管理要求,要求规范整改后,他随即在平台上更新了居住人员和房屋信息,将该房屋纳入出租房进行统一管理。

大数据赋能,也让职能部门主动靠前服务有了更好抓手。前不久,商贸城派出所根据以往报案记录,在平台中标记出诈骗案件高发区域,并筛选出易受诈骗的老年群体,迅速确定工作目标地点与人群,与社区网格员共同开展上门宣传工作,电信网络诈骗发案率下降20%。

服务在基层拓展、问题在基层解决、民心在基层凝聚,一个精管善治的元和正日益成为人人向往的新家园。□ 本报记者 陈 诚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