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专题2024 > 专题|第九届道德模范评选活动 > 人物专访 > 正文
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李庾南:67年,在教育田野精耕细作
2025-02-08 10:54:00  来源:交汇点新闻  

寒假中,86岁的数学老师李庾南依然忙碌在备课桌前。作为南通市政府特批的“不退休教师”,她是无数学生心中的“灯塔”。“我的讲台属于所有学生。”在李庾南的课堂上,学生们可以自由提问、热烈讨论,甚至与她展开争论。她创立的“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在全国独树一帜,充分彰显了对学生个体的尊重。

1939年出生的李庾南,1957年高中毕业,还不满18岁,便走上江苏省南通市启秀中学的教师岗位。从踏上讲台的那一刻起,她便立志成为一名“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好老师。

在实践的田野里,李庾南通过观察、调查、测量、试验和总结,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她的课堂并非一讲到底,而是以启发性、点拨性的方式引导学生。她坚信,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让学生产生“要学”的欲望;接着为学生指明方向,点拨学习方法,使其“会学”;最终确保学生“学会”,因为只有学会了,才能激发自信和持续的学习兴趣。

“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同时达到同一个标准。”67年来,李庾南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用“一个不少、个个合格、普遍优良、部分优异”的育人格局,培养出数以千计的优秀学子,被誉为“真正从课堂里走出来的教育家”。一路陪伴学生成长,李庾南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等待”与“宽容”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她从不强求整齐划一,而是根据学生不同的成长节奏,给予他们足够的耐心和支持,帮助他们在困难时找到前进的动力,让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实现梦想。

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等荣誉纷至沓来,李庾南最珍视的依然是学生们给予的认可和爱。为了让更多学生能够享受到她的课堂,2017年起,她开始“跑班”教学,轮流为初一到初三的20多个班级上课。孩子们眼中的光芒,成为她继续前行的最强动力。

教案常新,方能育人长青。面对AI时代的冲击,这位耄耋之年的教师展现出惊人的革新魄力。“我从不重复昨天的故事。”2018年,李庾南凭借连续担任61年班主任的经历创造了吉尼斯纪录。尽管教龄超长,所有教学内容早已烂熟于心,但她从不依赖过去的教案。在李庾南看来,时代在进步,孩子们的认知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从上世纪50年代的扫盲,到如今紧跟人工智能的步伐,她都精心设计每一堂课,满足每一届学生所需。

李庾南特别强调,面向未来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根基就在校园。尤其在初中阶段,这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她常对孩子们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我希望留给你们的,不仅仅是数学定理和公式,更是一种精神——为了自己理想的实现,要‘咬定青山不放松’。”

在启秀中学的荣誉墙上,李庾南与学生的笑脸照片交相辉映。从“姐姐班主任”到“奶奶班主任”,她始终坚信:教育不是雕刻时光,而是点燃心火。在教学之余,她撰写12部专著,主持“江苏省李庾南数学教学研究所”和“李庾南实验学校”工作,拍摄理论讲座和教学实录290余讲(课),讲学足迹遍布祖国大地,累计培训3000余名初中数学教师。她还热心投身公益服务,每年义务承担县(市、区)400余名乡村初中教师的培训任务。从青丝到白发,李庾南用67年光阴证明:教育不是工业流水线,而是农业的精耕细作。回首第一天站上讲台时,孩子们期盼的目光和她心中的兴奋、渴望,直到今天依旧清晰。“只要我还有能力,只要学生们还需要我,我就会继续坚守在这片教育的热土上。”正如她常说的,教育要让人长出翱翔的翅膀,这翅膀一头是精神,一头是本领。

责编:舒馨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