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门口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弘扬“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志愿服务理念,健全“平战结合”志愿服务响应和协调机制,打造“居民轮值”“爱心彩虹”“青年回家报到”三个特色志愿服务项目,擦亮“好大一个家”志愿服务品牌。该社区连续9年被评为江苏省文明社区,是鼓楼区唯一一个6次获评“五星级文明和谐社区”的先进典型,为全区、全市的基层治理和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创新不断提供新经验。
一、互惠性项目:“居民轮值”
新门口社区自2011年开始推行居民轮值,筑牢社区自治基础,打造社区志愿服务的“金字招牌”。7位党支部书记认领周一到周日的居民轮值,带动党员群众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参与的居民每天值班2小时,将有关情况记入轮值日记,协助社工解决为居民服务中的难点问题。目前轮值参与人数总计320人,累计轮值时间超过28000小时。
志愿者们参与安全巡查、小广告清理、疫情防控、垃圾分类、纠纷调解、走访慰问等志愿服务活动。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共有300余名志愿者加入到新门口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中,他们身穿红马甲值守在小区门岗,并发动防疫宣传、助力核酸检测、来宁返宁人员信息排查,志愿服务时间累计超过15000个小时。此外,在轮值志愿者的努力下,老旧小区有效开展自治管理,公共晾衣架、公共充电桩、公共快递柜、智能门禁相继进入小区,有效改善了小区环境。一本本轮值日志记录了居民参与社区工作的点滴,更加深了他们对社区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二、普惠性项目:“青年回家报道”
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青年是不可缺少的一支力量。在2021年,新门口社区率先开展“青年回家报到”项目试点,以期实现青年人与社区的共成长。社区邀请广大青年人参与社区建设研讨,参与绘制文化墙、重阳送糕、安全巡查等多种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在疫情防控、文明城市创建等大项任务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社区还会组织青年志愿者共同参加联谊团建活动,提高团队凝聚力、向心力,并通过趣味活动吸引越来越多的青年回家做志愿。
项目密切了党群社群关系,充分调动青年一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之从社区治理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推动青年志愿服务不断实现自我提升和自我价值。同时,让小社区成为青年人施展热情与才能的大舞台,为社区注入青春活力,推动社区提高效能治理。目前,该项目已经推广到中央门街道天正和鸣社区、劝业路社区、模范马路社区等其他社区,鼓励动员更多的青年人加入到社区志愿者的行列。
三、特惠性项目:“爱心彩虹”
“爱心彩虹”项目成立于2011年,最初是新门口社区的一个妇女志愿服务组织,负责人是夏桂兰(被评为第十二届“南京好市民”),社区40多位女性党员骨干、各个文艺团队队员、居民积极分子都是组织成员。该组织旨在帮助特困老人,开展助老服务,在社区妇联的协调下为社区孤寡空巢老人送温暖,如开展义务护脚行动等上门服务,走访慰问捐钱捐物等等。
未来五年,要让“一老一小”得到更好的关爱照护,困难群体得到更好的关心扶助。新门口社区常住人口超过1万,其中60岁以上老人占比达28%。社区书记王卫平日益重视在各种普惠性政策陆续落地的基础上,重视满足居民个性化需求,把工作做得更细。近年,在她的组织谋划下,社区将全社区划分为18个服务区,每周一进行服务预告,每周四开展送服务进小区活动,看望特殊群体、采集社情民意。还引进社会组织,在每周四上午开展缝纫、磨刀、集体生日、健康讲座等活动,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更多生活便利。此外,社区为460名80岁以上老人进行身体状况的评定,并根据不同等级为他们的家人提供“喘息服务”。
“我们的社区就是一个家。”作为“大家长”的社区书记王卫平以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打造“好大一个家·新+”特色品牌。在王卫平看来,“新”寓意新方法、新思路、新探索,“+”代表社区工作的不断创新。在“好大一个家”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的志愿者们的共同努力下,新门口这个老社区真正“新”起来、“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